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不要总拿叛逆说事

10年前 [10-09 23:56 周三]

      儿子只有17个月,但已经被爸爸打过一次,打后还边哭边叫婆婆。宝爸之所以打他,是因为他在外边玩,总是捡地上的石头兮兮的往嘴里放。你把右手给他拉下来,他立刻就把左手的放进去了,脸上还流露着调皮的笑意,完全不愿改正的样子。为了给他教训,宝爸下狠心把他打痛了。

      过了两天,我带儿子出去玩,他蹲在地上又捡了个石头,自然的又放到了嘴边。在距离嘴还有五公分的地方,他顿了两秒钟,然后把手拿开,没有吃。

      回家跟宝爸报告说,他打的有效果。宝爸也为此扬眉吐气了一下。

      之后再带他出去玩,儿子竟然再一次捡石头往嘴里放。只要他这时想要做,他就毫不顾忌的把石头往嘴里放。捡地上吃东西的习惯又回到起点。我跟宝爸愁眉紧锁啊。加上巧虎说进入第18个月的孩子,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儿子最近确实也是总是喜欢说“不”,并且只要说了“不”的事,他怎么也不愿意去做。

      难到在捡地上东西的问题上,也是叛逆的表现?

      于是我开始观察:

      场景一:野生动物园,小宝最喜欢的是站在湖边看鹅。走着走着,就快要踩到水里了。“小宝,下边是水,不能下去。”小宝稍微弯了弯腰,看了看水,停止了往前走。

      虽然也是明确而简单的指令,但是小宝接受了,并没有叛逆着说不。看来,小孩子也是能够区分情境的。

     场景二:晚饭时间,小宝拉我到电视机旁,指着电视要我给他放电视。我问家里的人,下午小宝的电视看过了吗?宝爸说,看过了,还多看了一个碟片。我白了宝爸一眼,看着小宝说:“你下午已经看过了。我们上午看一次电视,下午看一次电视,晚上看一次电视。现在你要等到晚上才能看,晚上就是晚饭以后再看。”小宝信任的看了我一眼,跟我吃饭去了。

     养成习惯后,小孩子是可以遵守规则的,也并不是一定会叛逆。

     场景三:晚饭后,宝爸说,现在给他看电视吗?我看玩得正high的儿子,悄悄说,只要他没有提,就不看了,下午不是看超了吗?就这样到晚上九点,儿子突然叫着“悠悠,悠悠”(《婴儿画报》里卡通人物的名字),并拉着我要看悠悠。于是,我又炮制了晚饭时的桥段:“小宝,现在是晚上九点,我们该睡觉了。”小宝不干。“小宝,你看,爷爷睡觉了,婆婆睡觉了,爸爸也睡觉了,小宝也该睡觉了。睡觉的时间是不能看电视的。”小宝开始哭。我打算冷处理,小宝越哭越厉害,没有收场的感觉。最后只有屈服让他看电视。

     不是小孩不听话,而是大人有承诺,孩子只是在帮着大人兑现承诺而已。

……

     于是我在想,小孩子不听大人指令的表现,真的不能轻易的用叛不叛逆来掩盖大人自己的错误。

    怎么改 儿子捡地上的东西吃这个习惯,我开始改变方式。首先通过从外边回家就洗手这个习惯培养起来,并且向小孩子强化干净与脏的概念。在他了解脏的是不好的之后,当我看见他又拿着一个积木往嘴里放的时候,我便拿出他口里的积木,说:“小宝,你看,这个积木上有个黑黑的东西,这个好脏。”还做出很嫌弃脏的样子给他看。于是,他丢掉了刚刚吃的积木,又换另外一个。我又用同样的办法给他指出脏的,他又换了一个吃,就这样反复。当第三个积木被嫌弃地扔掉后,他对吃积木没了兴趣,去玩别的了。

     我将我说服他不吃积木的方法告诉了家人,第二天上班去了。回来后问家里人,小宝今天吃积木了吗?家人说,拿起来吃了,我们说“脏”,他就将那个积木扔的老远。不过过一会儿又忘记了,又要捡起来吃。

     一个习惯的改变是不容易的,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儿子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千万别把自己教育的失败推给孩子的叛逆。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