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初探(摘)

10年前 [08-27 21:11 周二]

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初探

 

 

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初探

 

谈到家庭教育,我们马上会想到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经验……,首先不妨先探究一下目前的社会大环境

一 、用“以人为本”,对治“以物为本”。

“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的过程与价值,“以物为本”注重外在的静止的物。目前社会转型“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的冲突很激烈,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家长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家庭教育中,表现成不同的言行和心态。例如:以物为本的家庭,看重子女长大以后能否找得到好工作,能否拿得了高薪水,在家庭教育中非常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助长应试教育之风,看重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经济潜力”;以人为本的家庭,更注重孩子的成长过程,更注重孩子完善人格的打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我们的普通家长,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长,他们不懂得什么“以人为本、以物为本”,但是他们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就必然受到两种观念冲突的影响。

我们目前正处于非常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金钱与道德、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很突出。国家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校正“以物为本”的谬误。

人在精神文化领域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周期长,进展慢,这符合人文建设的规律,近几年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与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形成了时间差。“房子、车子、票子”这样的关键词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以拜金为标志“以物为本”,是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最终要回归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正途。下一代,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教育下一代的伟大事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家庭组成了社会,社会是高于家庭的更大一级的系统,我们对社会大环境有了正确认识之后,用正确的观念指导家庭教育的具体行为,才可能才产正确的结果。

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面对两种观念的冲突,家庭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人的成长与价值,坚决抵制“以物为本”的倾向。

二 “原理——方法——过程调控”:教会普通家长如何正确地实施家庭教育。

1、原理指与教育有关的事物、行为、过程、方法、经验、教训等等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这些规律,都是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提练出来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借鉴等手段初步知晓这些规律的内容。

如:差生成绩提升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哲学规律);

奖励或者惩罚的措施,是利用了正面刺激和负面刺激的效用原理;

不和谐的家庭易诱发孩子的自卑和自闭;

        孩子的自尊心一但受到伤害,很难再恢复到原来水平;

        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普遍地,先后顺序分别是具象思维、半抽象半具象思维、抽象思维;

       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知识只是知多知少的问题,要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认知能力的获得,主要源于学样教育,家长要努力配合好老师,高质量地完成孩子的学校教育;

       平衡应试教育的方法,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动手动脑训练;

       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孩子做人的根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

       意志品质决定了孩子“行动”的力度和持续度,应从小抓起。

       意志力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时间,意志力一但形成,将使人变得无坚不催;

     ……

2、方法是指以“原理”为根据,结合自已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具体措施、手段、方式、方法。也就是教育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好书,介绍了很多有益的方法、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和指导。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书中的内容并没有错,有些家长形而上学、断章取义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内容,比如:书里说“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许多家长应用为:我的孩子不需要多好的成绩,只要他(她)这一辈子健康快乐就行了…… 显然,不注重“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做法是偏激的;有的家长把书上介绍的方法生搬硬套,比如一些严苛的学习方法,让自家的小孩子苦不堪言。

举一些浅显的例子:表扬和激励,是正刺激的手段,可以使让孩子继续保持某个“行为习惯”;批评和惩罚,是负刺激的手段,可以使某些“行为习惯”减少甚至消失。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外向、骄傲的孩子,却不宜过度表扬,以免生助长傲漫之心;对于内向孤僻的孩子,应努力发现优点和进步并进行表扬,促其乐观向上,对内向孤僻的孩子,批评惩罚的手段要慎用,以免挫伤其脆弱的心灵。

 再如:学生在九岁左右才能形成道德感,在这个年龄段之前的耻辱感很弱,对于这个年龄段之前孩子初犯的错误(错误应该惩罚),必须仔细了解犯错的原因,即使对于偷盗、打架、抽烟这样的大错,在处罚的时候,也要内心平静,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孩子的特点,掌握处罚的分寸。

别人的经验,书上的例子,那是别人的成功,对我们不一定适用,我们要用的是其中的“原理和规律”。“过去的经验,可能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误导人。”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将经过无数实践验证的规律提炼出来,再结合自已的情况,采用适合自已家庭的方法,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两个步骤中,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于“原理和规律”,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大道理,谁都懂,一讲一大堆;事到临头,还是按原来的行为习惯做事”这可以归入“知而不行”。二是懂了“原理和规律”,不会按照“因地制宜、灵活机动、扬长避短、把握适度”的原则进行应用。

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啊,对我们的家长们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

3、过程调控。

过程调控是指对家庭教育全过程的调节和控制。

比如学习能力中的:识记、领会、表达、应用等能力,不会是一时一事就形成的,必须经过一个“时间阶段”:正确的行为,在一个时间段的不断重复,并不断优化,全过程是:正确行为——正确行为的重复——习惯——习惯优化。

过程调控这个步骤,不仅是“做”的问题,而且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坚持做”的问题。比如培养小朋友热爱劳动,帮助家长做家务事的好习惯,你让小孩子洗一次碗、扫一次地、洗一次衣服,这并不是难事,你要让他们经常地、持续地做这些家务事,这就需要进行过程调控了。

怎样完成这个过程?并使其自动运转呢?

