主页

《每日分享》五十五2(2015年4月)

8年前 [05-01 19:56 周五]

2015-4-11

每日分享:提高认识。最近有三则报道:一是2月26日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24岁大学生孟瑞鹏在救两个女童时,因不会游泳溺亡;3月28日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武耀宗在黄河为救一落水儿童被冲走; 三是4月5中午12点左右,广东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发生一起人间惨剧:刚刚上山拜祭完祖先的17岁女孩小宜在新林水库边洗手时,不慎失足滑入水中,随后妹妹、父母、弟弟及其他一起上山拜祭的亲戚跳入水中救援,却因不识水性相继溺水,最终7人不幸溺亡,仅1人幸存。在这些道德模范和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我不敢妄加评论,我只是想说,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可以分为低级生存能力和高级生存能力,我们常说的生存能力是指低级的或叫基本生存能力。在基本生存能力培养方面,我认为父母的认识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难度,只要有这种认识和观念,正常的父母都能做到。有一关于中美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做事的对比漫画,形象地说明父母的认识对孩子做事的影响。9-12个月:中国孩子认字;美国孩子自己扔尿布。2-3岁,中国孩子背唐诗美国孩子扔垃圾、整理玩具。3-4岁,中国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喂宠物、浇花、刷牙。4-5岁,中国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铺床、摆餐具。5-6岁,中国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擦桌子、收拾房间。6-7岁,中国孩子忙着学习、做作业、艺术培训;美国孩子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12岁,中国孩子忙着艺术培训、学习、做作业;美国孩子使用洗衣机、清理洗手间,做简单的饭。13岁以上,中国孩子忙着学习、做作业、学习奥数、艺术培训;美国孩子擦玻璃、清理灶台、做饭、换灯泡、清理草坪。

   可以说,父母的心在哪里,孩子的行为就在哪里,只要父母对孩子生存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孩子就会有足够的生存能力。

 

 

2015-4-12

每日分享:小事不小。在家庭教育中,优秀的孩子是父母从“小事”中培养起来的,“问题孩子”也是父母从“小事”中培养出来的。可以说,家庭教育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就拿劳动来说,无论是热爱劳动、受人尊敬的伟人还是厌恶劳动、受人唾弃的懒人都是从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开始的。俄罗斯侨民沙克金教育儿子的事例就让我们深思。

    当年,沙克金和许多中国家庭一样,生活过得并不富足,他对儿子提出的各种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在家里也从来不要求孩子做家务,他觉得这是对儿子爱的一种表现。所以,导致儿子从小养成自私、不懂关爱他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随着孩子年龄渐渐长大,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沙克金想,树大自然直,孩子嘛,长大了也许就会懂事了。 
  然而,事情并非沙克金想的那么简单。在儿子13岁时,沙克金到俄罗斯探亲,刚到俄罗斯,儿子对什么都好奇,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但新鲜劲儿一过,孩子就觉得日子不如意,因为俄罗斯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没有时间陪他玩,使他整日情绪低落。而沙克金看到自己的邻居、朋友的孩子都那样勤劳、热情、彬彬有礼、他决定,今后不能再娇惯和溺爱孩子了,必须想给小树剪枝一样,修剪掉他的缺点和毛病,让他健康成长。否则,惯子如杀子啊! 
  回到哈尔滨后,沙克金规定儿子每天都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暑假,还把儿子送到自己的汽车修配厂打暑期工,并吩咐厂里的师傅不许对他进行优待。2004年,沙克金已是拥有几百万资产汽修厂老他为了培养儿子,每天早上和儿一起吆喝着卖馅饼。如今,在沙克金的言传身教下,子已经完全摒弃了好吃懒做的习性他打算开一家专营俄罗斯风味馅饼的店铺。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识对孩子的影响多么重大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孩子做家务劳动这样的“小事”。 
    

 

2015-4-13

每日分享:远离家务。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教育?我认为,第一个原因是家庭教育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其独特的规律,其他任何科学像心理学、传统文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都无法代替;第二个原因是家庭教育是实践性较强,解决现实问题的的科学,而现实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现实。现在我们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特别关注家务劳动?因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家务,而远离家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隐患。

   30年前,父母要抚养几个孩子,还要为生计奔波,他们必须让孩子干活,无形中做了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情。而现在,几位家长一个孩子,加之劳动量显著减少,家务活完全不用孩子干也行,从表面看,孩子生活在了蜜罐里,实际上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现在是不是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家务成了区分父母是不是智慧,是不是懂家庭教育的标志。

   据教育研究部门统计,城市中小学生中,完全不做家务的占85%以上!而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儿童教育专调查发现,美国小学生每日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日劳动的时间为0.2小时。究其原因,第一、如今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娇惯着,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父母们爱都爱不过来,怎舍得让孩子做家务?第二、很多父母把做家务与学对立起来,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什么家务啊?当孩子提出帮父母做家务时,父母会说:“不用你干,你写作业就行了!”有的甚至把孩子想做家务当做是孩子不想学习的借口。第三、有些父母认为,做家务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孩子有本事就应该好好读书将来做高贵的人,家务只是下人的事,请保姆和钟点工就行了。总之,现在很多父母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提高孩子的成绩当成第一位或唯一的大事,而对做家务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屑一顾,我们必须向父母讲清这样做的危害。

