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五十五1(2015年4月)

8年前 [05-01 19:54 周五]

2015-4-1

每日分享:噩梦之源。56岁父亲抡凳打死29岁独生女儿,成了杀人犯。提起杀人犯,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想到青面獠牙、穷凶极恶、十恶不赦,但对于老苏这样的杀人犯,我们却怎么也恨不起来,反而感到一种可怜、无奈、同情。

1998年,老苏一直在中石化加油站工作。在单位同事眼中,老苏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劳模”。老苏所在班组的班长潘峰说:“1998年到2008年,老苏曾在中石化其他几个加油站工作。2008年至今,我们一起在成山路加油站共事。我们班组一共四个人,我收费,老苏和两位女同事在外面加油。他踏实肯干,还经常帮助两位女同事处理些棘手的问题、干些重活。老苏生活俭朴,他的饭盒里永远只有一个素菜。”老苏被警察带走后,十多位小区居民表示愿意联名为老苏请愿。一位阿姨说:“老苏是个老实人,待人和气,小区里遇见了经常主动打招呼。从来没跟邻居有过争执。”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苏是一个老实本分人,他对女儿应该是一忍再忍,最后砸死女儿也是忍无可忍、出于本能的自卫。因此,对于老苏来说,这是一场噩梦,至于噩梦之源,他可能自认倒霉,遇到了这样不争气的女儿。

   老苏的爱人刘阿姨,女儿死了,老公被刑拘,家里还有一个孤苦伶仃的外甥。刘阿姨谈起那天的事情时说:“昨晚的事仿佛一场噩梦实际上,这场噩梦远没有结束,但噩梦之源是什么呢?她恐怕只能怨女儿结交不了不三不四的人。居委会书记向记者谈到,苏家女儿亲口对她说过,小时候曾遭父亲打骂,当时太小,无力还击,现在长大了,可以还击了。记者问刘阿姨,女儿小的时候打过吗?刘阿姨回答:“小时候父亲打过她,哪家教育孩子不是这样呢?”对于女儿和母亲对“打”的态度,我们明显感到,女儿是多么地刻骨铭心,又是多么地咬牙切齿,而母亲却是轻描淡写。我认为,这就是噩梦之源,愿父母们不要成为悲剧的制造者。

2015-4-2

每日分享:眼前一亮。侄女从日本放假回家,又逢哥嫂乔迁新居,328日,全家人团聚庆贺。春暖花开,喜气洋洋,聊编几句,以示捧场。

侄女求学日本,

让我眼前一亮,

樱花、海洋、飞翔,

这就是新生代的眼光。

 

哥嫂乔迁新居,

让我眼前一亮,

毗邻绿色庄园,

早晚在风景中徜徉。

 

北京、昆明、成都,

让我眼前一亮,

人文历史,四季如春,

亲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我梦乡。

 

家庭建设,

让我眼前一亮,

国之根本,幸福源头,

家和万事兴,积聚正能量。

 

全民阅读,

让我眼前一亮,

精神家园,积极向上,

展望未来,中国处处充满书香。

 

濮阳龙湖,

让我眼前一亮,

微风吹拂,波光荡漾,

更难忘那湖面上的夕阳。

 

春暖花开,

让我眼前一亮,

自然和谐,鸟语花香,

美丽永远就在前方。

 

天命之年,

让我眼前一亮,

修身养性,重新起航,

我要在幸福中拓疆!

 

2015-4-3

每日分享:闲话阅读。提起阅读,我总有种说不清的感觉,说它不好吧,我从骨子里喜爱阅读,我也因此收获很多幸福; 说它好吧,现实中很多不读书的人比读书的人要过得光辉,“土豪”比比皆是。

从我本身来说,我是靠阅读走出农村的,我也特别喜爱阅读,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在清新的环境中读书是一种很美妙的事情。在我的感觉中,读书就是休息,读书就是享受,当听到有人说寂寞、孤独、空虚,一个人生活没意思时,我就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有文化,我比他们多了一个世界。可是,有时我会听到与我同样有文化的人也这样说,我就纳闷:他们为何不读书呢?后来,我发现有文化而不爱读书的大有人在,而在工作岗位仍爱读书的人则属于稀有动物。特别是这几年小学生厌书、中学生撕书、大学生不读书、参加工作远离书的现象让我迷惑。

