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正面地语言暗示

9年前 [11-20 23:12 周四]
    心理暗示是直接的与潜意识 沟通,是指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一定的诱导,并作出了与之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心理暗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 地受到暗示的影响。心理暗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使自己或他人一级周围的世界 和人生产生怀疑,失去信心,缺乏动力,进而影响生理和心理状况。
  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主要依靠,孩子对父母的话具有天生的接受性。如果父母对孩子讲:“你真不听话”,孩子就会做到你所说的,去“不听话”。当家长对孩子说:“你别看电视”,孩子脑子想的就是“看电视”;“你别总玩手机”,孩子脑子里想的是“玩手机”。所以常常是孩子成功地执行了父母的暗示,或者说父母给了孩子负性强化,父母却全然不知,而是更加责备孩子,导致负面的恶性循环,亲子关系受到影响,不知不觉的使孩子出现行为偏差。
    如果父母向孩子
重复暗示一些积极的话语,以代替孩子头脑中已有的消极想法,从而改变孩子的习惯、生活态度和自我预期,让孩子在行动中充分感受自己具有无穷的力量,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把上面父母说出来的语言变换一下,比如:“宝宝最乖了,要听话哦”,“你选择一下,是先做作业呢还是先看电视更好些”,“这样玩手机是会影响学习的,咱们应该制定个时间计划,依我看你每天玩一个小时手机就够用了,你说呢? 这样的语言,没有出现“不听话”“别”“别总”这些负性的强化词语,而是暗示孩子要听话、应该先做作业、玩手机必须有限度,相比较而言,孩子容易接受爸爸妈妈这样的说法,也愿意按照父母话语里所暗示的方向去做。

     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要学会使用正面的暗示性语言,来与孩子更好地沟通。比如对孩子说:“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去写作业?”这时孩子听到的是一句简单的提问,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去写作业”的指令在内,孩子的潜意识全然会接受,孩子也不会感受到被命令,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写作业”的指令。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