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孩子扬起科学的“触角”

11年前 [09-28 15:19 周五]
 

孩子的探索活动无时不在,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儿童天生好奇、好动、爱探索,这一阶段是他们科学素养初步养成的阶段。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探索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设计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科学现象,亲身经历科学探索过程,促使他们扬起稚嫩的科学素养“触角”。

科学探索不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生活。

孩子天生具有探究未知的欲望,如何将他们的这种欲望激发出来并得以更好地发展,父母和长辈要善于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促进孩子满怀热情、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我觉得主要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保护好奇心

孩子天生好奇好问,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柳絮从那里来的?垃圾到哪里去了?什么东西在冒烟?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孩子都想知道,因此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好奇心,鼓励他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寻求解决方案,家长切不可对孩子的“打破沙锅问到底”表现出厌烦情绪,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他一起交流、思考、甚至活动。

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我们家有没有很多很多盐”。我一呆说:“要盐干什么?”“做死海呀!”“死海跟盐有什么关系?”我故意问他,儿子急了,说:“妈妈,死海就是因为有许多许多盐,产生浮力,人不会沉下去,我如果做个‘死海’,就能浮在上面玩了。”我知道儿子前几天听了《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有死海的资料,他对死海的现象充满了好奇,机会来了,我心里一阵高兴,就抓紧时机说:“我们做下小实验吧,看看‘死海’到底有没有浮力。”我就拿了两个玻璃杯,盛上水,其中的一杯叫他放上盐,待盐完全溶解后,拿了两个鸡蛋,叫他放下去,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哇!”儿子大叫,“妈妈快看一个鸡蛋沉下去,一个鸡蛋浮上来了。”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我发现孩子不仅在无意中、在快乐中、在玩笑中获得了真正的知识,更保护了他稚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鼓励“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想象力。人类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异想天开”,便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许多古人“异想天开”的事,经过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所以,当孩子有奇特的想法时,请不要责备他们“胡思乱想”,而应当给他们以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不要把现在不可能的事情认为永远都不可能发生。例如,当孩子对你说:“我长大了要到太阳上去探险。”你千万不要对他说:“傻瓜,太阳那么热,上去还不把你烤成灰?”而应当鼓励、引导孩子:“你的想法很好,但那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从现在起你就要好好学习,将来发明一种不怕太阳高温的飞船和宇航服,这样才能在太阳上探险。”父母一定要用心地倾听孩子每一个“可笑”的幻想,而不要嘲笑他们,因为每一个奇妙的想象在若干年后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父母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判断“可能或不可能”,那么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就会被无情地扼杀于摇篮之中。孩子的“异想天开”体现了孩子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父母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将成为每一位“异想天开”的孩子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3、引导孩子体验身边的科学小活动

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从其他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缺乏一种移情体验。实际上,不在于孩子参与活动的时间有多长,也不在于孩子参与的活动档次有多高,关键在于孩子在每一个活动中取得的体验有多少。有体验才有收获,有体验才会发展。即使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于知识、于能力可能孩子没长进,但对于走路肯定有意义,因为孩子在摔倒的过程中拥有了深刻的体验。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已经下了好几场雪。有一天,儿子突然问我:“妈妈,雪化了变什么?”我觉得告诉他吧,只是给他一个知识,他自己没有经历,没有体会。于是我指导他做了一个烧雪的实验:我让儿子挖了一个雪团,放在一个小锅子里,打开煤气灶的小火进行加热,让儿子观察雪的变化。儿子做得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一会儿大声叫起来:“爸爸妈妈,我知道了,雪化了以后变成水了。”

在孩子参与的一些科学活动中,家长不要认为它们小,没多大意思,重要的是让孩子用心去解读。   

4、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经历活动

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我们不回忆自己孩提时代的成长经历,忽视儿童成长的自然需求。泰戈尔曾描述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不给孩子以地球,却去教他们地理;不教他们语言,却去教他们语法;他们渴望的是叙事诗,供给他们的却是编年的史实和日期……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要以儿童的眼光来组织科学学习活动。

有一次,我和儿子捉了一些蜗牛回家,他玩得有滋有味,虽然我没有参与进去,但我发现他玩的方法也很有意思:儿子拿了一只碗,说是给蜗牛当“家”,他在里面放了一些青菜让蜗牛吃,一会儿蜗牛就开始吃了,有些在青菜中间的蜗牛把青菜吃出了一个洞,有些把青菜叶边吃掉了一圈。儿子又找来两根绳子绑在椅子的扶手上,把两只蜗牛放在绳子上,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让蜗牛爬钢丝,可不知为什么,蜗牛一放到绳子上就掉了下来。儿子又把它们放在扶手上,这一下它们没掉下来,但往前爬了一段距离就不爬了。儿子拿过一支铅笔,竖直地放在地上,把蜗牛放在铅笔的底端,这次蜗牛的表现很好,很快地爬到了铅笔的顶端。  

虽然儿子玩蜗牛的方法不一定科学,但他的玩法绝对新鲜,他可以想出那么多让蜗牛爬行的点子,那么他就可以从不同的方式中获取更多的收获和经历。笔者感受到,在开展家庭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把孩子限制得太多,要充分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自去触摸、去感知、去操作、去实践,让儿童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让生命力和世间万物和谐统一。

  我们应该牢记:科学探索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应该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生活。

 

——景爱峰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