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预评一等奖 金汇高中:蔡平 从“三缄其口”到“满面春风”

11年前 [10-10 19:47 周三]
 

从“三缄其口”到“满面春风”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     蔡平

一、个案实录

初次家访印象记:学生的形象

刚接手的高三新班级,照例是想要百分百家访的。今天,来到的是小原家。

汗流浃背地来到小原家,开门的是他的父亲。经过客厅,他将我带进了小原的房间而非客厅,这让我有些诧异。询问之下得知孩子出门了,并且不知道去哪里了。

房间小而凌乱,我有些尴尬,刚局促坐下,小原的父亲便开始诉苦:“老师啊,你可得帮我管管孩子啊,他不听我们的,嫌我们烦……”。我又有些惊讶,因为初次家访,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夸奖孩子的优点,像这么直截了当说孩子不听话的倒是少见。

正说话间,小原回来了,他大声嚷嚷着“热死了”就冲进了房间,当着我的面把自己摔在了床上,呈大字型舒服躺下。他的父亲小声地喊:“老师来了”!小原“呼”地一下子坐起来,满不在乎地撸撸头发。

我们的谈话正式开始,我发现,他可以说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因为无论我说什么话题,他总能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看法;他也可能是个难伺候的孩子,因为无论我如何婉言表述,他总能找到反驳我的理由,当无法反驳时,他往往会直接打断我的话,顾左右而言他,问我“邱吉尔曾经说过同样的观点,他的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什么?你不知道?啊……对对……就是那样”!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小原都在抢占发言权,我决定暂时结束这次对话,起身告辞时已经午饭时间。他一直未露面的妈妈出来送我一包刚刚炸出来的小点心,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吃的油炸小吃,我还没来得及推辞,只听小原大喊一声:“不要给她,不要给她”!我顿时尴尬不已,连连推辞,几乎夺门而出。

这次家访,小原的满不在乎的样子和出人意料的言表令我颇感今后教学道路的艰难。

初次家访印象记:父亲的形象

家访结束了,我起身告辞,小原满不在乎地大力挥着手:“老师啊,再见喽,以后常来玩啊!”我保持着微笑说了“再见”。小原的父亲坚持要送我出门,我以为是碍于孩子在场有些教育问题父亲不方便说就应允了,结果这一送就是45分钟!

在这45分钟里,我在烈日下听着小原父亲的絮絮倾诉,从汗流满面到瞠目结舌!

部分话语如下:“老师,看见你太好啦!你可要帮我管管我儿子啊。你要跟他说洗澡要用毛巾啊!不用毛巾洗不干净啊”!

我愣住了,这是什么话题?“洗澡”?“毛巾”?

“老师,你要跟他说,洗澡洗快点啊,别一洗就是一个小时,我每个月都要付好多水电费啊”!

我心里犯嘀咕:高三的男生需要一个女老师去跟他谈这个问题吗?

“老师,你还要跟他说,要多穿衣服,别老穿一件……老师,你跟他说,要早点睡觉,别深更半夜的锁着门不知道看什么东西……老师,你跟他说……”

   

二、原因分析

1、父母赌博行为让小原反感

刚开学需要填写家庭信息,“父母职业”一栏里只有小原的是一片空白。我注意到小原从未提及他的父母,旁敲侧击地问,小原都是不屑地撇撇嘴,再问就说“不想提起他们”。

请他一定完善信息,小原低垂着头闷闷地说:“如果赌博也能算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他们就算是有职业的吧”。说完猛抬头看我,眼圈竟是有些红了。

2、缺乏父母的关心让小原淡漠

小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母亲无业在家,父亲是联防队的临时工,文化程度不高,十多年来喜爱搓麻将,几乎每晚都会出门聚牌友,往往深夜凌晨才回家,小原习惯了自己独处,用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等打发时间。久而久之,他不善于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3、朋友的缺乏让小原孤单任性

在家庭中缺乏沟通技巧的培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小原也同样不善于和同学交流。这种现象在他初中时更明显,他在学校沉默寡言,不交流不回答问题,经常逃学半天去网吧打游戏,在班中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朋友,孤单任性在所难免。

4、老师的批评忽视让小原不平

    作为明显的问题学生,从小到大老师的教育与批评一定是有的,这种时候小原总是羞愤交加。荣誉与表扬没有他的份,小原又是那么的忿忿不平。

5、学习能力的不足让小原自卑无奈

    在学习中,小原经常说“我很笨的”,这是学习信心严重不足的表现而非谦虚之词。的确,文科方面他的表达能力不强,用词太过口语化而不优美,英语语法一窍不通;理科方面他又怕难怕苦,不愿深入钻研。如此看来,他在学习上的确是四面楚歌,艰难万分。他也因此觉得自己不如同学,自卑而无奈。

三、个案指导策略(对学生的指导)

(一)用发现的眼光寻找小原的优点

“给予低着头的学生最多的关注”,这是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学生没有优、差之分,只有不同的特点,他一定也有我还没发现的特点,我更有意识地关注起了他的作业。

果然,撇开潦草字迹和错别字后,我发现他的一些句子挺有想法的,隐藏着一股不可多得的才气!我在他的本子上写下了详细的批语并在最后用粉红色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一段话:这是老师最喜欢的颜色,就像现在喜欢你的文章一样,谢谢你带给老师这么精彩的作品,如果字迹能更整洁些的话,读你的文章会是更好的享受,你说呢?