2015-4-14

每日分享:家务漫谈。做为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家子弟,我总认为现在的孩子之所远离家务是因为“孩子少、条件好”造成的,而我们过去的孩子都会自然地帮父母做家务,不用强调。实际上,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就提出了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他说,判断一个家族兴衰从三个角度进行评判:一是看孩子是否早起;二是看是否参与家务劳动;三是看是否读圣贤经典。由此可见,古人早就看到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 ,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因此,做家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孩子帮忙分担一点劳动,更是为了他今后的幸福生活。

尽管我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家务劳动究竟对孩子的人生有多大影响,但我能直观地感觉到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衡量孩子发展的高度,它能预示孩子的幸福指数。尤其在体力劳动普遍减少的今天,家务劳动这种简单的基础的劳动已成为孩子的一种主要劳动,劳动对人生的意义都可从家务劳动中体现出来。家务劳动完全能够达到培养孩子多种素质的目的。父母在家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而花钱让孩子到所谓的吃苦夏令营去接受锻炼,实在是舍近求远。我们体会最深的庆是,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很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实际上,由于孩子没有参加过劳动,他只知道自己学习不易而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特别是父母对孩子报喜不报忧,认为自己遇到的苦恼给孩子说没用,再说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耽误学习。以至于孩子看到的都是车来车去,坐在空调屋,吃好的、搞娱乐,不了解父母一日三餐为他操劳,不了父母工作和挣钱的艰辛。假如能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他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2015-4-15

每日分享:何扫天下?古语说:一屋不扫,何扫天下?我想,也可以这样说:何扫天下,自一屋始。就是说,父母要想让孩子成就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开始,从家务劳动开始。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疏远了家务劳动?父母说:“如今的孩子变懒了,不愿帮父母做家务,十几岁了,还不会洗衣服,更不要说做饭。”孩子说:“一回到家就是学习,父母根本不让做家务,说学习成绩要紧,家务劳动全由父母包了,甚至包括整理书包。”虽然各执一词,但根本原因在父母,其结果孩子从小不做家务,大了不愿做家务,进而演变成厌恶劳动,什么也不愿意干

实践证明,如果孩子长期不参加家务劳动,时间长了,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气,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最后导致孩子产生憎恶劳动,轻视劳动的不健康心理。很多孩子自己也认为,长期不参加家务劳动,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对劳动的陌生感。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不让孩子干家务劳动的父母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有教育家主张,学校不妨把家务劳动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必做的家务劳动作出规定,努力做学生父母的说服教育工作,把开展家务劳动开发成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渠道,让孩子们都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孩子的学习。专家认为,孩子结束了在学校一天的紧张学习,回到家后,帮助父母拖拖地、洗洗碗、洗洗衣服,可以通过这些劳动来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减轻疲劳度,从而使学生精力更充沛。还有,父母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还是同孩子沟通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劳动,通过谈心、聊天,可以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亲情的交融会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产生新的力量。总之,家务劳动对孩子人生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须记:何扫天下?自一屋始。

2015-4-16

每日分享:学做家务。家庭教肓是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科学。它是神奇的,它具有无穷的魔力,它能让一个家庭持久幸福,甚至能让一个家族持续兴旺;它也能一个家庭瞬间崩溃,甚至让一个家族长久地处于灾难的深渊。它是神秘的,它神出鬼没来无踪去无影,无论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都难以发现它的踪迹。作为家庭教育的子系统,像家务劳动也是神奇和神秘的。说它事小,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说它事大,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做家务劳动呢?父母应注意一下几点:一要及早开始。孩子从学会走路时,就会产生帮助父母的强烈愿望,两岁的孩子就能替父母送东西,所以父母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二要力所能及。给孩子的家务一定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应该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耐挫力,让孩子干一些超负荷的家务活,导致孩子害怕劳动,厌恶劳动,这种方法是不可去的。三要循序渐进。从四岁开始,父母可以让幼儿做一下家务,收拾碗筷,清扫地面,倒垃圾等。还有将自己的衣服穿好,整理好,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把脏衣服放到指定位置,让孩子明白做家务劳动也是在做它自己的事情。四是正确引导。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父母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孩子较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动手做,通过引导,教会孩子方法,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原因。五是要都鼓励。6当孩子做的好时,父母可以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有女儿真好!”对孩子进行鼓励的语言,当孩子做的差时,父母要耐心指导,并说一些诸如“我相信你能信”等激励性的语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实践证明,孩子都是爱劳动的,孩子没有脏和累的概念,只要父母教育的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热爱家务劳动的人。 

