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心结十四

10年前 [05-10 06:33 周六]
 

心结十四

 

她的父母是县城的教师,知道我从事高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多年,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就趁她来家休假,带她来咨询室找我。征求了她的意见后,我要求她的父母回避,留下她单独咨询。

她高挑的个子,略显苍白的脸上挂着忧伤,呆呆地坐在那里。我再仔细一看,差点喊出声来,她的脸庞和表情,如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林黛玉,一个多愁善感的抑郁气质的人。此时坐在我对面的当事人,是不是那样一个人呢?

她拘谨地坐在我的对面,看着墙上的《心理咨询守则》,似乎等着我的问话。

为了打破有些沉寂的局面,我想了想,试探着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不会介意吧?”

“问什么?”她眉头轻轻一动。

“问一个人。”

“我知道你问的是什么,”她轻轻地说,“林黛玉,是吧?”

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我的好多同学都这样叫我,我习惯了。”

她在回答了我的问题后,消除了拘谨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事。

“我也是一中毕业的学生,现在师范学院读大三……”

我忍不住打断她的话:“大学应该设有心理咨询室,有心理咨询老师服务。你没去过学院的心理咨询室吗?”

“学院的心理咨询室是虚的,没有老师问这事。”她的回答让我默然,无从说起。好在她又接着说了:“我认为我得了强迫症,每天洗手的次数虽然不是太多,也就是五、六次,与正常人洗手的次数差不了多少,但每次洗手的时间比较长,短的时候有四、五分钟,长的时候有十来分钟,而且还要反复地打肥皂洗。不洗不放心,认为手脏,洗了心里才踏实。还有,我对一些小事过分注意,甚至要反复地考虑,想着有无不完美的地方,不考虑周全心里不踏实。有时候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反复考虑,自寻烦恼,但仍控制不住地去注意、去考虑。比如说,上个月我买了副手套,过了几天,有个同学问我手套在哪儿买的,我当时的回答:记不清了——我真地记不清在哪里买的了。事后,我心里总也不踏实,惦记着对同学的回答,怕同学有想法,认为我是有意不告诉她买手套的地方。于是反复思考在哪里买的手套,最后终于想起了地点,有了确定, 又去告诉了那个同学,这块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她对自己心理症状的描述,是比较符合强迫症状标准的。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强迫症的特征比较明显。

“除了强迫性,你还认为自己有哪些心理问题?”

她想了一会,才说:“我有时还感到抑郁,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有时候莫明其妙地紧张、焦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我不敢在班里表达意见,尤其是怕上台讲话。我想,我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强迫症,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

从她上述的一段话里,我感到她讲的抑郁和焦虑方面的症状,不太明显,于是决定先解决她的强迫症,从强迫性洗涤入手,力求挖掘出致病的因素来。

想妥当了,我说:“我对你的强迫性洗手洗脸行为很感兴趣。尤其是你每次洗手洗脸时,都要反复地打肥皂洗,而且时间很长,从四、五分钟到十来分钟不等。你的理由是嫌手脏,怕洗不净。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

    “高三时就有了,不过那时候是轻微的,不像现在这么严重。”

“你能否再想一想,当你这样洗时,心里还有其它什么想法?其它什么感受?”

“有时候还要计数。”她说出的这句话,使我震动。根据我的经验,强迫性记数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心理秘密,而揭开这个心理秘密,很可能就找到了解开强迫性洗涤的钥匙。

“记数?怎么记呢?”我迫不及待地问。

她缓缓地说:“开始洗的时候,我就数数,边洗边数。从1数起,数到14,稍停一下;再接着数,数到28,又停一下;再洗再接着数,数到4256,一般数到56就停止不洗了。如果觉得没洗干净,就接着洗、接着数,最多的时候数到114。”

我头脑里疑云顿起:上述她数数的规律是每数到14的倍数时,就停顿一下;114不是14的倍数,与她数数的逻辑不符,这样的差别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就问:“为什么数到114呢?”

