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从莫言的成功看家庭教育(转)

10年前 [11-17 23:15 周日]

从莫言的成功看家庭教育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反响。大家都在兴奋与赞叹之余,还很奇怪,以一个只有小学基础的文化底蕴,怎么就成了一代文学大师?

   当了解了莫言从小的生长环境,及受到的家庭教育时,我们就不难发现他的成功之道了。莫言从小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不可能买回所有想看的书,他就利用给人打工的机会,走遍周围的很多村庄,借阅了所有人家能找到的书。那种爱读书如爱生命的精神应该是他成功的基石。

   他讲述的几件小事让我记忆特别深刻:有一次,他刚刚得到一本《三国演义》,因为特别喜欢,就在帮别人推磨的过程中,边推磨边看书,为了看得更多些,他就数着推两圈看一页,就这样不久就读完了这本名著。他说:“虽然我当时并不是太懂这本书,但特别喜欢读。”还有一次,妈妈让他去割草喂羊,结果他为了读完一本需要当天下午就还回去的书,于是便藏在一边只顾了读书而忘了割草。他说:“我当时想,就算是回家挨顿揍也要看完这本书。”结果,他家的羊饿的直叫,晚上回家让妈妈好一顿数落。从这些小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莫言正是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执着,有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才奠定了今天成功的基础,可见阅读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另一方面,莫言的母亲在他成功中也有非常大的功劳。那就是他适时地支持和保护了儿子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莫言小的时候,一年一个人的收入也不过几十元,家中很少有钱能拿出来买书,生活就已经够拮据的了。有一次,莫言相中了一套中国通史,他说当时即使是从别人那儿买的旧书,但还是需要4.5元。这让他有些犹豫,他知道这一笔钱在他一家人的收入和生活中占的比重太大太大了。但还是禁不住书对他的诱惑而对妈妈开了口,没想到妈妈没多少犹豫,而只是问他:“你真的会书这些书吗?你真的喜欢吗?”当得到莫言肯定的回答后,妈妈毫不迟疑地拿出5元钱给了莫言。也许正是妈妈对莫言爱书的支持奠定了莫言今天成功的基础。

   这让我不仅想到了今天的家庭教育。看似我们这些家长都非常地支持孩子读书,重视孩子的学习。然而我们却在无意中抹杀了孩子的好学、爱问、喜看的兴趣和习惯。我们都记得,当孩子刚刚能拿住笔,他就喜欢学着大人在纸上、书上、墙上不断地划着,并为自己划出的不知是些什么的符号和线而开心地笑起来;当孩子还不识字的时候,便不断地翻阅有着各种色彩和图案的图书画报,并煞有介事地自编自演着他“读出的”书中的故事。这其实正是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习惯的起源和培养的时机,而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去保护,换句话说当时可能并没拿着当回事,觉得小孩子乱写、乱画、乱翻、乱看能知道些什么啊!并且有很多时候我们还会以忙为借口不理会孩子的求助,更有甚者还会呵斥孩子的乱写乱画。当孩子一旦上了幼儿园或小学,我们认为孩子到了应该看书和学习的时候,我们又会不断地督促孩子的写和读,如果写不好、读不会还会对孩子训斥甚至打骂。这不能不说是对孩子读书学习兴趣和习惯的一种扼杀,因为在家长的不断管教下,孩子已经把读书和学习当成了一个大敌,当成了一种负担,还哪有自觉阅读的兴趣可言?

   可见,虽然我们现在看似比以往更注重孩子的阅读和学习,其实也在同时不断地阻断着孩子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家长不再以一种任务的形式去鼓励孩子读书,什么时候家长尊重孩子的自由成长的需求,孩子也就会自觉保留了与生俱来的求知欲。莫言的妈妈在儿子需要“大量资金”来购买书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读到什么程度,学会哪些内容,而只是简单地问了一句“你是否会读”,这样的要求,既没给孩子负担,也告诉了孩子书买来是要读的,只要读不管多少钱都是有必要买的道理。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样的环境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莫言的成长环境,莫言母亲对他的教育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