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留守36天

10年前 [08-05 00:40 周一]


      小猪快6岁了,这是第一次长时间和妈妈分开。

      小猪在奶奶家已经住了整整36天了。今天是我们去接他的日子。心情十分激动!

下高速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拨了儿子电话,告诉他我们已经下高速,五分钟后到家。电话那头小猪兴奋不已:爷爷,爸爸妈妈刚下高速,五分钟后就到家,奶奶,爸爸妈妈刚下高速,五分钟后到家。

车子驶向大门时,透过窗玻璃,我看到了这个娇小的身躯,我思念了整整36天的儿子。待我泊车时他转身跑到楼下报告爷爷奶奶,不一会儿又出现在大门口。

心情五味杂和,下车后连随身背包都忘丢哪儿了,急忙奔向儿子,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眼泪终于憋不住狂涌而出,我亲吻着儿子的额头、脸颊。儿子却带着黯淡的等待被拯救的眼神把头深深的埋进了我的怀里。许久不肯抬起来。。。。。。

我不敢说话,因为我怕一开口眼泪就会蹦出来。小猪看出了我的心情,这一点我很确信。他开始假装大笑着找话说,但当他的眼神触碰到我的眼泪时他就下意识的把头扭过去,用小手去擦拭眼睛,然后又面向我继续笑着找话题。小男子汉的坚强与对妈妈的贴心表露无遗。

他邀请我去参观他的玩具和学习工具以及他和爷爷奶奶劳动的成果,跟我讲很多有趣的新鲜的事。此时此刻我就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午睡的时候他指定要妈妈陪他一起聊天一起睡。


我说:“爸爸妈妈思念你,你呢?”

儿子好奇的问:“妈妈,什么是思念?”

我问:“你想爸爸妈妈吗?”

他没等我问完就回答:“想啊!”

“那你是什么时候想我们呢?”

“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还有早上刷牙照镜子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没有人聊天的时候。。。。。。”

我的眼泪还是不听话,鼻音非常重,甚至严重鼻塞。

儿子用粗粗的小手指从我眼角捏下一颗泪,沉默了。

我告诉他:“无时无刻的想念一个人,这就叫思念。”

“哦,妈妈我懂了”。

“你思念我们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晚上可以看《熊出没》,和奶奶睡。”

“你离开家的那天晚上开始,妈妈就把自己的枕头和被毯搬进你房间了,睡你的床,用你的台灯,还失眠了。后来爸爸也把枕头和被毯搬进你房间了,他还抱着你那只NICE虎睡着的。”

“啊,不会这么夸张吧,你们是大人呀。那你们白天想我了怎么办”?

“白天也想你啊,特别是看到人家小朋友的时候,刚忙完事情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都会想。但是想到你那么能干,在奶奶家表现很独立、会照顾爷爷奶奶、会交小伙伴、会采摘蔬果、会喂鸡鸭和小兔。我们又开始快乐的忙碌了。

小猪兴奋的笑了一阵。

突然又来跟我说悄悄话:妈妈,其实我早就想回上海了。

我问他有没有告诉爷爷奶奶这个想法,他说没有。

“因为他们知道的话得想很多办法哄我,肯定会劝我再玩几天再玩几天。我不想让他们想这些事。”

儿子真的长大了,会为别人考虑很多。

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来接你?

他放低声音:因为爸爸要出差要加班会很忙,肯定没时间来接我,妈妈要做培训班,要给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上家庭教育的课,肯定也很忙,如果我打电话要你来接,就会影响你做家庭教育。。。。。。

我又忍不住把他紧紧抱在怀里。瞬间回忆起进门时他那种黯淡与等待被拯救的眼神,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儿子,在这整整36天里,你虽然收获了很多新玩具、有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交了很多新朋友,但是你的内心却更需要一个有爸爸和妈妈的世界。

我突然想到:孩子的内心需求以及孩子的教育都不是玩具能给与的,不是老人的嘘寒问暖能给与的,也不是打闹的玩伴能给与的。他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给到他一种心灵上的陪伴!



经过一番复杂心情,我趁机告诉儿子有关留守儿童的故事。想在老家看看有没有需要关注的孩子,儿子非常赞同。

因为公公婆婆退休回乡后经常援助经济困难户或者为环境建设捐助等,因此成了大家都熟悉的好心人。我和儿子把共有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听说在老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外出打工,都把孩子留给了老人看管。但是老人们还要干农活,最多让孩子吃饱穿暖,根本无法照顾孩子成长的其他方面。个别孩子还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而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

为此,我们计划了次日走访留守孩子家庭。

由婆婆和儿子带队,我们带上水果和图书走访了三个留守儿童家庭。其中一个家庭,夫妻均在浙江永康的一家五金工厂打工,正值高温假在家休息。孩子7周岁,是个男孩,行为问题比较突出,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学校经常朝同学吐唾沫、说脏话,还经常凶神恶煞的对待家里的老人或邻居,会恶意的拿工具破坏别人的庄稼。

父母谈及孩子问题时眉头紧锁,也很担心孩子的成长。但是为了赚钱养家,他们又不得不出门打工。也考虑过是否回家干活,种贝母。

婆婆负责和老人交心,儿子负责和哥哥玩,我就有机会和夫妻俩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在短短半小时里,我深深感受到:一个家庭还处在考虑挣钱养家糊口的经济现状,又怎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呢?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榜样教育。而作为父母尽力给到孩子安全感、稳定感、和孩子谈天说地,让孩子走出心灵上的困境,不要让孩子再有心灵上的孤独。这样的给予已经很不容易。这也是我给这对家长的建议。

临走时我留了手机号码给家长和孩子,希望保持联系,如果有需要会定期去探望和交流。

今天一早,婆婆接到这位母亲的电话,得知他们决定在老家种地和培植贝母,将来批发给中药材市场。也打算多陪陪孩子,多关心他生活和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消息。我们全家为此高兴了好一阵。



我和儿子的36天留守经历,让我偿到了孩子不在身边时自己的思念之情;让我特别深刻的体会到我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的那种内心渴求。

也许离开孩子是生活所迫,但是天下父母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能姑息或是放弃给孩子关爱和教育。因为培养健康孩子就是对孩子负责,就是为家族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天下任何一个父母应有的责任。

在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他们不仅倍受温饱问题的困扰,更缺失着父亲和母亲的关爱与教育,而很多恶性事件的主人公竟是从中而来。

作为家庭教育志愿者,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借助博客平台,我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心潮澎湃的向广大志愿者朋友呼吁: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