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转][转]给我一点自由 200份亲子关系问卷说出孩子心里话

10年前 [11-30 00:05 周六]

给我一点自由 200份亲子关系问卷说出孩子心里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07:03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孩子最看不惯父母的行为:说话不算数、吵架打架、唠叨

  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

  孩子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给我自由吧

  419日,省城一小区发生继母用擀面杖体罚,导致8岁继子惨死家中的事情。媒体关于此事的披露和追踪报道,在读者中掀起热议。

  很多父母也因此重新审视着自己:当我们责骂孩子不爱学习时,自己是否做好了榜样?当我们指责学校教育有问题时,自己是否意识到家庭教育也有问题?

  422日、23日,记者在青海昆仑中学、师大二附小、西宁市祁连路小学、红星小学4所学校的4个年级作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为7岁半到14岁的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我们邀请了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副教授陈爱民,对调查结果予以分析。让我们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听听专家是怎么讲的。

  孩子最尊敬的人首选父母

  在调查中,问及孩子最受你尊敬的人是谁?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孩子选择母亲和父亲,其次是其他亲属,鲜见孩子们写英雄明星

  陈爱民:孩子们这样填写,说明他们非常单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主要依靠父母,父母留给他们的印象最深,他们和父母的关系自然也最近。

   最看不惯父母说话不算数

  你认为父母的哪些行为令你看不惯?一问中,填写最多的依次是:说话不算数、吵架打架、唠叨。

  也有一些孩子提到了打麻将和上网。有名二年级的学生写道:爸爸经常在电脑上打游戏,而且非常着迷,却从来都不允许我玩。有一部分学生填写的是看不惯父母打麻将,他们经常深夜才回家

  陈爱民:信任是相互的,如果家长不能信守对孩子的承诺,怎么能让孩子听从家长的意见呢?有的家长认为,一件小事我没有做到没有关系。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家长认为的小事可能就是大事。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孩子们就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父母不也是说了做不到吗?我也可以。老师说,这一题的反馈信息,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基本是通过观察发现父母的兴趣,但是他们的自控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看到家长都喜好这些,孩子们会想这应该不会是坏事情。然而,父母的爱好不一定健康,如打电子游戏、打麻将,这些活动容易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也影响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某校的一位校长表示,学生受父母、社会一天的影响,效果要比他们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明显得多,所以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空间

  帮孩子检查作业、替孩子收拾书包,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甘当拐棍,在生活中甘做保姆。殊不知,学习上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不但会丧失自学能力,还因为不认同父母的学习辅导,导致亲子关系不融洽。孩子们渴望家长少管点自己,给他们留一个空间。调查中,75.6%的孩子希望得到自由。

  不要逼我做我不愿做的事,给我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初二学生)

  妈妈,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别管。”(六年级学生)

  陈爱民:父母管孩子是子女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但管也应适度。父母没必要刻意设计孩子的每一步,应顺其自然,为孩子提供宽松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自己摸索和创造。同时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放弃过去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的口气,改为询问应该怎样做才好,帮助孩子管好自己。如果与孩子关系已经很僵,家长就要主动退让一步,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并且尽可能作同感的理解。大量的实证材料表明,孩子在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接纳与理解后,是能够作出适度的反应,愿意与家长作进一步沟通的。而亲子间的沟通恢复之后,问题其实已经解决大半了。

  孩子不愿跟父母交谈

  调查发现,只有20%孩子表示会主动和父母交流。

  我爸妈一开口就是学习,我跟他们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我妈妈太唠叨、太烦,所以我不愿意跟她多说。

  我跟父母有代沟,我所说的他们不愿意听,他们说的我不喜欢。

  孩子们往往这样解释他们不跟父母交谈的理由。初二年级的一名女生表示:如果父母能用一种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来跟自己沟通的话,其实有很多事情我都会同意的,我也不会故意跟他们对着干了。

  陈爱民:许多家庭中普遍的亲子沟通模式是单向沟通——训导。孩子的辩解被认为是顶嘴、不尊敬父母,父母远远超越了其角色所赋予的正当行为范围。大多数父母根本上忽略了倾听,甚至不会倾听。

  家长们一边心疼孩子的辛苦,一边又唠叨有加,本意全都为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却感到许多不好

  孩子不愿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原因,跟亲子沟通的功利化和表层化有关。所谓功利化是指父母在众多交流话题中,最愿意与孩子探讨的问题是学习,而孩子最不愿意和父母谈的话题就是学习,在双方沟通意愿不一致的情况下,父母还总是想方设法地将话题转移到学习上,更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所谓表层化,是指父母和孩子最常交流的话题多停留在学习、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等比较浅层的问题上,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理想前途等却较少涉及。

  专家教你实用小技巧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采访中,陈爱民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家长找到她,一见面,家长不住唉声叹气,嘴里连说气死了”“后悔死了”“真不该把他生出来,懒得要死。原来母子俩发生矛盾的导火索是母亲让孩子洗手,孩子听后没吭声,母亲又连问几声,孩子还是爱搭不理的。母亲一下火了,说了句死人也得有个话呀,结果两人发生争执。这其实是亲子矛盾激化的一个小事件,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一件小事激化了矛盾,演变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场战争

  通过这位家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家长教育子女的模式,由此,陈爱民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小技巧:

  1.家有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首先要在家中建立一个规则,并且这个规则不能只是要求孩子遵守的。当父母违反了这个规则时,要向孩子说明原因,同样,孩子违反时也要这样做,再由父母给出改正的建议。

  2.冷处理。出现问题,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离开这个环境,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说明自己这么做的目的。如果有困难,可以请第三人介入。孩子情绪不稳定,教授提示可以这样做:

  家长放下手里的家务活,全神贯注地听孩子道出心事,关注他的情绪,让他感到被重视、被关注。要知道此时此刻,明白孩子的感受能让他倾诉心事,减轻压力。家长可以说这类话:看得出来,你很不安(或委屈、伤心、失望……),不知该怎么办了。让我们一起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3.蹲下来和孩子交谈。这种蹲下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蹲下来,而是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当家长成为孩子可信赖的朋友时,就可用挑战语言帮助他看清自己的不足与问题。例如:

  你感到……不过,我怎么感到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是吗?

  你前面说这样,现在又说那样,我该怎样理解你的话呢?

  你说别人认为你是这样的,你却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

  你看这道题挺难,你做对了,不容易呀!再加把油,你准能行!

  尊重孩子,充满爱意与期望的沟通,往往能给孩子信心与力量,帮助他战胜自己的恐惧与不自信,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压力。

  记者手记

  您已经多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您已经多久没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话都最想对父母说。面对父母却往往是相对无言,默默无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

  不幸的是,作为传承性很强的家庭教育,今天的父母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为孩子设计好的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凭空规划。其结果可能是,父母费的劲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可能性也越大。

  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大都会为人父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作者:姚兰 赵新丽)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