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转] 《父母必懂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10年前 [09-15 10:26 周日]
[转] 《父母必懂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 发现孩子生长的秘密和规律

——蒙台梭利科学教育法的指导原理

    (一)幼儿的心灵有吸收力

——孩子有适应环境的本能

    适应环境是人的本能

    生命有自然发展的规律

    幼儿成长的内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婴幼儿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选择,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

    幼儿的心理具有吸收能力

    0-3岁,孩子处于无意识吸收阶段,孩子自然而然地从环境中吸收;3-6岁,孩子处于有意识吸收阶段

    (二)充分准备成长环境

——以孩子为中心的环境设置

    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教育应包括父母、老师、幼儿和环境这几个要素。所以教育的环境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环境的要求

    幼儿在一种充分准备的环境中能能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经过准备的环境的目的是让幼儿能独立于承认之外。它是一种幼儿自己能够完成任务的地方。

    有准备的环境必备条件

    1.  能充分发挥幼儿成长的需要

    2.  给孩子安全感

    3.  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4.  有美感

    5.  必要的限制

    6.  有秩序

    蒙台梭利创设的教学环境

    对6岁以前的幼儿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幼儿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所以要为孩子的成长设置全面的、适合的、自由的教学环境。

    1.  带有花园的宽阔操场

    2.  轻便稳定的桌椅

    3.  小盥洗间

    4.  放教具的低矮橱柜

    5.  挂得很低的黑板

    6.  墙壁上有美图画

    家庭环境设置要以孩子为中心

    1.  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2.活动空间要注意的问题。安全,有美感,有秩序,能自由活动。

   (三)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

——把握孩子成长的敏感期

    把握孩子成长的敏感期

    要尊重敏感期孩子的意愿

    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发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0-6岁)

    孩子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孩子使用,就是因为承认反应强烈,如果承认没有反应,孩子就不感兴趣了。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责骂孩子,而是要为孩子充分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因为这时孩子并不分也不懂好坏。

    发现孩子的秩序敏感期(0-4岁)

    发现孩子的感官敏感期(0-6岁)

    发现孩子的细节敏感期(1.5-4岁)

    发现孩子的动作敏感期(0-6岁)

    如果孩子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无法使用其双手,则其品格的形成就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阶段,表现为不能顺从、缺乏主动、懒惰和由于。如果没有手的帮助,孩子智力不可能发展到一定的水平。10个月时,婴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唤起了他对抓取的兴趣,且渴望掌握。为了发展自己的心灵,婴儿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通过手的活动,才能发展自我。

    特别是两岁的孩子,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幼儿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孩子在模仿中学习

    1.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2.要鼓励和帮助孩子模仿,因为这是他迈向独立的中间站。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些他自己能够使用的物品,充分满足孩子的这种自己做的强烈愿望。不过,孩子的一些模仿会超出他的能力,因此,父母需要警惕孩子的安全问题。

    发现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发现孩子的书写、阅读、文化敏感期(3.5-6岁)

    1.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四)孩子有独立的人格

——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

    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

    孩子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板,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自由式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之上的。任何对孩子教育有效的活动,都必须是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的。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摆脱搀扶而独立走路、上下楼梯、捡拾物品、穿脱衣服、自己洗澡、口齿清楚地说话和明确地表达自己等等。我们必学给予孩子的帮助是使他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愿望。

    我们总是习惯于事事为孩子代劳,这对他们是一种危险的奴化教育,因为这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我们经常这样对待孩子,就是不加考虑地任意阻止孩子,如同主人对待没有人权的奴隶一样。每个行为都有一个“非我”代替,这真是残忍得连最少一点的尊重都没有。

    我们总是对孩子呵护得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我们的爱心表现,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的能力。

    其实,父母喜欢替孩子做事的真实理由,最终还是自私的为自己省心、省力、少麻烦。但是,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不利的。

    教育要以尊重为先

    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能力、水平,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作为父母,不要求孩子的想法一定要和成人一样或和他人一样,对于孩子独特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充分的认同,让孩子为自己的独特性感到自豪。     给孩子尝试和表现自己本领的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

    以身作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独立、进取、积极。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

    1.  尊重孩子的感觉。不要否定或疏忽孩子的消极感受。

    2.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特质。

    3.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孩子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4.尊重孩子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老是想着为孩子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决定并常到决定后的结果,以后他们才会作出好的选择。

    5.即使是在管教孩子时,也要尊重他。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动脑筋想问题,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像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3.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努力,这时候家长就要坚持,而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

    (五)成长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幼儿通过“工作”来完善自我

    重复练习的“工作”是孩子的内在需求表现

    年幼的孩子能聚精会神一遍一遍地进行某项练习。

    它们没有外在的终极目的,都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最初的微弱努力,是他有股内心的需要,需要由东西,让他们的双手不断的活动,接触事物、体验感觉,同时发展智能。

    幼儿与成人的工作性质不同

    幼儿想要玩一个瓶子或墨水瓶,只要是他自己的和能使他进行同样活动的东西,他都会满意的。

    工作是孩子建立心理秩序的必要活动

    (六)纪律与奖惩无关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奇效

    奖励和处罚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事实上,不守纪律的孩子,不是通过别人说他调皮捣蛋才变得守纪律的。孩子只有通过长期而自觉地练习才能得以改进和纠正。而且,要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还需要长期的;练习。

    纪律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和自我约制上。悬赏式的奖励,只会诱使他有奖才做,影响到他将来的价值观,只以名利为衡量的标准。如果处罚孩子,才会停止他的乱来,那他听话完全是因为怕挨打挨骂,而非自我控制或知所行止。会养成无赏不动,不打不听的习惯。而且,除了不主动以外,他也会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会害怕。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也就没有什么出息了。

    纪律来自自由

    教育的目的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而是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

    当一个人拥有自主的能力,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生活上某些必须的规则时,我们就说他是个守纪律的人。

    建立良好的纪律需要正确方法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分清好坏,不能听任孩子们为所欲为。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只有三种情况被禁止:一种是烦扰别人,一种是粗野、不礼貌的行为,另一种就是拿别人的东西。

    从认识错误到控制错误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是我们整个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东西。

    “控制错误”是通向完美之路的科学原则。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从心里认知到自己的错误,他需要知道他做得好还是不好。

来源:http://user.qzone.qq.com/547368129/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13565577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