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五十四1(2015年3月)

9年前 [04-05 08:32 周日]

《每日分享》五十四(20153月)

2015-3-1

每日分享:父母偏心。我出生在贫穷家庭,排行老五,母亲在我七岁时病故,邻居老嫂说我出生时就命硬,把母亲妨死了。大姐为我们操了很多心,时刻想着为家庭付出,总是在关键时候支持我,虽然大姐说过“要知道这样还不如早把他送人了”的话,并且对我要求很严,那时候见她就害怕,但我一直感激大姐。

我感激父母,虽然有人说母亲因我而死,但我相信这是迷信,实际上,母亲是因为家庭贫困不肯看病而逝,她爱我,她绝不会责备我。虽然父亲没有文化,但他是老党员、老干部,我总为没能正确认识父亲而惭愧。我从没有认为父母偏心,我总认为父母能给我生命就足够了,能一直鼓励我就是我的财富。我之所以能一直奋斗,就总觉着父母一直用双眼盯着我,我是不是能给他二老争气。可现在,我认为父母们已经为孩子做了很多、很多,却得不到孩子们的理解,我认为是父母的用心没让孩子领会。最近,一位姐姐因认为父母偏心将妹妹杀了让人纠心。王先生和妻子唐女士都是重庆人。在王先生眼中,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两个女儿,一个14岁,一个9岁,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儿子。14岁的小媛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回重庆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大约9岁时,小媛被父母接到东莞,而比她小5岁的妹妹小春,从出生起就一直跟着父母,从小就很乖巧。6月30日,小春冲完凉,姐姐跟她说:我们做个游戏吧,你闭上眼睛,我给你个惊喜。小春闭上眼不动,姐姐却从后面勒住了妹妹的脖子,看到妹妹不动了,姐姐拿出了水果刀,朝着妹妹的腹部捅了进去。在派出所里,唐女士陪着14岁的小媛接受询问,女儿的话像一把刀扎进母亲的心。小媛承认是她杀死了妹妹,“你们不是心疼妹妹吗?我就挖你们的心头肉。”她这样告诉警察,“我恨我爸妈,他们偏心。”这再次证明,做为父母要注意体察每个孩子的内心,用心而不是用物去照顾每个孩子的心情。

2015-3-2

每日分享:奇迹女孩。2015年元月2日,美国7岁女孩儿塞勒和她的父母、9岁的姐姐、14岁的表姐一家五口乘私人飞机从弗罗里达州度完假回家。途中在肯塔基州飞机坠毁,除塞勒生还外,其余4人全部遇难。时值冬夜,气温大约4摄氏度,非常寒冷。此时,身上仅仅穿着度假的短袖衬衫和短裤,脚上没有鞋子。这个勇敢的小女孩用飞机坠毁后燃烧的机翼,点燃树枝,来帮助她照亮密林的道路。年幼的她尽管一直在哭泣、流血,但她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过两处堤坝、一座山、横渡一条约3.6米深的溪流。赛勒使用的一些求生技能,是在这场空难中死去的父亲此前教给她的,让她带伤能够行走约1.6公里,穿过密林寻到帮助。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走到一处亮着灯的房子前,敲门求救。

房子的主人,71岁的威尔金斯听到微弱的敲门声,打开了门。他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小女孩,流着鼻血,胳膊和腿上都有血,穿着一只袜子,没穿鞋,正在哭。老人说:“她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死了,她乘坐的飞机坠毁了。”威尔金斯让小女孩进屋后,赶紧报警,告诉警察有飞机坠毁,至少1人幸存。警察大约10分钟后抵达,把小女孩送去医院。警方说,孩子能够连贯地回答警方询问,除腕关节受伤,身体无大碍。威尔金斯推测,赛勒从林中看到他家的灯光,于是朝着该方向走去,幸运地敲了他家的门。参与营救官员怀特说:“幸亏赛勒走对了方向,如果她朝其他方向走,在这种寒冷天气里,可能以悲剧收场。她的这番遭遇令人难以想象,她从天上掉落到一个黑洞里,孤身一人,只能靠自己顽强生存”。

我们经常用国外的家庭教育同我国进行对比,这个七岁女孩奇迹生还的案例真的需要我们中国父母反思。做为父母都是想让孩子幸福的,但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孩子的生存能力,孩子怎能幸福?联想前一段接连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被害现象,我们在培养孩子生存能力方面太欠缺了。