  难道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读书者都是迂腐不化的人,都是在现实中找不到感觉的人?有时想,哪个伟人不是热爱读书的人,远有毛泽东,近有习近平,热爱读书应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志;有时想,百无一用是书生,爱读书能当吃当喝,把精力用在升官发财上,前呼后拥那才算能耐。于是,我进入了冬眠,我进入了地下,我怕赶不上时代也放弃读书去应酬。好在中国的脊梁有很多,比我坚定者有很多,朱永新教授十几年在人大会上呼吁,要成立阅读节,很多仁人志士对中国的阅读状况担忧,如今,李克强总理两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对于阅读人们只是一时被蒙住了眼睛,不久就会成为人们的共识:不读书的民族是短视的民族。

经历过从贫穷到富裕之后,人们发现物质的富足与幸福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精神家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人们开始学习心理学,学习家庭教育,学习传统文化,而这一切都需要阅读。当前,各种读书会风生水起,这是时代的进步,我们要勇立潮头,带动全民阅读!

2015-4-4

每日分享:纸质阅读。提起阅读,我们便想到学生拿着书本在那里朗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便想到成人拿着书在那里正襟危坐地“读红楼”、“品三国”;便想到老文人拿着书本戴着花镜在那里摇头晃脑。就是说,阅读就要有书本,有书本才能算阅读,这是中国几千年读文时代留下的烙印。我们在与国外比较阅读量时,往往用读书的多少,有项调查说: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但在当今的电子时代,如果我们只用纸质阅读来评判阅读量好像有些不合时宜。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一册在手”已经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读屏时代”已经像暴风骤雨一样席卷整个社会。人们通过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可以随时与世界保持联系,可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崭新的信息。QQ、“微博”、“微信”已十分走俏,有人称我们已进入了“微时代”。“低头族”已经很时髦,不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在拿着手机看。有姊妹几个为老爷子祝寿,酒席上很安静,除老爷子在看大家外,孩子们都在低着头看手机,老爷子一气之下将酒席掀翻了。这一方面说明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说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如果说中国人看书少有人相信,但如果说中国人看手机的少恐怕没人相信。但如果说读屏不算阅读也说不过去。实际上,电子时代使我们的阅读方式更多样化,我每天写“每日分享”发到50个群,写微博发到腾讯、网易、新浪,让更多的人阅读,并且能很方便地保存。前一段,女儿为我下载了“懒人听书”,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戴上耳机听《红楼梦》、《武则天》、《道德经》等非常惬意,我非常感谢这个时代。

    人们提倡纸质阅读,主要是它能让人思考、上进,人们抨击电子阅读,主要是怕它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让人变得浮躁。愿读屏、读图能与读文完美结合!

 

2015-4-5

每日分享:品味阅读。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自然吟诵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小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这首《清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它仍为我们所喜爱。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画面清新,听起来 声音优美,闻起来清香扑鼻,想起来回味无穷。音韵美、画面美、情景美、想像美融为一体,让人美不胜收。国学经典,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中汲取营养。

读图、读屏是对读文形式的发展,是阅读形式的丰富。现在,很多人对电子阅读表示担心,从表面看是担心这种形式,实际上是担心阅读内容,因为很多玄幻小说、盗墓笔记、青春言情、穿越剧等占据着电子阅读的重要篇幅,所以人们往往与这些相提并论。这些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阅读,带给人们的是实用、消遣、短暂的视觉快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多大益处。政府提倡全民阅读,提倡读书并不是反对电子阅读,主要是强调要多阅读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内容。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精典究竟有多么重要,就我个人感觉,它能让人充实,爱读书人的永远不会空虚、无聊;它能让人幸福,爱读书的人永远沉醉于书香。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上升还是沉沦,就得看一个国家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所以政府提倡“全民阅读”“书香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全民阅读虽然不像衣食住行那么急迫,那么立竿见影,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对一个家庭来说,它影响到家庭的发展和幸福,对一个社会来说,它影响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结构和幸福指数。

