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假如青蛙一直是青蛙

12年前 [12-07 10:15 周三]

     

      一个家长在看过《父亲的力量——对话2高毕业生家长》之后留言:假如青蛙一直是青蛙……?这个问号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假如金榜的伢没有创造高考奇迹,我们还会认同他的“大智慧”吗?二是:假如我们效仿金榜,青蛙就一定变得了牛蛙?

      其实都知道,青蛙变牛蛙,概率那个低,只不过大家都梦想奇迹。我倒是觉得把这个个案拿出来,可以讨论下:为什么他家青蛙变牛蛙?


      翻看与金榜所有的原始交流记录,话题大至职业规划,小至日常琐事,那些妙言巧语每每让我慨叹。金榜的家长角色,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榜样影响力,教育生活化”。从两个方面归纳,就是:输送正能量和遵循成长规律。


      先说“正能量”。相比大多数家长,金榜的幸运在于,理解了父亲角色以后才来做父母。从大学时候起,金榜就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反思父辈的教育得失,辩析精华与糟粕。再加上善于学习,及时总结,因而抚育孩子的过程,始终有一个比较明确和科学的理念作支撑。不象我们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不知不觉闯入误区。金榜是从孩子的实际、孩子的可能以及孩子身上已经具有的长处和长项出发,可以说,他是将个人阅历和书本理论有机融合并有效落地。

 

      此外,金榜的可贵在于,让“父亲因素”在家庭中起到主导作用。虽然他看上去有几分大大咧咧,但是跟他谈话,简洁干脆的表达、清晰的思路,能让你看到他内在的稳健和坚毅。这样的个性特质对于男孩子的品格塑造来说,无疑是重要和宝贵的。


      相比较之下,我们多数家长是一开始稀里糊涂做父母,后来又不懂得学习修炼反省,因此在与孩子的相处中遇到很多苦恼和困惑,却不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

 

      所以不必奇怪为什么自己的伢曾经不比金榜的伢差,但最后脱颖而出的却是他。事实上,青蛙与牛蛙的差距折射的是家长的差距;青蛙与牛蛙的差距,可能早在学龄前就已注定。这一点不管你服不服,事实就是这样,当你在拔苗助长的时候,他们一直在有计划、有部署地的积蓄能量。

      

      再说遵循成长规律。孩子的成长有几个关键期,每个阶段的抚育方式和着力点不一样。孩子从依赖你到建立自我意识,这是成长的必然,其间可能会有失误、会走弯路,金榜很清楚哪些是必要的成长代价。他说他和孩子从来相处如友,有时候两个人会为某个问题起争论,儿子一时生气不理他。他不认为这是“无礼”,反而鼓励孩子表达和释放自己,不强迫不压制。

     

      跟金榜对话,我最感佩的是他平常心对待起伏的态度,不论是高一的低位,还是高二的起伏,“淡定”是金榜如一的表情。而我在细细品味之后,终于有点明白这份淡定来自哪里。这是因为金榜充分了解孩子,面对孩子的问题,心中有底手中有利器。他相信孩子身上的不足正是可以提升和突破之处。他懂得适时点燃和引爆,孩子的缺点也会变为成长点。想想看,家长做到这一步,怎么可能不以同样欣然的态度接受孩子的成功和不圆满呢?


      这些东西说起来寥寥几句短短几行,但仔细想想,真不容易。什么事情坚持一两年还好说,但要在18年的岁月里,一以贯之地为孩子示范:坚强意志、恒久耐心、乐观理性,最终造就一个不轻言失败的孩子。这份用心、这个难度不用细说,大家都是一路做父母过来的,完全能体会。我想所谓家长的成熟和负责任,莫过于此吧。


      回过头来,再看“假如青蛙一直是青蛙?”,抽掉这个问号,这一定是最普遍的结局。因为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是一次性的,不象电脑主机,S机了可以重新启动。孩子的教育一旦错过最佳时期,该启智的时候没有启智、该训练习惯的时候没有训练,到了高中想重新来做这些工作,成功率不会高。何况又有几个人具备金榜的“智慧”呢?但这是不是意味着,青蛙家长们就不必努力,不需付出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只是我们需要想想,该向金榜们学什么。2高历来有个优良传统,先行者帮助后来者,金榜们大多乐意向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教子心得,我想大家在一遍遍探问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时,是不是更应该上溯到他们的教育理念?然后努力地贴近孩子,灵活应用。


      无论如何,高中,孩子逐渐迈向成年,我们可以后悔曾经的无知和错为,但最好不要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弄得两代人都处于苦恼和焦躁的纠结中。


      面对青蛙,不舍相伴,一起等待和享受生命兑变的过程吧。如果我们可以做到,那么即使青蛙一直是青蛙,也会在他的池塘里,发出快乐的鸣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