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转]什么才是负责任的教育——再谈如何破解家校种种矛盾

11年前 [09-03 22:59 周一]


什么才是负责任的教育——再谈如何破解家校种种矛盾
主讲:顾晓鸣

    第一个问题:
    教育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可能谁都懂,但为什么我们做的和说的懂的是不一样呢?是仅仅由于教育体制甚至是教育制度不好吗?
    为什么在相同的教育体制和制度下,还有一部分人能够做的很好?
    原因是什么?差距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
    这种教育最核心的东西主要应该由什么教育来解决?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排序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三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培养自己的孩子过程中是把培养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放在了首位?还是把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放在首位?或者说重于其他位置?
    我们再判断一下,我们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分别百分之多少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孩子学业成绩上了?

    第四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考上的是名校,却跳了……你是想要这样的教育结局?还是虽然孩子没有考上名校甚至考上只是普通院校,但孩子在做人不会出问题?

    第五个问题:
    学习成绩和学会做人——这两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是主次关系的打1?还是并列关系的打2?

    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痛苦的结论:教育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种偏差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面积忽视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面普及,最后连我们的相当多的老师都成为不良学校教育的牺牲品;二是老师自身的育人素养一直教育整体工作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打造教育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破解这一教育最大的难题。

    我认为,大面积提升老师自身的家庭教育综合素养,大面积提升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综合素养,这就是在打造教育的软实力!打造这样一个教育软实力才是负责任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先进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可以让教育回归到他本质的教育。

    在明确了这样一个教育目标和目的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现代家校合作结合中的种种问题。家校矛盾、家园矛盾,即家庭与学校、幼儿园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等。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家校矛盾,都是首先因学生的教育问题而起。

    按照形式——可分为直接矛盾、间接矛盾等。

    按照原因——可分为家庭教育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教育原因、自我教育原因等。

    按照关系——可分为由师生关系矛盾引发的家校矛盾、由亲子关系矛盾引发的家校矛盾、由家长老师矛盾引发的家校矛盾、由社会不良风气引发的家校矛盾。

    学校抓学业成绩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本能(功能),这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所决定的。现在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只抓了学生们的成绩而忽视了引领家庭教育,更忽视了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在育人高位上形成合力。结果是培养了一些“成绩”好的孩子但人格存在较大偏差,同时更严重的是制造出批量的“问题”孩子。当我们无法改变和解决这样不良的功能教育现状时,如果我们再让孩子缺失良好家庭教育,那才是更可悲的。

    宏观上——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点格局,让育人高于知识传授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可能和现实。

    微观上——作为老师和家长个体掌握现代育人理念和方法:平等、民主、宽容、沟通、自省,学会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帮助和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而不是按照应试成绩和我们自己的情绪。

    现象一:
    上海市教科院公布了对130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工作压力调研的结果:近八成教师感觉压力重。令人惊讶的是,九成教师认为家长的“过度干预”是导致教师工作压力的最大来源。调研还发现,小学老师压力最大。一位小学老师表示:“那些高学历的家长在和我说话时表现出的优势感,让我压力很大。”调查发现,75%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促进学生家长参与的策略;70%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由此看来,我们教师的家校合作技能是亟待提高。(来源:网络)

    现象二:
    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的一位15年教龄的张老师向校长哭诉道,家长在网上发帖漫骂自己,甚至还将自己的名字和学校也公布在网络上,回帖近10页,让她觉得痛苦不堪。原来,这位孩子有攻击性倾向,课间喜欢追打班级同学。多次说教无效,张老师在午休时间将学生带到办公室,让学生写检查反思。然而,学生家长黄先生对此深感不满,他表示,男孩子天性就爱动,课间和同学一起玩闹很正常,班主任却小题大做,对孩子的打击很大。

