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人际交流后的遗憾可以减少

9年前 [01-26 05:21 周一]
 

人际交流后的遗憾可以减少

陕西省商洛市平民就业能力训练基地  首席训练员

卢书民

2015年元月26

为什么称之为“交流后的遗憾”,因为人际交流的目的是沟通,但结果不等于完全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些人常因工作、生活、学习、家教、投资、理财、创业等事项与别人交流不到位而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留下很多遗憾。想要减少这些遗憾,就应该找到产生交流障碍之常见原因,以便积极应对解决问题。因为,任何问题的出现,必有解决的方略寓于其中,包括对问题孩子的培养也一样。愚者还是那句话,方略永远比问题(困难)多,没解决问题是因为自己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问题不能解决。还因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永远与问题本身和解码相对应,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解码便会应运而生。当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样需要知识和智慧,仅靠聪明(天赋)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和孩子一起探讨其中奥妙,也不失培育孩子成“鹰”()的一种乐趣和智慧。

那么人际交流、沟通容易产生障碍的原因到底是那些呢?愚者根据19年来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辅导,稍事总结,想起个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忽视了交流过程。过于、急于注重结果是聪明的急性病患者常犯的低级错误。因为,聪明人永远知道必须“要去做”,但就是欠缺智慧人的 “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做”。急于注重结果的交谈行为必然会产生浮躁情绪,浮躁情绪下的交流不会产生想要的沟通结果。

其次,没有倾听的习惯。倾听(有七个档次,该内容不在本文赘述范围),不仅是一种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礼仪(人会因礼仪得到“利益”的)美德,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不懂、不愿倾听,对别人已经不尊了,自然换不回与对方沟通的效果,这也是“公平效应”。

第三,轻视对方。这完全可以从人的社会地位和面部表情,特别是人的十种眼神中反映出来。因为,表情、眼神是人内心世界情绪变化的晴雨表,除非脑残者不懂察言观色之重要。你轻视了对方,能从对方的心里掏出真话吗?

第四,重复太多。谈话中,即使很重要的问题也不能重复超过两次。有人因为思维逻辑性很差,导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内容最重要,让对方听完依然好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如此,自然得不到理想沟通效果。

第五,表述时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者,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猴子尾巴就暴露出来。口是心非,或者口非心是,都是缺乏诚信的行为。与缺乏诚信之人交流你要掏心窝子话才活见鬼。

第六,对方表情不悦。产生这种情况,对方很可能是已经被情绪转移了。在对方没有达到巅峰交流状态的情况下,不问青红皂白的进行交流,对方必然是在敷衍了事。

第七,缺乏相互信任。这个道理很简单,此种情景下的谈话无异于是在浪费资财和生命,或在以此寻乐。

第八,过多的关于“我”的表述。交流中每语必有“我”,以“我”为中心,处处彰显了自我的优势或自卑,这种自负或自卑的心态岂能得到对方的真传。

第九,对自己了解不深。与人交流最不该的是对自己知之甚少,此种情况下,无异于日本江户时期某“茶师”与某“浪人”比剑(中国十大名嘴之一,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中讲“勇者无惧”时让人笑掉大牙也不能自圆其说的案例)。

第十,对某人、某事的偏见过深。个人观点,或者个性与偏见过多、过深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一旦混淆,交流过程必然会产生不是偷换概念,就是偷换逻辑,再不就是毫无意义的诡辩局面。始终抱住固执的观点、偏见与人交流,其交流结果就不会是沟通了。

其他原因大致还有六种,但这十种交流障碍产生之原因最为重要。如果我们不想在交流过后产生遗憾,就必须稍事了解,积极梳理。当然,能让孩子了解或帮孩子梳理这些,也不失智慧家长之为。因为,孩子要在未来职场的险恶江湖中能够游刃有余,有效沟通的技能必不可少。而有效沟通的前提又必须是了解沟通障碍产生之原因。找到原因,解决方略自然产生,这就是有效沟通之良性循环的“马太效应”。顺应了这个“效应”,你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所积淀的人力(人数)资源,就会不知不觉,或者积极主动的演绎成生活资本(资本可以升值;资源放错地方,再不加开采利用,一文不值;无数金属到是十分金贵,但经常深埋地下,和泥土、腐叶有何区别)。

附:QQ1131586869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