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背景资料:中国流动儿童数据报告2014

9年前 [02-03 16:45 周二]

今年8月,新公民计划公布了《中国流动儿童数据报告——2014》,显示随着城市化规模扩大,从2000年-2010年,中国0-17岁流动儿童增长规模超过了80%,2000年,中国0-17岁的流动儿童规模为1982万,而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这个规模已达3581万。截止到2010年11月,每4个城镇儿童中就有1个流动儿童。随着年级升高,在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人数逐渐下降。目前,中国约有超过205万流动儿童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流动儿童聚集效应比较明显。2010年,流动儿童人数最多的省为广东,高达408万人,其次是浙江省,流动儿童规模为280万人,江苏、山东、四川流动儿童数量分别居第三、四、五位,上述5省流动儿童数量超过全国流动儿童数量的35%。
《报告》还提出,部分地区的流动儿童在当地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很高,比如在上海,流动儿童占比超过了4成,高达41.51%;北京、浙江超过了3成,分别为32.78%、30.25%;内蒙古、福建则都超过了2成。
针对随迁子女教育,《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从2009年的997万增加到2012年的1394万,3年间累计增长了近40%。而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首次出现下降,规模降至1277万,同比下降超过8%。
《报告》提出,根据2012年数据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随迁子女在校就读的人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中,跨省流动的随迁子女人数下降更快,从1年级101万降至9年级35万,下降了66万人,占同年级学生比例从5.86%降至2.22%,降幅超过3%;省内流动的随迁子女从1年级的100万降至9年级69万,占同年级学生比例从5.82%降至4.37%。
对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报告》分析,一种可能是,由于随迁子女在城市升学依然会面临诸多困难,随着年级的升高部分随迁子女不得不被迫返乡。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渐渐浮现,流入地城市一直强调城市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因此针对随迁子女入学和升学设置了很多门槛。对此,《报告》以北京、上海、广州3个特大城市为例,分析了流入地的教育资源情况。
以小学为例,1990年至2012年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在1996年之前,小学阶段在校生皆在100万以上,其后开始迅速下降,至2006年降至最低点,京、沪分别为47万、53万,此后又开始缓慢上升,至2012年分别达到72万、76万,但仍分别低于各自历史的最高水平102万、114万。

  在广州,小学阶段在校生人数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06年之前,广州市小学阶段在校生人数持续上升,直至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89万后,开始缓慢下降,2012年小学阶段在校生人数为82万。

  由于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难以全部在公办学校得以满足,“打工子弟学校”广泛的扩散开来。据《2010年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推算,全国约有超过205万流动儿童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北京共有130个打工子弟学校校区,在校生总数约9.5万人;截止到2012年底,上海共有157所政府购买服务的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共计招收随迁子女13.6万人;截止到2013年底,深圳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239所,在校生39.8万。

  《报告》称,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缺少有效的官方统计数据,学校状况也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上述数据仅是与学校的接触的资料,以及从伙伴机构处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E3NDE4Ng==&mid=203009294&idx=7&sn=8aa9aec6e5a481c2098accb2e849ca34&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