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会合作与交往

11年前 [01-06 08:58 周日]
 

著名的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讨论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突出地谈到了:“学会共处,学会和他人共同生活”,认为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后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要求家长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让孩子学会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认识他人;从小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家长应创造多种教育机会,引导孩子学会与同学、与伙伴合作,与老师合作,与家长合作,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学会合作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家庭教育应该十分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要培养孩子的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因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是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个性的重要成分。

    据报导,前不久在对孩子进行的心理测试中,人们惊讶地发现,现在的孩子已经过早地从童话中走出来,自私狭隘、缺乏爱意、不愿合作成了孩子的普遍心态。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调查研究发现:有5 0%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需要.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品德和技能,已成为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呢?

    1.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工作和谐、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助力器”的理念,教育孩子要有交往热情,懂得尊重他人,用爱心和同情心去对待和理解周围的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一臂之力。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在孩子心中树立助人为乐的榜样。家长应是合作的典范。身教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与教育艺术的精髓。家长在生活和工作中,与邻里、同事、他人真诚自然、持之以恒、无任何功利,卓有成效的合作,对孩子是最好的参照与最大的鼓励。

    2.让孩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要从孩子懂事起,就通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合作学习、竞争学习、个体学习三种情况下,合作学习比其它两种情况获得的学习成绩要好。各年级,各学科,各类型的学习任务,都以合作学习时成绩最佳。有关研究表明:学生越具有合作态度,越把自己看成是受内部力量推动的,他们越能坚持目标,相信学习上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在孩子的天性中,是懂得合作的,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后,就是通过与父母的合作来进行游戏,得到快乐的。本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这种合作应越来越充分,对合作必要

性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充分。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独生子女,我们的家长呵护备至,使孩子觉得合作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鼓励孩子参加班级集体的活动,与班级同学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友好地合作相处,让孩子在与老师、家长、其他成员的交往中来完成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为孩子营造心理相容的友好气氛,形成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因为合作的基础是思想一致,互相信任、集体活动教育对营造心理相容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特别重要。

3.孩子还要学会宽容和谅解。要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周围的人不可能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完美,同伴之间的不同意见也常会发生,这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明智的家长不要为此而封闭自己的孩子,而是积极引导孩子认识社会和他人,学会与意见不同的人交往和相处,真诚地向他人学习。特别是要学会宽容和谅解,而不是求全责备,苛求于人。培养合作的品格,还要注意教育孩子遇事多为对方着想,勇于承担责任和作自我批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讲信用、守承诺,能团结反对过自己的人,并敢于和不良习气、行为作斗争。有时为了整体利益和维护团结,要能承受委曲,甚至被冤枉的苦恼。就是说,仅有合作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优秀的合作品质,当然这不是短时间内空洞说教所能奏效的,需要父母抓住时机,从具体事情入手,耐心进行培养教育。

    二、学会交往

    要合作,就要与人交往。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交往是一个人发展成才的先决条件。有项调查指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有30%取决于他的专业水平,70%取决于由交往所产生的人际关系。人在与他人交往、在得到他人认可、接受的过程中,发展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寻求发展的重要能力.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更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需要,也是儿童自身的心理需要。他们在集体中需要得到同伴的理解,信任,鼓励,而如果缺乏交往能力,没有朋友,没有友谊,孩子的心灵只是一片荒野,往往会引起各种心理疾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愿交往,不会交往或不善于交往,与我们一部分家长不重视或引导不当有关。家长在引导孩子交往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一是过分娇惯,导致孩子任性、放肆,在家是个“小皇帝,说一不二;在校蛮横霸道,常常与同学合不来,闹矛盾。另一种则相反,因家长对交往的错误认识,导致家庭管束过严,孩子渐渐变得胆小、怯懦,性情孤僻,不善言词,成为集体中孤立的成员。这两种不良倾向,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都十分不利。因此,父母必须用现代家庭教育功能来加强对子女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他们所涉及到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同学交往,亲子交往,此外,还有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

    根据小学生交往的范围和年龄特点,我们应该怎样给以正确而有效的指导呢?

    1.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经常表现出对孩子的体贴、关爱并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这就是亲子交往。孩子的交往意识,交往能力,都是从这里开始培养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效仿,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样,这一点至关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交际实践,经常给子女介绍一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识,比如,交往时的称谓、以及礼貌举止等等。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交往方式,交谈风度,举止形态,都具有很强的教育示范作用。孩子在一定的交往场所,每每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照着去做。对于孩子交往中的表现,应及时给以评说,肯定、指点,使他们知道如何做才对,心里有个准则: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别人、信任对方;诚恳关心、热情助人;举止文明、讲究礼貌;讲信用、重情意。

   2、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感情不再像幼儿那样是初时的、低层次的需要。他们的感情已较为丰富,强烈。这种感情,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以一定的方式、途径表露出来。其倾吐的对象,已从学前向父母倾诉,低年级学生向老师倾诉,转向同学、朋友,因此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渴望友谊,急切地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以倾诉心里的悄悄话。作为家长,一方面应指导孩子协调与老师的关系。因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广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与父母比,孩子更崇拜老师。但老师和学生又是平等的,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希望老师是朋友,他们对老师的感情,往往会影响到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的兴趣,信心,以至成绩。因此,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发现自己的孩子和老师有矛盾时,要正确处理,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另一方面,应该关心的是子女怎样交友,和什么样的朋友,而不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去闯祸。“孟母三迁”就是指导孩子择友,而不是拒友。家长应主动地指导子女如何交友,鼓励孩子和同伴、同学建立友谊。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伙伴群体交往,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和发展合作能力。因为,伙伴群体间的交往,至少有以下四个作用:有益于孩子们平等观念的形成;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情感的培养;有益于孩子们自我个性的形成;有益于孩子团结精神的培养。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首先应认识到,孩子们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家长或教师要正确处理。处理得好,会有“不打不成交”的认识,进~步加深友谊。孩子则在吵架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怎样化解矛盾,学会争吵后的再次合作。处理不好,会酿成新的冲突,造成更深的隔阂。怎么处理好呢?父母应及时、公正,传递友好信息,鼓励矛盾双方多作自我批评,达到相互谅解。即使不是自己孩子的错,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要宽大为怀。

3、家庭还应成为子女锻炼提高口才的场所。口才,是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家长要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锻炼口才的兴趣,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最根本的是要靠孩子自己的实践,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闯,让他们单独与人交往,每次单独行动前,家长可以作必要的嘱咐、交待,防止发生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也不要简单地训斥,而应该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指点,接受教训,鼓励他们再交往,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现代社会的发展则需要我们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交往的人,才能有事业的成功。众多的事实也同样表明:懂得尊重人、关爱人,能与人共事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相反,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嫉妒别人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希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积极引导,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健康成长,将来能与社会相适应,稳步走向社会。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