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充满哲理的家教小故事

11年前 [09-08 18:06 周六]
  

爸爸的脚印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的妻子告别,和平常 一样唱着小曲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总是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他。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了过来,兴奋地喊道:“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啊, 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呢!”

    儿子的话令他心头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脚印走,也会找到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改掉了饮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 过酒馆了。

      哲理: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

 

儿子与衣服

一位父亲为儿子买了一套衣服,儿子穿着这一身漂亮的新衣服高兴跑了出去。等到他回到家时,父亲发现衣服脏得面目非了,便愤怒地举起一棍子要揍儿子,并且向他怒吼道:“衣服是花钱买的,你不知心疼,今天非要教训你不可。”

哪知儿子不慌不忙地对父亲讲了一段话后,奇迹出现了。

   这位父亲不仅内疚地把棍子扔掉,而且还抱着儿子忏悔认错。是什么语言有着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来这位儿子说的是:“爸爸,如果你一定要打我的话,能不能稍微等一会儿,等我把衣服脱光了再打,我发现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儿子我。” 一席话使这位父亲顿悟,悔恨不已。

   哲理:抱有赏识心态的父母,一定不会因为孩子一点过失面全面否定孩子的,而且还会从这些过失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闹钟的功效

      吉米是个九岁的小男孩,每天早上,他很难从床上起来。躺在床上的  感觉真不错,他多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妈妈对此有时能够容忍,有时会发脾气而吉米却丝毫没有改变,慢慢起来,很不情愿地吃完早饭,然后慢悠悠地去上学。为此,妈妈感受到很烦,但又显得很无奈。

     后来妈妈买了一个闹钟,她把闹钟送到了儿子的房间,顺便在桌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知道你不喜欢别人早上太早叫醒你。现在你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候起床。爱你的妈妈。”吉米又惊又喜,他来到妈妈身边,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欢别人叫醒我?”妈妈笑着对他说:“我会算呀。”第二天早上,当闹钟响了之后,吉米赶忙从床上爬了起来。妈妈见了,微笑着说:“孩子,现在还早,再多睡会吧?”吉米语气坚决地说:“不,我上学要迟到了。”

      哲理:既然父母已经知道了孩子最讨厌的方式,就应该尽量避免采取,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

 

赞扬的魔力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 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 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常的水平。 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 母亲在一边看得发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了。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不懂,你怎 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了,我是在治他的心病,你有没有发现,我第一次夸奖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动, 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

    后来,铃木专让门辅导这个孩子,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哲理: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镜片与望远镜

       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

 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南北。

    塞德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

 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学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哲理: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增长了知识。那种把孩子关在家里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坏孩子与好孩子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亲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

    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都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提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 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好,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 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  继母造就了拿破轮.希尔,她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

  

      哲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 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我要用中文

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切联系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只有三种。他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想像,所以丁肇中便把这个新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761018,丁肇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 美国总统福特在发给丁肇中的贺电中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的更进一眇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 人。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 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翻译?”

    丁肇中答:“我自己做翻译。”

    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了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 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就这样,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碰了一鼻子灰。他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

  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音是母亲的舌头。也有人说,语言是历史 的档案。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词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使这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来没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问道:“那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什么?” 丁肇中答:“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主持人问:“但是您在用中文做演讲的时候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现场的人,都是听不懂的?”

   丁肇中答:“那与我没关系,因为它是全球广播。”

   主持人为了进一步难和确认自己的判断,又问:“您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说中文的人能够听得懂?” 丁肇中只答了一个郓:“对。”

      哲理: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浓厚的感情,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一种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为。

孟母教儿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称他为“亚圣”。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 就,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子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艰苦度日。当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块坟地,他经常看到埋葬死人的事,几乎天天都有人到那儿去上坟、烧纸、摆供品,孟母看这样不行,于是将家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

    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集市的地方,那里都是些竞相牟利的商人,讨价还价 做买卖,邻居家是整天杀猪宰羊的屠户,街口上卖假货的小贩满嘴谎言……孟子又对商人的那一套赚钱的办法有了兴趣,便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了经营买卖的游戏。孟母想这样下去不行,就又搬了家。、

     这一次,她的家靠近一所学堂。这次,看到的是读书人,听到的是读书 声。孟子也开始学习礼仪,渐渐懂得礼貌并要求上进了。孟母觉得这是正经路子,就在这儿长住下去了。

      以后,孟子进学堂读书了,孟母就教育他一定要好好学习。 有一次,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孟子就溜了回来。正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孟母见到这种情形就停手问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在那坐不住,老想 出去玩一会儿!”孟子放下书册,转向就要往外跑。 孟母一把拉住了他。她拿起剪刀,把已经织得很长的一匹布拦腰剪断了!孟子愣了,呆呆地看着母亲觉得不可理解。

 孟母叹了一口气,缓缓对儿子说:“我织的布,一下子从中间剪断,不就 没用了吗?你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不就相当于我把这匹没有织完的布剪断 吗?没上完课就回来,也是不能学成的,织布,读书都是一个道理!”望着散断下来的布丝,望着母亲慈祥的面容,孟子明白了。从此以后,孟子再也不逃 学了,并且能够专心读书了。

    

      哲理:父母在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