    现象三:
    星期一校门前,家长笑着对老师说:“老师,孩子交给您,就请你多多教育!学习的事情我们是管不上他啦。”
    星期三放学后,家长拉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来找老师理论,“你们这是什么学校呀!孩子让人欺负了,老师是干什么的?把那个打人的孩子叫出来,我们跟他没完!”
    校门口,“你们孩子那个老师怎么样?我们这个整天收费,谁知道从中捞了多少好处!”“我们也是,听说不给送东西就不好好教孩子,现在的老师都……”
    病房里,“看看,旁边躺的那个老师真可怜,让自己学生的家长打成什么样子啦,听说是因为给学生补差放学晚啦!”(来源:博客案例)
    ……
    都是为了学生,本应该融洽的家校关系,怎么就矛盾重重了呢?问题出在哪里?

    现象四:   
  “为什么我家孩子不能当班长?”“课表这样排不合理!”“凭什么给我孩子处分?”老师们时常会面临这样的家长质疑。如今很多家长都有高学历,接受的信息量又是海量的,他们对教育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心,并且倾向于将这些信息作为评判教师的标准。独生子女家长、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已从家庭延伸进学校,从课堂教学、饭菜口味,到老师的穿着打扮、个人生活,可谓“无孔不入”。

    现象五:
    “爸爸妈妈和老师,我知道你们的所谓合作是什么。这种合作几乎从我上小学就开始了。就是你们的合作,使我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周末和闲暇时间。你们一直就合作得很紧密,特别是爸爸,不但天天守着我学习,还没事就往老师那里跑,数落我的种种不是,你们还要怎样更紧密地合作呢?如果家校合作仅仅是学校教育在家里的无限延长的话,我声明反对这样的合作!”

 

    讨论:家长干预是不是成为教师压力来源,家长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角色差异、交往障碍、功利态度、印象失真、评价错误、情感障碍……

 

    角色差异——张老师是上海一所小学的青年教师,今年教龄正好满10年。她说,刚做老师那会儿虽然稚嫩,但“很有感觉”——自己说的话对学生和家长如同“圣旨”;现在“有点资格”了,却反而感觉做老师越来越难。
  张颖教过的一个学生,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差,上课开小差,作业也经常不交。她几次与家长联系,但收效甚微。张颖忍不住就管起“闲事”来,要这个学生每天放学到办公室做完功课再回家。没过两天,孩子妈妈就上门理论来了。他们夫妇俩都是“海归”,认定放学后是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无权干涉。张颖没想到自己一片好意却遭如此抢白,一时郁闷无语。
    问题出在那里?
    原因一:家长的学历越高,越容易对教育产生意见,也越容易挑老师的毛病,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来自上海市教科院最新出炉的《2009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证实了这一点:随着家长学历的提升,他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在降低,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最低。
    原因二:老师容易受不良的应试教育误导,往往会把成绩高低看作是评价学生的标准,而容易忽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和天赋。这一点正好有当今学历较高家长对孩子评价的标准产生较大冲突,自然就会造成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
    原因三: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上的能力还不适应当前的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还不能站在育人的高位上与家长形成合力。
    原因四: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有待全面提升,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多少年来主动放弃了全面、大面积提升家长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责任。最后,我们的许多老师一定是传统育人也就是我说的单一学校教育的牺牲品,直到干脆不管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交往障碍——

 

    功利态度——
    阅读连接——国内差生国外天才“天才”的父亲质疑国内教育
    阅读延伸:八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读书;八年后,王楠子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促使他的父亲向国内教育现状发难。
    王楠子表示,除了基础还可以外,学校氛围和老师对学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他说,接茬、开玩笑、迷恋运动等等是王楠子过去的致命缺点,根本不属于美国老师批评学生的原因,相反是受到鼓励的。在美国,他从未受到过老师的批评。最突出的例子是,一次他像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没想到,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
    网友评论一:正是由于教师是这样重要的教育者,所以教师也更应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否则只能是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的推动者!是给孩子动不动就扣一个“标准差生”帽子的实施者!这样的“重要”教育者,明知道违背教育规律的,为什么不敢站出来说明?我们该反思了吧!
    网友评论二:如果一定要把孩子不确切地比喻成病人,那么学校不过是个诊所,它尽管也能据症状打针、配药,但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很难清楚地了解病的起因、发展和严重程度,因此,误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愈是疑难杂症它误诊率越高,因此它每天面对的都是“常见病患者”,所以,愈是有才华的特立独行的学生愈是被误诊为绝症。