显然我读懂了他的心思,我从他那一次比一次端正的字迹中还有上课时偶尔流露的会心微笑和奋笔疾书中我感觉到了他的进步。

(二)遍撒机会的种子,让小原收获赞扬

9月的最后一天照例是运动会,一周前就开始了运动项目的报名,1000米的难度让大家望而却步,于是我找到了小原并且强调只要能尽力就好,名次不重要。小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拍着胸脯向我保证拿个名次回来,我不禁莞尔。于是上1000米的漫长跑道上就有了他吃力蹒跚的身影,他的坚持精神和荣誉感得到了裁判老师的赞许,更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钦佩。

我更放心把任务交给他了,但凡是班级年级需要出力的地方,我第一个推荐的就是小原,他也总是热情地去完成,很快,他就成了全年级老师夸奖的对象。

(三)发挥班干部作用,正面促进小原

一个月之后,在我的推荐和同学的投票表决下,小原成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知道结果的那一刻,他显然是惊喜交集,一双手都不知道放了。看着他可爱腼腆的样子,全班同学都笑了。

虽然仍有些不自信,但小原工作无疑更带劲了,甚至是只要我一出现在教室,他就迎上来像座塔一样地站在我面前喊——“说吧!什么事!”——“没问题!我保证完成!”幽默的样子常常带起班级的一阵欢笑。

我感觉我们已经逐渐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四)在班会和演讲的历练中,学会责任与感恩

    为了教育学生体谅父母、懂得感恩,我们班级举办过多次班会,我把收集资料和准备工作全权交给了小原。在大量阅读父母亲情的内容后,在倾听同学讲述家庭亲情的过程中,小原显得成熟了一些,言语之间也多了几分温暖。我想,他一定是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吧。

四、个案指导策略(与家长的沟通)

(一)家校对比:在学校是晴天,在家依旧是阴霾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小原的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高兴之余,我再度家访,告诉小原的父母孩子近阶段的良好表现,小原的父母万分感谢老师的关心。然而,隐忧仍是存在着的。

长谈中,小原的父母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父亲说出了事情:原来小原在校对老师尊敬有加,人人称赞,回到家中却还是像以前一样拒绝交流,关上房门不再出来,把泡面当晚饭,玩电脑到半夜仍不关机,经常索要零花钱,父亲稍作劝告便嫌啰嗦,诸如此类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但学校生活只是一个方面,学校教育再成功也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功能。

像小原这样在校热情洋溢的男生,甚至有些热情“过了头”的男生,谁能想到他对于自己的父母却是寒霜罩面、绝口不提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小原的父母是时候该为小原做点什么了。家长在家庭中的正面形象的不确立、家庭温暖的缺失最易使孩子走向冷漠。家长除了抱怨与求助于老师之外,真的应该好好考虑自己为人父母应尽的职责。

(三)指导策略

1、父母换位思考,改变夜生活方式

看得出来,对于父母的晚归甚至彻夜不归小原是极其反感的甚至是羞于启齿的,为此我恳切地与小原的父母交换了意见,让他们理解小原的渴求,想孩子之所想,慢慢改变夜生活的方式。如果能每天早一个小时回家,周末能与孩子友好交流,能共同去一次图书馆书城购买书籍,那是给孩子的最好的慰藉。

“早一点回家”,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却是小原十多年来的奢求。

2、父母谈话方式的改变

小原的父亲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关注过,因此跟孩子的谈话内容是很缺乏的,经常询问例如“作业做好没有”、“今天有没有跟同学吵架”之类的问题,让小原很是厌烦。孩子一厌烦,爸爸就开始连说带抱怨,使孩子越发的烦躁,索性门一关了事。

因此,我和小原爸爸商量跟孩子说话要做到“一忍二思三开口”,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父亲表示同意。

3、在文字的交流中消除冷漠的隔阂

小原总是很固执地认为父母是不负责任的人,这种感情上的隔阂始终让我忧心忡忡。多年积下的问题不可能一朝解决,马上热情交流也不现实,于是,我想到了文字的交流。

在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上,我读了这样一封信:

“小原,妈妈识字不多,不知道怎么跟你说。你小时候很乖,脾气很好,可是现在大了,跟妈妈说话也少了,有时候想想这些妈妈就想哭……”

