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让孩子爱做作业(12期网络班 于春敏)

12年前 [04-17 15:55 周二]

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我是新疆拜城县红星小学的一名教师,作为家庭教育12期指导师班的学员,很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首先感谢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中华家庭教育网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今天晚上我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如何让孩子爱做作业”这个话题,如果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我将倍感欣慰!

现在孩子厌学、不喜欢学习,或不喜欢做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孩子的作业一般都要家长催促,能够自己开心做作业的很少。作业的问题,几乎苦恼了大多数家长,也伤了大多数孩子的心,更是孩子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家庭就毫无快乐可言。

在这里,我先提个问题:在坐的家长,有谁喜欢学习?也就是,你们有谁在童年的时候就喜欢学习,现在也一直有学习的欲望?有的请打11?好,大多数成人都不喜欢学习。现在的时代要求我们终生学习,但很多人却不喜欢学习。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我来告诉大家:您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您在童年时受到了学习的伤害。也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使我们受到了学习的伤害。现在我们是大人了,我们有了孩子,却仍在用同样的教育方法伤害我们的孩子。

我们原本想要孩子喜欢学习,喜欢写作业,却往往因为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的不恰当,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件件南辕北辙的事,使得我们的目标和手段背道而驰。家长和老师往往抱怨孩子不用功。细分析起来,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一点都不怪孩子。追根溯源,原因还在家长和老师身上,正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才逐渐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厌恶学习,反感作业的“坏孩子”。

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以作业为惩戒手段,使孩子与作业为敌

许多的家长和老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时,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还能产生好感吗?

其实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一部分孩子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满汉全席”人人都爱吃,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一个人,让他天天都吃满汉全席,而且规定他必须顿顿吃够多少,少吃一口就罚多吃一百口—这样做上一段时间试试看,这个人以后再见到吃的不吐才怪呢,厌食症患者就这样造就出来了。

我们的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的作业完成的质量不好或其他原因,就采取罚写作业的方式来对付孩子的错误。这些家长或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再不听话,就罚你写作业”。比如有一个孩子因为忘带英语作业本,被他的英语老师罚写一百遍“我忘带英语作业本是不对的”这句话。在老师的淫威下,处于弱势的孩子只好乖乖的完成这项不是作业的作业。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今后还能对英语课抱有兴趣吗?还有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听写出现了错别字,就让孩子抄写一百遍,甚至整页内容都要重写一次。这种酷刑使得孩子以后在写作业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再写错会遭致更严酷的刑罚。孩子在机械的重复中,早已忘了为什么要写作业,他们只是在为“不出错”而写作业。他们在这种莫名的惩罚中早已迷失了学习的方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与此同时也将永远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我想问一下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你们有罚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吗?有的的打1,没有的打2

哲学家弗洛姆说:“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惩罚性质的作业,无不说成是为了孩子,其实它的第一动因只是我们成人在出恶气,和教育无关。它对儿童的学习只有毁坏,没有成全。从本质上说,它只是教师或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操纵的施暴手段。

我们家长和老师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一不小心站到教育的对立面去,遇到问题时扪心自问:我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要从正面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在这种不当的惩戒当中,可以看出我们成年人的三个问题:一是在教育孩子中不能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满足于孩子表面的、暂时的服从;二是自己内心不热爱学习,潜意识中把学习当做苦差事,就会在生了气寻找“刑具”时想到写作业;三是权威意识在毫无反击之力的儿童面前变得毫无忌惮,人性中的恶不小心流露出来。

误区二: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常常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品质,就从小不断向他灌输要刻苦努力,用功学习的观念。这原本没有错,但我们经常用近乎唠叨的方式要求孩子,却是在不断暗示他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人的天性都是避苦求乐,孩子更是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孩子在成人的不断教育暗示下,可能还没有感觉到成功的甜,就早已萌生了对苦差事的讨厌。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据说在二战期间,一名最好的瑞士钟表匠被胁迫去给纳粹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尽管他费了相当的力气,却始终做不到战争前的水平。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制造钟表时的心境不一样。这就是情绪的力量。

所以在我们不断灌输孩子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时,我们一遍遍的告知孩子用功学习的好处,学习应该刻苦努力,同时伴着不断的指责和批评。结果孩子却总是无法变得懂事、刻苦。越要求孩子用功学习,孩子越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其实是我们小看孩子了,孩子并非不知道好好学习写作业可以换来好成绩,他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

误区三:全程陪同、精心辅导、殚精竭虑。

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年龄小,尚未建立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此时,家长适当地辅导和督促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我们督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忌监视,二忌包办、代劳。有些家长很重视孩子的作业,也很愿意为孩子的学习付出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是全程陪同形同拐杖,孩子一有问题,家长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长此以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作业依赖症,独立专研的思维能力完全没有形成,也无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对作业的责任感。

误区四: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与全程陪同相对的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部分家长以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辅导和管教为由,平日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不闻不问,当看到孩子学习差,就一顿训斥,抱怨孩子不努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不仅是父母的责任,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有位老师说的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他就会应付作业,长此以往,长大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无法建立起应有的责任感。

误区五:严格要求,以唠叨代替管教

有些家长责任心极强,对孩子的要求又严格又细致。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立即训斥纠正。甚至从早到晚催促、唠叨。我们原本是想提醒孩子快些完成作业,可就是在我们不停的唠叨催促中,孩子才不知不觉养成了拖拉,磨蹭的习惯。我们为此烦恼,其实正是因为家长无休止的唠叨催促,才促使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可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二、该如何让孩子高效、快乐地做作业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作业