 

    印象失真——

 

    评价错误——案例:河南周口市西华县13岁男生被疑偷钱三刀砍断手指证清白。程健在西华县某小学读书。(3月4日)上午课间休息时,几个同学拉住程健说:“你拿了别人的150块钱。”程健立即发誓否认。但这几名同学不听,把他拉到一位老师身边。这位老师也不能弄清事情真相,就要求程健把家长叫到学校来。
    眼看自己就要被扣上“小偷”的帽子,程健情急之下转身向学校食堂跑去。
    程健第一次拿刀被阻止后,并没有死心。过了片刻,程健突然再次出手,拿到了菜刀。他拿刀后没有丝毫犹豫,挥刀就朝自己左手的小指上连砍三刀,手指当场被砍掉。

 

    情感障碍——
    教师处理违纪事件的不当行为(一所学校的调研结果,供参考)
  ——教师误解学生(4例,占13.79%)
  ——教师语言失控(11例,占37.93%)
  ——教师行为失控(12例,占41.38%)
  ——教师惩罚学生(2例,占6.80%)


  操作:有效的解决方式


    方式一:老师的三个必须做到。
    一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综合素养,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育人素养。
    案例+点评
    二是要全面提升自身驾驭家校合作的能力,从微观上细节上调控家校合作。
    案例+点评
    三是要成为孩子们心目中喜欢崇敬的老师,从学生源头避免家校矛盾产生。
    案例+点评
    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某个孩子从来没有交谈过。
  ——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方式二:家长的三个必须做到。
    一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综合素养,确立成功父母的标准是把孩子培养成人的信念。
    二是努力做到尊师重教落实在自己言行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快乐成长。
    三是学会再评价自己的孩子、老师和自己,化解一切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消极不利因素。
    家长与老师沟通不提倡的做法——家长给老师打电话,看似简单,却也需要技巧。家长本身是爱孩子的,但如果让孩子感到反感,那就不是爱了。
    家长给老师打电话的时候,经常喜欢这样开始问话:“孩子是不是上课捣乱啊?不注意听讲啊?有没有不好的表现啊?”
    于是,老师会有一个印象,认为这个家长比较关心孩子表现不好的方面,他的潜意识里就会关注你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从此,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注意孩子的错误。孩子精神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越出错越被批评,进入了恶性的漩涡。家长本来出于好意打的这个电话,却适得其反,害了孩子。
    家长与老师沟通提倡的做法——正确打电话的方式应该是诱导性的:“老师啊,您真是费心了,我们孩子很喜欢你讲的外语课。您当班主任,我的孩子在您的领导下有没有进步啊?他有没有改善啊?”老师就会意识到这位家长关注孩子的进步。这样,老师就会经常注意你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孩子发现老师欣赏他,他会更乐于上学,乐于读书上进。这就跟孩子知道妈妈欣赏自己,就更愿意回家,愿意跟妈妈在一起,是相同的道理。

 

    方式三:学校的三个必须做到。
    一是全面建立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建立家长自己的组织,承担本学校本班的家庭教育工作,带动全体家长学会承担起教育孩子的终身责任和义务。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大面积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从传统单一学校教育的不良模式中彻底摆脱出来,确保学校和家庭不能出现死人等育人恶性的发生。
    三是让育人高于知识传授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老师的家庭教育素养,从打造教育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首先帮助广大老师学会用科学方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的具体策划人和组织者,还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咨询者、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
    家校合作中这么多角色的定位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从哪开始,但可以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巴菲特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成为一个有育人梦想的人!——顾晓鸣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