她回答:“当我数到100时,认为还没洗干净,就再洗再数14下,就再也不洗了。”

问话到此,我心里就有数了:这又是一个潜意识里的故事。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她展开这个潜意识里的故事,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说:“你对强迫性洗涤行为的补充讲述,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看法,即你的强迫性洗涤原因,是潜意识里某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潜意识?什么叫潜意识?”她身体扭动了一下。

“顾名思义,潜意识指的是潜在的意识,是潜伏在意识之下、使个人意识不到的意识,所以又叫无意识。”

“意识不到的意识。”她轻轻地重复一句。

“潜意识虽说不被自己所意识到,但它仍可以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作用。心理医学的实践证明,很多强迫症的产生,也是由潜意识的作用引起的。”接着我把话锋指向她,“比如说你反复洗手洗脸的行为,你认为是为了洗去手和脸上的灰渍——这是你所意识到了的,而我却认为事情并不如此简单和表面,你极有可能想洗去的,是心灵里的污渍——这就是你的潜意识作用。”

“心灵的污渍?”她两颊变得绯红,有些不快,“我想不起我心灵里有什么污渍。”

“你想不起来是正常的,这就是潜意识。现在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过去的生活中,你是否受到过较大的精神创伤而感到耻辱,现在你想洗去的,正是这种耻辱。二是在过去的生活中,你是否因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他人造成了较大伤害,因此现在深感内疚和自责,现在你想洗去的,正是内疚、自责甚至自罪,以使自己获得救赎。请你先不要否定,认真回忆后再回答我。”

她扭头看着墙面,认真思索了好一阵子,才转过脸来,说:“今年春天,我与同班的一个叫小兰的女生发生过矛盾,是我误会和错怪了她,后来我有些内疚。不过现在我们的关系又好起来了。”

我思索了一下,说:“你说,你的反复洗手洗脸并有计数的行为,在上高三时就有了,说明产生强迫症的原因发生在上高三之前。我认为在你过去的生活里,尤其是儿童和少年时期,曾经发生过与14相关的事情,请你好好回忆一下。”

她想了想,说:“我家在县城里,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是那种‘自由理’的脾气,很强势,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我呢,上小学时性格不像现在这样内向,而是很外向、顽皮,还爱搞恶作剧,是个老师和邻居都很烦的孩子。当然,我也常常因顽皮和恶作剧而受到父亲的惩罚。特别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顽皮得出了名。我记得有一天,邻居家的门口摆盆花,花开得正艳,香气扑鼻。我顺手摘了一朵,不巧被邻居看见,就骂我一句:‘没管教的孩子!’我听了很生气,当时没说什么,总想找机会报复,出这口气。没有多久,邻居在门口栽棵小树,我看周围没有人,就偷偷地拔掉小树,扔在一边,谁知还是被刚从外面回家的邻居看见了,张口就骂我:‘这孩子真坏!’还把这事告诉我爸妈。爸给邻居赔了不是,回来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说我不争气,丢人。爸骂了我,我心里越是来气。没过几天,我用剪子把通往邻居家的电线剪断了,也算是运气,当时也没触电。”

“可能剪的不是火线,好危险,你捡了条命。”我插了句话。

“也许是吧。”她淡淡一笑,继续说;“晚上,邻居家电灯不亮,检查后,发现电线被人剪断了,就知道是我干的,找到我家里。爸问是不是我干的,我承认了。爸给邻居赔不是、说好话,还给修好了电线。爸回家后,打了我一顿。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时候,我被老师、邻居公认为是个坏孩子,班里出了坏事首先想到的是我,邻居家出了坏事首先想到的也是我。为此,我也没少挨爸妈的打骂。”

说到这里,她停了下来,似乎说完了。

“后来呢?”我想获得她成长中的更多情况,就追问。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明白了事理,觉得自己过去做的一些事,的确过分了些,荒唐了些,挺后悔的。”说罢,又补充:“我的坏孩子经历,其实也就那两、三年的时间。”

询问到此,我仍未能找到她强迫性洗涤的心理病因。思索了一会,我又问:“你说过,你在上高三时就有了强迫性洗手洗脸并强迫性计数,当你进行这样的强迫性行为时,有没有对你曾经的‘坏孩子行为’自责、忏悔的感受?”