信封里装着一大叠的照片,都是小原小时候的照片,胖乎乎的,很讨人喜欢,后面附的都是小原童年的趣事。信中,母亲还写着自己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本事,希望孩子不要走他的老路,能好好学习,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许父母没尽到什么心,但是真的希望小原以后能过好日子。可能这是小原的母亲第一次给孩子写信,字迹很小,语言也很一般,但是小原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这是他第一次没那么抵触他的父母。

4、在温馨的交流中感受父母的温情

有了第一封信的感动,面对面的谈心就变得自然多了。找了一个温暖的周末,小原首次和我们一起心平气和地坐了下来,开始了我们四人第一次的共同交流。

或许是学校的顺心,也或许是小原在前段时间对父母的看法有了改善,总之,这次的交流很顺利,也很愉快。刚开始父母还有些拘谨,不时看着小原的脸色,我则微笑着鼓励小原也加入交流。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愉快地回忆了小原的童年、小时候的趣事、生病的时候、调皮的时候……渐渐地,小原的神情放松了,开始望着父母,开始不由自主地微笑,气氛是我见过的最温馨的一次。

5、手把手教父母上网,增进信任感

小原是个小网虫,曾经迷恋游戏迷恋上Q ,还在日志里写了很多个性十足的日志。我想,何不使用他最喜爱的方式让他和父母交流呢?如果他能同意父母欣赏他的日志,父母就能多了解他一点,他与父母之间就能多一些共同的“秘密”,如果能在网上留言,那么很多不方便直说的问题也就多了一条可解决的途径啊!

于是,我旁敲侧击地询问他对于青少年和父母分享日记的看法,询问他有多少同学的父母会上网,他对此如何看待等等。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看法,我才提出我的想法:你能教你父母上网吗?他奇怪地看了我半天,终于说道:“只要他们愿意,就试试吧”。我会心地笑了。相信接到我“通风报信”的父母应该会努力学的吧。

6、请进班会课堂,交流教育方法

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沟通了解总是最佳途径。如果家长能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那更是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终于是时候把小原的父母请进我们的课堂了。趁着主题班会,我秘密地请来了他们,第一次没有给他们任何任务,只请他们全程参与,因为小原是主持人,他们只要欣赏小原的风采就好,小原陡见父母时的讶异表情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第二次就开始也给父母任务了,做评委,给学生的演讲打分,之后,再给他们交流说话的任务……以后的计划,还在我的筹划之中呢!

五、总结与反思

整整一学期过去了,小原与当初的变化真的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

从“三缄其口”到“满面春风”,回想小原和父母这一路走来经历的所有事情,我的鼻子禁不住有些发酸。一路携手走来,经历了很多。只有亲身经历过,方能明白其中的滋味。有迷茫、有困惑、有急躁、有失败,所幸最终的也是最多的是我们师生间的理解、他们父子间的重新和睦,有了这些,我想,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也许小原脚下的路离踏实与成功还很远,他们父子间、母子间所要解决的、弥补的还有很多,但是,毕竟开了一个好头不是吗?希望,总是比失望要来得多的呢!

“给予低着头的学生最多的关注”,这是我首先做对的事情。学生没有优差之分,只有不同的特点,幸运的是我正确发现并发掘了小原的优点并让这些优点放大了很多倍。

其次,学校虽有极强的教育力量,但无法也不应取代家庭教育的位置。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沟通了解总是最佳途径。小原的父母能够主动参与到家校联系中来,那真是奠定了我们胜利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真的是一条太奇妙的沟通纽带,它能开启无声的心灵交流,有效打破家庭中的僵局,帮助孩子感受父母的温情。它能更完整地帮助孩子和父母表达彼此的想法,不会引起理解上的误会。它不像语言倏忽而过,它能留下更深的痕迹,并且时时刻刻将温馨的话语展现在彼此的眼前。

有时父母和孩子会有冲突会有争执,那样的情况下无论家长怎样表达,可能孩子都会表现得很抗拒,根本听不进去。这时,文字的交流能最好地避免原有的紧张气氛,只要做到心平气和,双方就能静下心来在文字中更好地理解对方,也就更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

如今,小原的脸上时常带着微笑,作为一名教师,我真切感受到了亲师重道的重要,如果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就一定能激发起他们青春的热情!

同样,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孩子和父母之间便没有逾越不了的鸿沟。父母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孩子便会喜爱父母、感激父母,如此便可构成最温馨美好的家庭港湾!

好老师是善于聆听、家校沟通的智者。而沟通是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消除家庭矛盾的利器。

好老师是孩子心中最温暖的阳光,而好家长则是孩子生命中情感的归属。

“关注”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敲门砖,“理解”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爱护”是唤起学生努力的试金石,“温馨沟通”则是与家长共勉的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