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 “兴趣”始终最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效率。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刚刚入学,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夸美纽斯的经典语录中说——“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是让学生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饮料,那么孩子就不会讨厌学习。”

我认为他说的很好,但这句话应该不仅仅是对老师说的,也是对我们家长说的。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中都肩负着同样的职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都应该遵循循循善诱这一原则。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和老师要适时表扬、鼓励,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二)学会放手,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当好配角。

家长应当学会放手,不能老给孩子当拐杖,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学习、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我们与其陪着,不如教会孩子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试着去掌握学习方法,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等。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不要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力,不要背着抱着丢不开。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作业,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三)适时指点,培养好习惯

孩子学习当中离不开家长适时的指点。家长要用温存的语言,耐心热情的态度,和颜悦色的劝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及时纠正不良的习惯;切记不可声色俱厉、简单粗暴的责备和训斥他们,以免伤害孩子脆弱幼嫩的心灵和正在成长的自尊心。习惯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只有当一种良好的习惯已经形成之后,才能再培养另一种习惯。几种习惯同时培养,会造成夹生饭,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困难。

(四)了解孩子个体差异,尊重孩子

哲学家卢梭说,儿童培育应当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教养。他提出必须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孩子的自然本性,顺应孩子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尤其是最近,我听了“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专题讲座以后,我也才认识到,以往我们大家往往将一些孩子不能好好学习、完成作业都归结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而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原来一部分孩子学习有问题,是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存在学习障碍造成的。一直以来是我们冤枉孩子了。那么对于这些存在明显学习障碍的孩子,我们父母和老师要用心去观察,耐心去引导,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同时教会孩子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五)用策略、智慧来引导,摒弃唠叨

在教育中,策略和智慧很重要。我们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触动孩子的心灵,引导好孩子。比如针对一些孩子作业磨蹭、拖拉的情况,父母应该多反思,调整方法和策略,改变自己,慢慢引导孩子进步。一个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晓峰的妈妈曾经常为孩子作业磨蹭而头疼,以往她唠叨、责骂不断,但没有丝毫起色,孩子还是几个小时都写不完作业,而且搞的她自己很累,儿子也烦的要死。痛定思痛,晓峰妈妈改变了策略,她决定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磨蹭的后果,让他因完不成作业而遭受老师批评。之后,她和孩子一起制定了时间表,并观察孩子执行的情况,对执行不利的地方,再次和孩子协商讨论,进行修改,重新制定出非常可行的时间表,使得孩子的活动有章可循。慢慢的,孩子做作业的效率提高了,早早做完作业和所有的事情,高高兴兴的做他喜欢的游戏。而妈妈也不再跟在后面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唠叨了。从此唠唠叨叨的妈妈和小磨蹭都不见了。我自己也借鉴这个方法和女儿签订了一份生活协议,将孩子一天活动的时间安排都列在协议中,并且把对家长自己的一些约束和要求也列在其中,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自己也会时常对照协议进行反思,不断改变,感觉效果还不错。

三、几点建议:

(一)放学回来让孩子先稍事休息再写作业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孩子放学回来要先让孩子边吃水果、点心边休息一会儿。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做作业了。

(二)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充分利用晚饭前的时间完成作业。

(三)在好事前做作业,不随意增加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

我们可以事先和孩子达成这样的协议:如果孩子能及时,高效的完成作业,就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比如看动画片或出去活动等,家长不得随意增加作业。通过协议让孩子知道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孩子拥有自主权。这样就能够激励孩子抓紧时间、认真完成作业,给他一个写作业的动力和目标。达成协议后,双方必须严格执行这样一方面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

根据你的孩子大小或者根据你孩子以往的作业持续时间,来确定做作业的时间和玩的时间。当孩子写作业中途疲倦了,让他玩一会儿,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后,孩子也就有了精神,又可以继续完成作业了,而且作业质量还会比较高。

(五)优化作业环境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家长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学习角,让孩子有固定看书、写字和学习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让孩子能够不受干扰、安心地完成作业;如果没条件,没有单独的书房,也要尽可能给孩子安排一个方便、安全的小天地,尽量使孩子学习时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不在孩子学习、写作业时看电视,打麻将等。同时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

(六)不在书房批评孩子

如果你要批评孩子,把孩子领出书房。你要让孩子切身感觉书房是获得快乐的地方。也就是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进书房,高高兴兴把孩子领出书房。把书房当作孩子的学习圣地和获得快乐和自信的场所。那种把书房变成训斥、唠叨、打骂孩子的场所是非常愚蠢的。这样孩子以后一进书房就会痛苦。如果要批评,就先将孩子领出书房。

(七)形成节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同时,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配合执行,身教胜于言教,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据调查,高考状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极强的生活学习规律的。

以上讲的几点建议,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小学和中学的家长可参考着做。特别是特殊类型的孩子,此方法应该有所变动,并且也要考虑到男孩女孩的先天不同情况。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这种结构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大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过度刺激的主要反应是挫折感。因此,男孩在课堂上容易发生更多的违纪问题,作业上出错也比较多,而且男孩的身体发育较女孩晚,所以显得男孩做事没有女孩仔细。男孩需要更多的是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所以教育上提出因人而异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教育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行。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与快乐连接,这一原则要贯彻始终,这需要家长的智慧和不断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成长规律,不同的阶段,我们要变换教育方式。家长最重要做到的就是学会鼓励、欣赏孩子,用快乐的心情陪伴孩子一路成长。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陪伴!

来源: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b_id=202816&u_id=19751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