 

2015-3-3

每日分享:道德模范。最近,我们“孝道之乡”清丰发生了一件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不幸身亡的事情,我一方面为我的老乡、为年轻一代能有这样的道德模范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的冷漠无情感到心寒。我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但又觉着无语,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件事记下来,我能做的就是记住“孟瑞鹏”这个名字,我要宣传他,我要学习他,我要让他在我心中发酵,我要让他的事迹在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发扬光大。

2015年2月26日下午两点,在河南省清丰县西赵楼村文化广场一处人工湖边两名儿童在此玩耍,不慎掉入水中,而此时正在附近游玩的孟瑞鹏看到小孩儿落水后,赶紧脱下衣服跳入水中,最终孩子获救了,他却再也没能上来。孟瑞鹏(1991年-2015年),男,身高1米8,河南省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人,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届法语专业学生。

失去家中独子,孟瑞鹏的母亲伤心过度、卧床不起,父亲孟现杰也是“硬撑”,盼着让儿子走得安心。“俺儿孝顺啊,就这么没了,天都塌了。”孟现杰直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一切是真的。在家人眼中,孟瑞鹏是个“孝子”。为给父母“减负”,又心疼父亲有高血压、支气管炎,孟瑞鹏利用寒暑假及周末时间打工。打工赚的钱,他几乎全用来给父亲“囤药”。怕父母劳累,家里10亩地,他挤时间回家自己干。“快麦收、锄草,他记得比我都清,总是提前打电话叮嘱我,等他回去。”孟现杰哽咽失语。

让人心寒的是,两个被救女孩儿的母亲由于怕承担赔偿责任,竟教女儿说假话,说是孟瑞鹏和她们一起落下水的,并不是救人者。有几位民警也听信女孩儿母亲的话,否认孟瑞鹏救人。在孟瑞鹏所在大学、父母、恋人、媒体及众多正义人士的努力下,事件真象得以还原。32日,清丰县公安机关已确认孟瑞鹏见义勇为行为,授予见义勇为称号。愿逝者走好,愿所有人关注这位道德模范!

 

 

2015-3-4

每日分享:生命赞歌。226日,农历正月初八下午230分,当村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和欢乐中时,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在村里响起。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文化广场旁一处人工湖边,两名儿童(一个8岁,一个5岁)正趴在栏杆上玩耍,突然,他们爬着的护栏断了,两人同时跌落水中。 正在附近游玩的孟瑞鹏听到呼救声后,迅速跑了过去,将衣物抛掷一边,立即跳入了水中。最终两个孩子获救了,孟瑞鹏却不幸遇难。 孟瑞鹏是家里的独生子,惊闻噩耗后,他的母亲哭昏了过去,直接被送往医院抢救。“下午知道他去找同学玩了,晚上全家人吃饺子,下午都包好了,等来等去等来了他出事的消息。我和他妈感觉天都要塌了。”孟瑞鹏的父亲孟现杰哽咽着说。

   孟瑞鹏因勇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宝贵生命,但由于被救孩子家长害怕赔钱和承担责任,起初却拒不承认孟瑞鹏救人的事实,说他是不慎落水。直到32日,随着调查的深入,特别是被救孩子家长的良心发现,承认了孟瑞鹏救人的事实,改变了证词,并公开致歉。真相大白,英雄得以正名。孟瑞鹏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日前,河南省教育厅追授孟瑞鹏“河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孟瑞鹏“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荣誉称号,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孟瑞鹏“河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孟瑞鹏还被濮阳市相关部门追授为“濮阳市见义勇为模范”、“濮阳市见义勇为青年英雄”、“濮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也按照程序追认孟瑞鹏为中共党员。 翠柏凝春,天人同悲。33日上午,韩村乡孟焦夫村气氛肃穆,哀乐低鸣,“见义勇为大学生孟瑞鹏同学遗体告别仪式”在孟瑞鹏的母校孟焦夫村中心小学举行,全国各地有3000多人来到现场,为孟瑞鹏送上最后一程,愿英雄一路走好!