2015-4-6

每日分享:全民阅读。近年来,许多欧美国家把推广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美国实行“阅读优先计划”,英国努力“建立满是读书人的国家”,日本开展“亲子20分读书”活动201535日,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这是家庭建设的基础。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修身?阅读可以修身养性、改变命运、增长素质、提高品位,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的道德水平、职业能力和对社会作用的发挥。如何齐家?家庭和谐的关键在于内心和谐,而阅读可以获得内心宁静,除掉浮躁,对经营家庭、降低离婚率、培养优秀子女都有重要作用。有人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只是训练,只是工厂的制造,而不能称之为教育。同样,新时代的家庭如果没有阅读,那将是一个没有目标、盲目前行,随时碰礁的家庭。

其次,这是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于国于家,物质家园只是安身之所,精神家园才是立命之所,在物质家园空前繁荣的今天,如何培植精神家园是全体国民的重大命题。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只能是空谈。而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原有的阅读水准就比较低,如不引起重视差距还会拉大。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阅读的水平,阅读率的下降,是民族素质的下降。一个国家不是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应该是靠阅读的人口。阅读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活动,只有重视阅读,我们国家才能有民族素质的提升,才能有好的民族精神境界,实现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2015-4-7

每日分享:阅读之忧。“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等古训都昭示着中国人历来重视读书。过去,由于贫穷,很多人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读书的机会,留下很多遗憾;如今,中国人富裕了,不再因贫穷上不起学、买不起书,可是真正能静下心来学习、读书的人仍然很少。这有点像,过去没肉时总盼着过年吃点肉,现在随时能吃到肉,反倒没有味口了。

   我们经常用一种统计“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韩国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少得多”来说明中国人阅读量之少。尽管还有不同的版本,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我也没去过国外,但我对周围人不爱读书是深有感触的。从幼儿园到大学,厌学、厌书的孩子大批地存在,成年人中要么为生存奔波,要么为工作忙碌,要么拉关系、搞应酬,更有甚者十几位50岁左右的富婆在一起吸毒,很少有人读书,似乎有种潜规则:讲学习已成笑料,说读书就是迂腐。在学习家庭教育中,也经常遇到不爱读书的父母,一位女指导师说:我有几位要好的姐们儿,她们把孩子送给我,让我辅导,她们时常为我买衣服一类的物品。当我让她们买书一起学习时,她们都表示,看不下去。我有个想法是:学生不爱读书与老师不爱读书有关,孩子不爱读书与父母不爱书有关,未成年人不爱读书与成年人不爱读书有关。

   每位父母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每个中国公民都知道读书是件重要的事,也是大好事,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爱读书呢?这是值得政府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孩子读书没有兴趣,这与现行的教育方法有关。一篇美文应该是百读不厌、美不胜收,由于老师为了满足考试,把整篇文章分为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弄得七零八落、枯燥无味。老师好像做“尸检”一样,把一个美女肢解成了骷髅。我们必须注重美感,激发孩子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喜欢阅读。