2015-4-17

每日分享:成长思考。1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打破,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重生。2、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3、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孤独的日子,每段路都有一段独的时光,你的父母不可能一直帮着你,你的同学不可能一直陪着你,你的朋友也不可能一直围着你转。孤独不是孤僻,更不是寂寞,经历过孤独的人,思想更丰富,内心更坚强。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都能让自己更好的调整状态,面对环境。4、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要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也要学着踏实而务实,越努力越幸运。5、不管你有再多的兴趣爱好,再多的社会关系,再深的对努力学习的厌恶之感,在你青春期的某一个时间点,你都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高过所有。你要无欲则刚,你要学会孤独,你要把自己逼出最大的潜能,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这就是生活。6、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2015-4-18

每日分享:保护自尊。自尊,是指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他人轻视,并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在社会上有价值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伯恩说过:自尊是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它会给人带来欢乐和创造力。有自尊的人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欢迎,成为他们的朋友。而缺乏自尊的人会导致不求上进,自甘落后,影响学习和生活。自尊也称自尊心,对孩子而言,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向善的基石。董进宇老师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孩子的自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我认为,对孩子来说,自尊来自于他尊,来自于重要他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马斯洛在他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尊重的需求.被列为高级需求。孙云晓老师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就是说,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只有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釆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一个人只有受到尊重,才能发挥潜质,才可能做出惊人之举。就现在来说,父母最重要的尊重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民主时代的产物,奴隶对奴隶主,被统治者对统治者来说是无所谓隐私权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已经深入骨髓,虽然社会主义已建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但信息化时代的民主思想仍没有代替封建思想。这就好比一个人虽然西装革履,但垃圾思想和不文明习惯并没有去掉一样。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传统思想与孩子的民主思想己形成尖锐矛盾,很多家庭悲剧都是因父母不尊重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而引起。特別是隐私权方面,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就应该是玻璃人,孩子对父母谈隐私权简直就是胡扯,就是说梦话。这些不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言行必须尽快改变,

 

2015-4-19

每日分享:维护面子。有一次,两岁大的侄孙女到我家玩,她看到一个布娃娃,就说:我要!我说,我们的东西,你能要吗?小孙女马上呆呆的,躲在妈妈身后。我们笑着劝了孩子,意识到再小的孩子也爱面子。俗语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打人、骂人应是情绪最失控的时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打脸、揭短,可见,脸与短是人们最尊贵、最重视的地方。人是万物之灵,谁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天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把他当成重要的人物对待,他就会按重要的人物对待自己,就会更加尊重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反之,父母轻视他,忽略他的存在,他就会自轻自贱,做出不负责任、不尊重自己、让别人不尊重的事情。有些父母不懂得这些,要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随便打骂就行;要么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打骂完一会儿就忘了。这种不尊重孩子的教育,必然会让孩子产生问题。如当孩子尿到裤子里或尿湿了床,父母当着其他人的面大声呵斥;当孩子在幼儿园考了较低的分数,父母会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亲属及邻居宣扬;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他们大动肝火,厉声训斥孩子,甚至骂孩子是小偷;当孩子把自己的房门每次反锁时,父母怀疑孩子不睡觉,想玩游戏,与孩子闹矛盾,;当孩子把日记装到抽屉里上锁时,父母惊恐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像侦探一样窥视孩子的言行……
  我们要明白,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就没有了安全感,心总是在半空悬着,轻者亲子关系不和,重者孩子会做出过激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维护孩子的面子,尊重孩子的隐私。当孩子尿湿了裤子时,要悄悄询问,为孩子保密;当孩子考低分时,可与孩子分析原因,但不可宣扬;当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时,给他讲清道理,提醒孩子改了就是好孩子。只要你尊重了孩子,孩子就会听你的教育,

 

2015-4-20

每日分享:事半功倍。古人云:“子不教,父子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心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的父母从表面看来并没有下多大功夫,但孩子非常懂事,非常优秀;而有些父母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多力,弄得精疲力尽,但孩子却经常出问题。父母怎么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本,从而达到让自己轻松,让孩子快乐的效果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父母参考。

1、在环境上下功夫。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今日孩子的很多行为,不论好还是坏,都与家长的行为有关。2、在习惯上下功夫。孩子良好的习惯形成必须有父母的陪伴,教育,培养。一个或一对不爱学习,不乐意读书的父母则难于培养出出色的孩子。对孩子从小提出的问题,总是敷衍了事,说什么你长大了就会懂得。其结果自然而知,你的孩子的求知欲早早被父母熄灭了。父母的好好学习,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比较大作用。3、在赏识上下功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赏识至关重要帮其树立信心,定会教育出不一样的孩子的。优点不说不得了,鼓励,激励性的话语对孩子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在配合上下功夫。一是父母要密切配合。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对孩子来说同样重要,在传统教育中,我们主要侧重母亲教育而忽视父亲教育。而通过对“问题孩子”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像女孩早恋、男孩缺少阳刚都与父爱缺失有关。因此,完整的家庭教育应是父母密切配合的教育。二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家长适度地与老师,尤其是孩子的班主任联系,沟通一下,了解其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表现,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愿每一位有智慧,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父母,用新的理念为孩子带来说精彩的未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