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莘城学校:蒋候裙: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助力家校双翼齐飞

10年前 [05-01 08:44 周三]
 

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助力家校双翼齐飞

莘城学校 蒋候裙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成雕刻大理石。他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把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然而每个雕塑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性格和长处、短处,有时一个雕塑家对另一个雕塑家的技艺和创造持批评态度,不仅力图用刀子在未加工的大理石上精心雕刻,而且总想对另一个巧匠刚刚做好的地方乱加修补……”这样的情景告诉我们,假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得不到沟通和协调,对学生的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会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莘城学校在多年的工作中,一直在以下这些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家委会体系建设

1、构建三级网络,分层管理

学校遵循“家长互荐、自愿报名,教师推荐”的原则,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一批素养较好、关注学校教育、富有责任心,愿意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的家长成为各级家委会成员。在建立家委会的基础上,我们实施分层管理,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搭建平台。为了更好发挥家委会职能作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成两个工作小组,一个教育教学组(由学校德育中心、教学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一个管理保障组(由学校后勤保障中心具体负责实施),两个小组组长由两名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副主任兼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邀请了个别家长参与到年级部的管理之中,成为年级部管理委员会的一员,和年级部主任、学科老师代表一起管理整个年级部的各项工作,对年级部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了然于胸,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细化管理制度,有章可循

家委会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家委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建立、完善了《上海市莘城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上海市莘城学校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上海市莘城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评选制度》《上海市莘城学校家校联系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明确了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为推动学校管理迈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序列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本学期,我们完善了《上海市莘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方案》,明确各级家委会成员条件要求,对各级家委会成员的改选提出了更加规范地操作要求。

3、加强考核管理,形成常规

开学初,我们把家委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实施,在德育计划中予以细化。我们加强领导,增加工作力度,采取措施保证家委会工作的有效运行,完善管理网络。我们将家庭教育各项工作涉及的内容列入了班主任月考核中,并细化相应地要求。例如,对家委会各项活动家长的出勤率,参与率等计入考核。

二、加强沟通交流,推进家委会科学运行

1、进行主题交流,实施网络沟通

每学期,我们定期举办家长讲座。从如何做个好家长、教会孩子承担、如何避免走入家庭教育误区等主题深入学习,做到月月有思考,月月有所得。本学期,学校以“莘城文化  智慧讲堂”为切入口,邀请专家、学校教师、有一定经验的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举办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交流,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同时,本学期我们非常重视“家校互动”这个平台的使用,利用这个平台,我们不断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形成家校联动、家校互动的现代教育模式。连续三个月,我们对每个班级的家校互动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低年级,家长们更依赖于这个平台,他们觉得这个平台带来了便捷,能与老师得到更好的沟通。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行为方式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家校工作的途径更广了,工作落实得更实,更细致了。

2、拓宽联系途径,加强家校互动

在和家委会成员的沟通了解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家长因下班时间较晚或家庭因素等问题,不能随时接待老师上门家访,对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为了保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定期有效沟通,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采用上门家访、电话沟通、电子信件、飞信、QQ、家校互动网、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微信等方式随时联系家长,保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沟通畅通。

3、参加德育研究,家校资源共享

继续创办《莘莘学子》、《德育研究》电子书刊,《莘莘学子》以介绍学生活动、优秀学生事迹等为主,《莘莘学子》每月二期;《德育研究》以老师、家长撰写的教育案例、论文为主,每月一期。我们收集了大量学生、老师的征文、家庭教育论文、案例,家长的教育经验一谈,每月思考题的一些精彩回答,编撰成册,并在校级家委会议上进行交流。很多家长对这两份电子刊物很感兴趣,两份电子刊物的浏览量猛增,学生、老师的文章在一定范围内交流,为学校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创新工作模式,依托家委会提升素质

1、专家引领指导,积累教子经验

我们通过网络,从顾晓鸣教授和丁洪海老师那,每周都能学到实用的教子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引领教师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对专家在指导过程中运用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一定的分析,帮助教师积累经验,提升教师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并利用家委会会议,向家长推荐中华家庭教育视频网,中华家庭教育菜单指导中心等网站,通过1800个全免费的专家讲座,让家长可以随时学习教子经验。

2、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激励家长成长

家委会定期组织家长们进行教子经验的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的好方法。我们每学期都开展校“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学期结束前,针对一学期来,各位家长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度、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情况,对孩子班级的关注度等,我们进行了每个班级2个名额的“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对优秀家长进行公式,版面制作,予以表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激励家长更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

3、拓展家委会功能,家校协调一致

在家委会参与年级部管理的同时,我们积极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并向部分家委会成员发放班主任工作情况调研,了解班主任家访情况,午会、班会具体实施情况,还向家长征求了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对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比较满意,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多年前的班主任还在予以表扬。

四、各尽其能,三级活动各领风骚

1、校级家委会活动

目前,学校开展的所有大型活动,如:校运会、六一活动,迎新活动,一年级入团、二年级入队等活动我们都邀请了家委会成员共同参与。学校召开校运会,我们多次看到家委会成员出现在班级里、操场上,喊口令的,编舞蹈的,排队形的,忙得不亦乐乎。二1班班级家委会成员是一位大学体育教师,有丰富的编排各类队形的经验,校运会上,她为二1设计的队形展示博得满堂喝彩,漂亮的服装,整齐的队形、动作设计让大家赞不绝口,。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下面这些活动中有突破,例如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一、二年级进行两年试点,邀请家长代表共同参加,家长积极性非常高,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从活动前期准备,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安排,甚至导游的讲解,活动后续延伸等等都向老师、学校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对我们老师一天带队的辛苦表示感激,对老师们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期中,期末,我们还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监考活动,对家长来说,这是一份荣誉,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份激励,我们发现有家长代表进入的考场,学生考试特别认真,家长们通过参加监考活动,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对学校井然有序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我们说只有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我们才会迎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的一天。

2、年级部家委会活动

每学年,我们每个年级部都要邀请全体家长参与年级部两次主题展示活动。有一、六两个起始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们亲身感受子女进入学校以来在校的学习生活,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教室,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倾听孩子的心声,参与我们的课堂,参与评价,感受孩子进入学校以来的成长变化。家长们观看了早操活动,还与孩子们挥洒文墨,参观了各班级的作业展。在一个个环节中,他们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琐碎和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有结合学校读书节主题活动的三年级读书汇报会,家长、孩子的同台演绎;又有老师、学生之间的紧密配合。精彩的演出、热情的互动,博得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有四年级迎圣诞同庆活动,有五年级家长会等等。

3、班级家委会活动

1)二(5)开展了主题为“贺新年,展风采”迎新年亲子同乐活动。本次活动由家长策划,家长主持,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家长也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他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不辞劳苦,一次又一次修改活动方案,购买装饰品以及小礼品。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家长们都亲自体验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活动,真实感受到了童趣。

2)学校开展安全知识测试,在活动中要求学生设计一条家里逃生路线,老师们充分调动各位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设计中,学生和家长设计路线不同,老师又请家长和学生分别陈述理由,请班级学生进行评价,设计路线合理科学性。一次微型活动,不但让家长了解学校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也是对学生、对家长的一次有意义的安全教育。

3)本学期的感恩系列活动,学生在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同时,各班在家委会的参与下,制定班级活动方案,呈现出精彩的班级特色活动。

回顾以往,学校所有成绩都是在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取得的,只有调动每一位家委会成员的工作热情,我们才能在家长和学校、家长和学生、学生和学校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2013-4-18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