她摇摇头,说:“没有那种感受。我那时还不满14岁,是未成年人,虽然做了不好的事,他们应当教育我,不应当说我如何坏,还骂我、打我。我还是个孩子啊。”

她此刻的委屈心情,我没有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她的14岁年龄——这个我所苦苦寻求的心理密码:14,终于被我找到了。由此我找到了她强迫性洗涤行为中的所有心理症结,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我下一步的心理辅导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我开始了心理分析和辅导。我说:“你的强迫性洗涤行为里,有两种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是强迫性洗手洗脸。你之所以反复、长时间地洗自己的手和脸,并不是你的手和脸上有洗不干净的污垢,而是你想洗去的,是你小学三、四年级时期的‘坏孩子’经历。由于你当时年龄小,认识肤浅,做了些过分的事可能只觉得好玩,没认为是坏。及至长大以后,才对自己当年的过失有所领悟和认识,尤其是一个女孩子,更不应当做那样荒唐的事,给自己纯洁的心灵上涂上了污垢,深为自责、内疚和不安。这种自责心理,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成为挥之不去的心结,并力图进行洗刷,以减轻自己的不安。当你洗去手和脸上污垢时,你就会下意识地把当前的行为,与洗刷心灵的污垢联系起来,认为通过反复打肥皂和洗涤,也可以洗刷心灵的污垢,从而得到心理满足,减轻自责、内疚和不安。这才是你强迫性洗手洗脸的真正原因。”

分析到这里,我有意地停下来,以观察她的反应。她看我一眼,又垂下眼去,等着我继续讲下去。

我接着分析:“再说你的强迫性记数。你希冀通过反复洗手洗脸、洗去少年时期曾经的恶作剧色彩的心灵污垢;然而另方面,你还感到委屈,认为当年自己还不满14岁,是未成年人,即或做了错事,也是无知,不应被当作‘坏孩子’对待。所以,当你反复洗衣手洗脸时,有两种心理在起作用,一是忏悔心理,通过反复洗手洗脸、洗去心灵污垢得以实现;另一是委屈心理,通过反复洗手洗脸过程中、对14的计数来实现。从而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

我分析完毕,她说:“你分析的也许有道理,可我怎么才能克服这毛病呢?”

我说:“你的反复洗手洗脸和反复计数的行为,不是意识的作用,而是你潜意识里的忏悔心理和委屈心理在起作用。今天我把你的这种潜意识心理暴露到意识的层面上并使你意识到,这种潜意识心理的作用便会减弱乃至逐渐消失了。如果你不相信,可回去体验一下。”

她咨询结束离开后,我看了看表,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我虽然感到有些累,但一想到揭开了她强迫症的心理密码,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疲劳感顿时减轻了不少。

 

一个月后,她又来到了咨询室。

她还没坐稳,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年前来这里咨询后,收获很大,那种强迫症减轻了不少。现在我不仅每天洗手洗脸的次数有所减少,主要是每次洗的时间大大减少——每次洗时就打一遍肥皂,也就二、三分钟就洗好了,洗的时候基本上不计数了。”

她的强迫症的治疗成功,使我感到欣慰。

她说她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我她咨询后的变化。在她起身即将告别时,突然又说:“这学校里有我高中时期的很多老师,我也……也认你作个老师吧。”

她说这话时,气息有些紧张,脸有些涨红。

“可我没教过你……”她的要求使我措手不及。

“你对我的帮助甚至比有些老师对我的帮助还要多,听你谈话受益很大,长了不少见识。再说,以前我在学校里学心理学,都是难懂的条文知识,应付考试用的。到这里听你讲心理学,感到生活里到处都是心理学,是很实在的知识,所以我对心理学也产生了兴趣。”

“哦,原来是这样。”我这才恍然大悟。

她有学习心理学的兴趣,使我感到高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我的专业和工作的肯定。我想了想,从抽屉里拿一本书,翻到扉页,签上我的名子递给她,说:“这是我的心理学著作《成语中的心理分析》,无论对你学习心理学或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都是有帮助的。算是老师送给学生的礼物吧。”

她接过书翻了翻,在我的签名处看了良久,才高兴地把书装进手提袋里,说:“谢谢老师。”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