A 前面的第1原理和第2方法,是基础和前提。

  比如要养成“坚韧”的优良习惯。前提要依据正确的原理:“坚韧习惯的习得可以通过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入手;习惯的习得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必须选择适合小孩子的锻炼方法。这三条如果有一条违背了,后面的过程调控,即使制定了很严密的计划,也很难持续下去。

比如我们采用“暴走”的方法,希望孩子形成坚韧的性格特点,如果不循序渐进,前几次的运动强度过大,让孩子在起始阶段就产生抵制心理,这个“过程”坚持下去会很难。如果该锻炼方法小孩也非常讨厌,坚持下去也有难度。

有些个例是小孩子被动地接受到心理的磨砺,如家庭困难、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家道中落,一些命运中的逆境所带来的心理折磨,可能造就一个个坚韧不拔的成功者。

B 调控这个过程的操作者,也就是父母或者长辈,必须要有时间和空间。

没有时间空间去“做”,纵使你有登天的功夫,也教不出徒弟来。父母应该少打麻将少娱乐,抽出更多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比如计划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家长只买回几本课外书是不够的。你能否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陪着孩子阅读、提问、探讨交流呢?没有时间不行,没有空间,你人在外地,也不行!所以农村地区有高比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远方打工,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薄弱,各方面的资源都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

C 调控这个过程的操作者,父母或者长辈,对孩子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一点对于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相对独立的思想意识,很容易抵触家庭的意见。“影响力”简单的说,孩子对你本人是持认可和接受的态度,对你发出的信息(言行、主张),孩子处于接收的状态。家长应注意自已的言行举止,树立自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这个单独的命题很深广,几句话难以说清轮廓,有心的家长应该对这个命题专门进行研究思考:家长如何打造自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家长如何形成对孩子的影响力?

D 让“做”这个过程,自动化,自动运转:用好过程调控“工具”。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深入了解你自已的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假想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担心什么……,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简单有效的过程调控“工具”。

所谓的“工具”,主要表现为图表,分为反馈图表、评价图表、流程图表。

反馈图表:用于反馈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以便于过程中的调节。

图表所表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可以完整地反映某一个时间段的情况。比如“扫地”这个事情,以一个月三十天为例,在图表上,“做”了哪几天,哪几天是“连续做”了的,哪几天是如何“间隔开没有做”的,都是一清二楚,再根据图表反映的整体情况,与孩子进行双向沟通,仔细了解原因,我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真实的情况。再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的决策,就有正确的保障。

评价图表:比如把这一个月应该改正的坏习惯列在一张纸上,改正和未改正的分别用红色和黑色表示,一周或者一个月下来,改正的效果就非常直观准确地反映出来,根据准确的评价来进奖惩,孩子是心服口服的,有利于推动下一阶段教育工作。

流程图:是指做某一个事情的关键步骤、关键节点的顺序,以及某几件事情之间的顺序。比如周末做事的先后顺序,双过亲子双方沟通达成一致:是先完成作业,然后做家庭大扫除,然后出去玩。

图表应力求简单明了,明白图表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关键:

反馈(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中途干预和调控) 

评价 (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

流程(避免了父母长辈无休无止的唠叨,让小孩子自已知道先后顺序与轻重缓急)

我们将以上的方法举例进一步说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回家后发现小孩子养成了撒谎和偷钱的坏习惯,怎么办呢?很多家庭的孩子回家后,先出去玩,玩了看电视,最后才完成作业,家长打骂一次改一次,家长不在时候,又“恢复原样”了,我们怎么调控改掉坏习惯的这个过程呢?

第一步,原理:A坏习惯已经养成,改掉也需要一个过程,要有“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B要对孩子采取某种行为,不能是单方面的行动;要给出一个定论,不是父母长辈一方抛出来,就必须要孩子认同。应通过有双向的沟通,努力争取达成一致。

即 双向沟通,得出结论:这些是坏习惯,我们一起努力,改掉它们;一起沟通讨论制定改掉坏习惯的时间计划表、奖惩的标准。

第二步:方法:根据自家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行动。(比如先打骂一顿,再坐下来谈话或者先坐下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声色俱厉、当头棒喝,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们的行为,细到如说话的语气;谈话的时间、地点、方式;奖惩的标准;改掉坏习惯的时间长短的确定;等等细节,都要具体分析而定。

原理和方法是分开论述的,实际上“原理”部份,融合到了“方法”之中。

第三步:过程调控。

     制定简单明了的图表工具,及时反馈改过的信息;分阶评价改过成果并及时进行正面、负在刺激;及时检查改过过程的“关键节点”的先后顺序是否正确。亲子双方在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经常坐下来,多做双向沟通,不断调整。

原理和规律是我们行为的依据。我们的前人,通过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学生成长方面的规律,这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据。所以作为普通家长一定要了解学生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认知、分析判断、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主张单个家庭的“盲目”的教育实践,因为你的实践成果得到验证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时间已经不可逆转。个人的实践,在社会大众的实践中如同沧海一粟。

家庭教育中,还有两个关键点:如何教(实践过程)、教什么(教育内容),我们可以利用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得到很好的启发。

最后一句,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运用“原理——方法——过程调控”方法的前提,是在“以人为本”的框架之内,注重人的成长过程和价值贡献。我们无法对抗某些“以物为本”的趋势,但是我们可以做好我们自已,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因为:那是你的自留地,那是你生命的延续……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