2015-4-8

每日分享:不爱阅读。我们周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是“零阅读”,我们经常用人均一年读4.3本书这个统计数字来说明中国人阅读量之少,也许我接触的人群更基层,我感觉这个数字还是有些夸大的。我们对阅读,尤其对纸质书籍,充满了生陌生的感觉,读书时代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阅好像是那样遥远,那样朦胧,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一杯茶、一张桌、一本书,慢慢阅读的人生意境,似乎再也找不到了。在县图书馆,我办了借书证,每次去工作人员都很热情,专一为我打开二楼的借书室,好像专为我一个人而设。也许是人少的原因,冬天没有暖气,冷得厉害,工作人员在那里陪着挨冻,我也不好意思,就快速地选了两本书离开。每次去图书馆就会想到“门可罗雀”一词,这与饭店、网吧、卡拉OK相比,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人们为什么不爱读书了?一个原因是人们没有时间读书我们闭目一想便会想到人们在忙什么。他们忙于生计、旅游、饭局、聊天、富贵、权力、金钱、应酬:稍微高雅一点的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在网络里进行快餐阅读,平时更侧重于写微博、读微信有钱的宁肯收藏一些古书籍、字画、陶瓷、邮票、名人用品普通人则喜欢打电话、社交、健身舞蹈、美容、按摩、养生;粗俗一点的则将业余时间全部用于喝酒、打麻将、赌博、娱乐、刺激;年轻人最喜欢玩手机、玩游戏、QQ种菜、飙车、炫富。第二个原因是读书没用。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太漫看了书却没用上,这是离开校门后的学生们最大的感慨。一方面的原因是教育问题,学非所用,不对口或难对口,生活中需要的,学校里不教,学校里学的到社会上用不着;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死读书”,读书与生存实践没有实现统一。生存需要钱,既然读书读不来钱就要想别的办法。因此,要想让人们静下心来读书必须从体制到观念进行更新。

2015-4-9

每日分享:喜爱阅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阅读是人类独有的高尚的活动,阅读对人生的成长和幸福有直接关系,而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儿童时期形成的。因此,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就应重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个人的阅读习惯,把培养青少年阅读作为培养新公民的主要任务,把阅读活动及其效果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让每个人喜爱阅读,需要社会和学校齐心协力,而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父母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父母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阅读,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让父母先成为爱书的人。如果父母坚持每天都看一点书,慢慢地看书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慢慢地看书也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第二、要多给孩子讲故事。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总会缠着父母讲故事,讲完一个还要讲一个,讲完一遍还要讲一遍。对于学前阶的孩子来讲,听故事、看图画、讲故事就是阅读的最佳开端,如果父母能经常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孩子听,日久天长,孩子各方面都会受益,最重要的是,这可以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第三、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和图书馆可以开阔孩子视野,了解到书的多样性,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最直接地感受到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产生读书的愿望。

第四、家中要有书。把书放在孩子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有专门的书架或者书橱,这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而点燃读书的热情。

第五、将孩子从电视、电脑中引向阅读。对于那些对电子产品入迷的孩子,可以由孩子感兴趣的节目入手,买来相同内容的书和孩子一起读,或者边看边对照书本内容读书。

总之,只要父母从孩子小时候用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喜爱阅读。

2015-4-10

每日分享:生存能力。美国7岁女孩儿塞勒,当飞机失事后,在面临爸爸、妈妈、姐姐、表姐四位亲人遇难,在只有4度的寒冷冬夜,在茂密的森林里,在身体受伤流血、在只穿着短袖、短裤且光脚的情况下,她越过两处堤坝,爬过一座山,度过一条溪找到了一户人家,人们称她为“奇迹女孩”。这个场面一直在我眼前呈现,我又联想到1998年洪水时有个6岁女孩儿江珊在洪水中爬上一棵树坚持9小时得救的画面,我就一直在想生存能力问题。
   孩子的生存能力与生命教育有什么关系?2014年连续发生的“失恋女学生”被害案是不是属于生存能力太差?现在孩子心灵脆弱,经不起挫折,不尊重生命,动不动就跳楼自杀与孩子的生存能力有没有关系?当今出现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三十不立”仍在啃老是不是生存能力太差?生存能力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什么关系?生存能力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幸福指数有没有对应关系?那些生存能力强的孩子比那些弱不禁风的“宅男”、“宅女”是不是充实、幸福?通过这些思考,我感觉生存能力虽然是最基本的,在常人认为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动力之源。就是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能力,对孩子应对未来的挫折和困难,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一是要提高认识。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是最简单的事情,这里关健是父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如果父母认为这是个小事情,是个无师自通的事情,或者就要让孩子做人上人只学文化让别人伺候就行了,那么,父母就不会去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关键。二是培养自我服务能力。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第三、要参与家务劳动。第四、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