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9年前 [11-01 23:12 周六]

    在萨提亚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也可以叫沟通姿态)理论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高自尊的,一种是低自尊的,在高自尊的姿态下沟通,表现出的是人的表里一致性;在低自尊的方式下沟通,表现出的是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当言语和情感都指向同一方向的时候,来自两个水平的信息就表达了相同的意义。例如,当一个母亲说“孩子,我对你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时,她的声音显得心满意足,而她的身体动作、皮肤色泽、眼神,以及其他非言语表达都支持她的言语,那么她就是在用一种表里一致的方式在和孩子进行沟通。
    在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试图传递的信息并不是别人所接收到的。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的言语和情感之间的差异,没有指向同一个方向。
    如果只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 就是指责式的沟通,比如“你怎么能搞得这么糟糕”“你为什么要这样”“你为什么只顾玩而忘记作业”“我真想踢死你,要不是因为你,我们就不会陷入麻烦”,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话,明确的指责质问孩子。喜欢责备的家长会大叫大嚷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专制、敌意,除了不断地挑剔指责,还倾向于拒绝孩子的请求,对孩子和家人的提议表示反对。由于责备具有爆发性和深而浅的呼吸的特点,家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兴奋的控制感,但是,这样的责备却容易激发孩子心中的恐惧,感觉没有安全感。所以责备的亲子沟通方式容易导致孩子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敌意和攻击性,看什么都不顺眼,在学校容易和老师对立,对同学施以暴力或者不友好,或者走向社会以后出现更严重的极端症状包括强奸、家庭暴力或者其他形式的暴行,进而走向违法犯罪。
    如果在交谈中只顾及孩子的感受,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就属于讨好式沟通。讨好式沟通以一种“同意”的语言,表达“乞求”的情感,做出依赖孩子的行为。讨好孩子时,家长便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让给孩子,并对孩子做出的所有事情点头称是。有时候家长一边掩藏起自己紧咬的牙齿,一边说出让孩子信服的谎言。讨好的时候,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内心独白“我不值得一提,我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永远对孩子和颜悦色”“这全是我的错”等等。这样的沟通方式,会使孩子学会讨好他人,走向社会的时候,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便习惯失去自尊地讨好。
    如果只顾及具体事情的情境,而没有顾及自己也没有照顾孩子的感受,这样的交谈就是超理智的沟通。这种交谈方式漠视自己和孩子的价值,交谈中只关注事情或者环境的背景,大多是仅限于哲学理论和逻辑水平,表现出满脸的原则性。某些职业的从业者比如教师、政府官员等常常具有超理智的特点。这种沟通交谈,孩子往往不会的接受,
    如果在交谈中既忽略自己、孩子、也不顾及情境,是打岔的沟通方式。在孩子和家长说事情或者提要求的时候,家长企图把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或者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做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买一双耐克的篮球鞋”,家长说“今天我下班回来的时候遇到你班同学谁谁了”。这样的亲子沟通方式,会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不关注我”“不爱我”的心理对白,时间久了,孩子感觉和家长说什么也没有用,自然会关闭交流的心门。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自己,孩子,情景(情况)。
    我们家长可以按照下面五
个环节,按部就班的去与孩子交流,会帮助我们创造出一个安全而信任的情境,使家长和孩子可以相互肯定,并放下防御和猜忌,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

       ①感恩、感激、激情。

       ②抱怨,提出建议,促进改变

       ③讨论困惑,疑虑

      ④新的信息(信息交流)

      ⑤提出希望和期待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