 

2015-3-5

每日分享:自理意识。我们经常听说:“如今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真差!什么都不会干,离开父母一步儿也走不动。哪像我们小时候,上小学就要下地干活,帮父母洗衣、做饭、领孩子,小小年纪什么家务活都能干 。”现在,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差得离谱,上小学了不会扫地;上中学了,离开父母就吃不上饭;上大学了,报到还要父母陪着,父母跑来跑去,孩子在一旁站着;上班了,每周还要把脏衣服带回家…… 

有些父母不让孩子干活其目的是想让孩子多抽出时间学习,以便让孩子多掌握知识成大才,而实际效果是:这些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少孩子懒于思考,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因为他们认为反正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帮助解决,自己没有父母做得好,也没有成就感。就是说,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想法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根本达不到目的。因此,父母一定要认清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这种意识,父母才能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也才能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孩子在1岁左右就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他们什么都想做,有时候要做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但他们很有兴致。36岁的孩子虽然还不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不能主动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有较大的依赖,但这时他们的独立自主、自我服务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学大人的样子扫地、上街买菜、擀面皮、捏饺子等。父母应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父母总认为孩子还小,净是添乱,就大包大揽、事事代劳,时间一久,错过了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大好时机,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真正成为干什么都没意思的“懒虫”。我们从小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这才是真正为他们负责。

 2015-3-6

每日分享: 自理技巧。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父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除了培养出孩子的自理意识外,还要培养孩子的自理技巧,如果缺乏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就要让孩子知道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有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会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孩子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孩子不知道洗衣服的程序,就不能把衣服洗好;孩子不知道内衣与袜子同洗的坏处,就不可能去分开洗……总之,父母一定要站到孩子的角度,对孩子要做的事情进行示范,讲清道理,切不可动不动就急,让孩子所适从、畏缩不前。像小孩子不懂得电的危害,父母就要想办法告诉他摸了以后会有伤害,可以直观地用拧一下他的方法指出摸了以后就会很疼。很多父母只是大声吆喝着打孩子,这种方法是不足取的。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孩子要求就要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要降低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应该因材施教。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对3岁的孩子只要求分清左右脚把鞋穿上即可,而对于5岁的孩子就要在分清左右脚的基础上,正确系好鞋带。如果有的孩子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要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的指导。再如吃饭,3岁的孩子吃饭时难免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孩子会逐渐掌握正确的吃饭技巧,做到少撒或不撒饭粒。就是说,在孩子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再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和质量。

2015-3-7

每日分享:自理动力。只要在能力范围内,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都想展示自己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又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是非常愿意干的。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是爱劳动,都是想自己做事搞自我服务的,这是人的本性。如何让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产生动力,也就是如何让孩子愿意做好自我服务,那就是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所以,父母及时鼓励,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动力。

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父母可以用“你真棒”、“你真能干”、“有个儿子就是不一样”、“有个女儿真好”等对孩子进行鼓励,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当孩子限于自身的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爸妈相信你会干好的”“儿子一定行的”等,必要时父母要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前几天,有位妈妈说,自己学了家庭教育后,一直在想着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可到时候总是自己上前。有一次,儿子想买一个用品,说好是25元,她怕儿子讲不下价,她就在那里讲,最后18元买了下来。儿子说,还是妈妈,要是我就讲不到这个价。我们就分析,这样做虽然价格下来了,但对培养孩子却是没益处的,再说,多几元少几元也影响不了生活。她表示,下次一定让儿子做,自己示弱并鼓励儿子。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的,做为父母不能出于疼爱孩子而舍不得让孩子做事的心理,包办代替一切;也不能认为孩子小,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就会,而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也不要因为怕孩子太慢或磨蹭,而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做为父母,要认识到:一个缺乏责任感、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就是他们的身体再好,成绩再优秀,也不是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015-3-8

每日分享:春风化雨。今天下午,由濮阳市社科联、濮阳市图书馆举办的“新时代家庭建设龙都学术茶座”在濮阳市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举行,我和爱人做为濮阳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成员应邀参加。参会人员有40人,来自各个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尽管很多成员只能做一介绍,但还是进行了3个小时。我以《春风化雨润万家-------学习总书记春节团拜会讲话感悟》为题做了发言。主要谈了三点感悟:

一、家庭建设是开启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健康的社会“肌体”均源于健康的家庭“细胞”,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发展,社会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幸福。现在,道德观念滑坡,离婚率上升,孩子逃学、厌学、网瘾、吸毒以及极端恶性事件的发生都为社会稳定带来祸患。习总书记提出的家庭建设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找到了钥匙。

二、家庭建设是每个人的动力源。

习总书记联系春节,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从古至今,从小孩到老人,任何人都想把自己的家建设好。中国人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教育实践中我认识到,从家开始能让人更好的修身,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来学习家庭教育,开始是想学几个方法治治孩子,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深入,父母认识到是夫妻关系。或家庭环境导致孩子的问题,再深入学习,就会发现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修养不够。因此,我认为家庭建设,是每个人愿意改变的动力源,以此为抓手,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好的切入点。

三、家庭建设的灵魂是家庭教育。总书记所提的家庭建设,如果细分为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我想在人们偏重抓物质的今天,最主要的就是精神建设,而精神建设的核心应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2015-3-9

每日分享:早教思考。教育是人类做为灵性动物特有的功能,人生下来要接受教育已没有人怀疑,但如何教育却是人类一直探讨的问题;每位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有能力的人,有价值的人,让人尊敬的人,幸福的人……但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却是众说纷纭;早期教育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习惯的培养、人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老师时,我教育子女的方法就是,孩子上学前认字、算数、背诗、写日记;上学以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加一些背诵、写日记。这种传统的方法,在女儿身上表现得较好,女儿从小成绩优秀,也喜欢阅读,自己总是引以自豪,认为自己还是懂教育的,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有一套的。但到儿子的时候,这种方法有些失灵,儿子对写日记、背诗、家庭作业等就出于应付。这让我很没有面子,我也不敢吹自己懂教育。我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男孩、女孩特点不一样,二是我给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没有以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快乐为前提。后来,我又接触了很多像我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他们与我一样有较高的期望、有较强的责任心,可是,都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了没有朝气、厌学的孩子。所幸的是,在儿子上初二时,我接触了家庭教育,我反省了,我改变了,我不再一根筋,我从关注干巴巴的知识开始改为滋润孩子的心灵。

学习家庭教育后,我对孩子是不是该进行早期教育,孩子的玩与学是不是对立,用心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哪个更好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我想了个比喻:假设孩子拉车向东走,如果父母从后面向东推,孩子肯定要快;如果父母从前面向西推,孩子的速度一定会慢甚至倒退。就是说,只要父母懂得教育,注重早期教育,让孩子在玩中学,孩子就一定能成为理想的人!

2015-3-10

每日分享:早教实践。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经常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出现。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好还是坏,有学问的父母与文盲的父母哪个对孩子教育有利,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心好还是放任好等。我一直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有学问、用心、进行早期教育好,那些反面例子只能说方法不对。最近,我看了王志俄老师写的《<零岁方案>指导我教育外孙》,有很多观点引起我的共鸣,特摘录以学习。1、通过早期教育的实践,我体会到只要教育得法,孩子都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教育方法比教育内容重要,施教者要随时、随地、随事、随人而教,字不分繁简,知识不分深浅,内从为分科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时候就会由点到面连成一大片。没有任务,没有进度,只讲耕耘,不顾收获,不能立竿见影。孩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在玩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学到知识,不知不觉中认识几千个常用的汉字。2、孩子说话前是否认字?有人持否定态度。我抱着不会说话的孩子说这讲那,有人就问我:孩子连话都不会说,他能知道个啥,还教认字呢?孩子在说话前,就认识许多人,很多事物,这一点人们觉得很正常。而要说认识一些字就不正常了,就认为那是神童才能做到的。传统观念认为“识字比认物难”,其实不然,识字比认人要容易多了。人与人能有多大的差异呢?孩子生下来几天后就认识了妈妈,几个月就能认识几十个人。字与字的区别就大了,就拿“大”和“人”两个字来说,前者比后者还要多一横。在孩子能区分开的人当中,有哪 个人比别人多只眼睛少条腿呢?所以说认字比认识人要容易得多。也有人问在孩子说话前怎么就知道他已经认识了几百字呢?名词他指物,动词他做出动作就是很好的证明。孩子拿着写有菜名的字卡和钱把要买的菜买回来,能说他不认识字吗?这就是说,刚出生的孩子没有难的观念。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