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改变从自己开始

11年前 [04-01 21:45 周一]
 

 改变从自己开始

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  夏丽萍

各位老师家长:大家好!

感谢中华家庭教育网给我提供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从2012329日第一次听顾晓鸣老师讲课到今天已经快一年了。我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我们平时的认知中,教育孩子意味着接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孩子有问题需要被修正,孩子犯错误需要被惩罚,孩子的坏习惯需要被禁止。我们父母老师一般都是拼命地想去改变孩子,改变他人的命运,结果常常两败俱伤。很多家长在来访时,会不断地倾诉自己的遭遇,孩子如何不听话、叛逆、气人,仿佛他们是亲子冲突中的受害者

  学习家庭教育让我转变最大的就是:从不抱怨,改变从自己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与他人,如:与配偶、同事、老板的关系中,我们常常需要调整自己来保持健康和谐的关系、避免冲突,通过改变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接受他人。同样,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也需要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来加强亲子关系、避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我想先问三个问题了解您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你能很好地接受自己吗?

父母需要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研究显示,在人们对他人的接受程度与对自己的接受程度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接受自己本身的人更有可能容易接受其他人。而连自己都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难以容忍其他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能,那么你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找出一些方法来接纳自己。现在有的父母属于间接自我接受者,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他的孩子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一旦孩子背离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有可能无法接受他们。这些父母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需要孩子以特定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好家长。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父母是在利用他们的孩子为他们带来自我价值感。

第二个问题:他们是谁的孩子?

  很多父母试图把孩子塑造成某种预先设定的模式时为自己寻找理由,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说:我们难道不为我们的孩子着想吗?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影响自己的孩子吗?感到孩子归属于自己,并因此感到自己有权利用特定的形式塑造孩子的父母更容易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接受,尤其是当孩子的行为背离了父母预先的设定时。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这常常导致父母非常努力的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成为父母所定义的好孩子,或者实现父母未完成的梦想。但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应允许对方与自己分离,这种分离的态度越强烈,这个人就不需要改变另一个人,不会无法容忍他的独特性,也不会无法接受他行为的特殊性。

第三个问题:你真的喜欢孩子,还是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

  有一些父母嘴上说喜欢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言行却反映出他们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喜欢音乐的父母会对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孩子感到失望;注重学习成绩的父母会对一个学业平平的孩子表现出不满。如果父母能认识到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有着无穷尽的差异,未来的生活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就不会对孩子那么多的行为感到不可接受。我常常告诉家长们:不要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某种特定的人,只要希望他有所成长就行了。

  改变自己的态度、思维和看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但你若想成为一个好的父母,就必须认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并把你的反思、感悟运用到你和你孩子的关系中去。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是需要花费一番努力的,不过试想一下,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何况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如何改变自己?

一、热爱生命,面向太阳,努力学习成长,做学习型的家长。以积极的心态从容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以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理念去影响孩子。

  只要我们面向太阳,黑暗就永远在我们背后。——海伦凯勒,从不抱怨,遇到问题积极应对。

 举例:莫言的母亲对生命的热爱

  一个不识字的人、一个贫穷的农村妇女,像一位圣人一样对儿子言传身教,在莫言的人生和写作之路中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只要活着,问题就存在,我们正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成长成熟,事情也是这样在发展。

二、尊重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 

 尊重我们自己,同时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正视孩子的个体的差异,适性而为,适性发展

举例:莫言的母亲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我想与大家分享《火蓝刀锋》中的一个小场景,蒋小鱼在别别人鄙视时战友要冲上去和别人打架时,他把战友拉到一边拿出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吐了一口唾沫,问是多少钱,战友说一元钱,他又捶打挤压了几下问多少钱,战友说还是一元钱。蒋小鱼说,这就对了,你就是那枚硬币,无论别人唾弃还是捶打,都不会改变你的价值,你自己要清楚你的价值所在。是的,我们有时会受到误解诽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信念,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何时,都要发挥自己的强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是在发挥、培养自己的强项,在遇到苦难的时候,我们更要发挥自己的强项,从而摆脱困难。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要想成功,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在这个世上,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缺陷,没鞋的看看没脚的人。你就不是最不幸的。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看自己没有的,要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就会接纳和肯定自己。
三、只有努力才会改变,只要努力就会改变。在努力中改变命运

   莫言的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自己。一个人若想改变命运,先要改变内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固然是件好事,但不可只追求表面形式上的改变,应该先要改变自己的内心。只有改变了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只能是越改变命运越坏。
  有什么样的看法,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多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是往好的方面改变,还是往坏的方面改变,完全有赖于一个人对当时情形的认识。
  用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人的痛苦大多源于对他人的要求,要求越低幸福指数越高,如果总是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其结果就是你走不进别人的心里,别人也走不进你的心里。如果你忽略了自己的付出,感恩于收获,一切都会改变的只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生活将变得轻松愉快,事业将变得一帆风顺,而且一切都会改变的。
  把每一天都活在努力中,今日事今日毕,包括教育孩子,多换位思考,写下自己今天尚未完成,但明天一定要做的事运用这种方法,就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完成工作,提高效率。

  改变自己的地方非常多,但只要你转变态度,想改变自己,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吧!想改变孩子那就从自己开始吧!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