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谈“独生子女的独处”

11年前 [01-16 16:56 周三]
 

谈“独生子女的独处”

2013年的元旦长假后,我冒雪赴沪跟着我的导师去华师大学习两天。期间,我跟着导师和导师的四位弟子前往华师大文科楼拜访华师大的刘教授。我们走进十多层高的文科大楼,逐层上去,不由地伸出了舌头,原来在新课程系列丛书中看到的名家,好多是在这幢楼中办公,如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

带着崇敬之心,我们踏进了刘教授的办公室,大家寒暄坐定,就拉起了家常。我坐在导师和刘教授的对面,凝听着大师和大师的对话,原来他们的聊天也是这样的随意,从最近看的书谈到最近在写的书,从工作调动的原因谈到由此带来的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担忧。说到家庭教育,我一下子来劲了,因为我最近在参加中华家庭教育培训。原来,刘教授为了培养女儿静心静气,不提倡孩子用网络qq,把家里电视的天线拔掉,家里没有电视,全家不用电脑干无聊的事,把家庭营造成具有浓厚书味的学习场所,希望借此离浮躁和喧嚣远一点。我提出疑问: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和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呢?他也说了他女儿很喜欢看书,现生活在外公外婆和父母一起住的大家庭里,因为母亲工作轻松,学历高,有时间、有精力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和女儿在一起交流和学习。他也谈到和家里老人之间如何沟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等!我如释重负!在现在大城市的生活中,这样知识型、民主性的大家庭确实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孩子的社会化和人际交流的正常发展。但他也表示正在关注这方面的后续表现,正在考虑、安排孩子和家庭的后续发展。

我听着这些,不由得感叹:现在高端白领和中国教育的上层精英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教育,而且,他们能直面自己家庭现实,针对现在社会多媒体发展、多元价值观冲击,坚守传统正面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独处、独立,做个内心坚定而强大的人。在回宾馆的路上,我继续和导师交流这个问题,没想到我导师的女儿已经23岁了(她自己还很年轻!),她也是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她女儿在家里不用电脑聊天什么的,因为我导师是最早一批用电脑搞学术研究的,她爱人是IT行业的,所以家里每人一台手提电脑,在大客厅里还有一台多余的,但是,全家人从来不会用电脑来交友、上qq、放电影、看新闻……,家里也没有电视声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没有特别的不适应社会。她很爱看书,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交友虽不多,但好朋友有几个。现在,母女间有事基本用电话联系,不用qq留言,因为女儿基本不上qq。我询问:“孩子独立吗?”,导师惊讶地说,怎么可能不独立呢?她正在准备去荷兰的一所知名大学就读,所有手续和申请都是她自己搞定。从小,我们对她的事不包办、不代替,她也习惯了自己解决问题,自理生活和独立思考,我们工作忙,也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亲近孩子,这样反而留给孩子一个“隐私”的空间,也留给自己一个不过度关注孩子的警醒。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不得不佩服我导师的教育,她不仅在自己学科中有这么高的造诣,在教育女儿方面也这么成功!她继续和我说,她认为一个人要习惯于寂寞,才能安下心来,这样才能在自己读书和写作中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己怎么去争取?不时地回顾自己对生命、梦想和自我的思考。千万不能被热热闹闹的聚会、消遣所淹没,否则,在热闹背后就可看见贫乏的内心和空虚的心灵,没有了自己,弄不好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是呀!她一针见血!指出了现代家庭中,多个大人无微不至地围着一个小孩转的弊端,也指出了现代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热闹喜欢显摆背后的思想依赖症。

一路上,我不断地感叹导师给我教导,感叹刘教授给我的启示:家庭教育孩子不仅要培养他生活上的独立性,更要注重思维上的独立性,让越来越猛烈的“啃老族”少一些!让越来越风靡的浮夸气也少一些!

                                                                                     2013年1月12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