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好家教从家长转变开始

12年前 [11-25 08:55 周五]

好家教从家长转变开始

        大写意的泼墨山水,自有大写意的美丽,一笔一笔的工笔画,自有工笔画的细腻。只要有家教意识,抓大放小、精耕细作都是良好的管理模式。
   一、是成功来自行动。从现在起树立一种新的家教理念,家教是快乐的,更是必要的,付出就是胜利,实践就是成功。
   抱怨孩子难管,说明孩子超前,要想引导孩子,必须转变脑子,关键调整路子。
   把自己想做的事,变成自己正在做的事。老是看到问题不该这样,不该那样,关键是作为家长你认为必须怎样。
   比方说,你让孩子刻苦。怎么样才算刻苦?从外部看肯定是把时间充分利用,朝起早,夜眠迟,眼镜片越来越厚,身子骨越来越瘦。可是,真的这样就算刻苦吗?毛泽东同志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我提倡孩子玩,高高兴兴地玩。前几天,七岁小儿考了个第三名,当然班里人数确实不多,只有三十多个。但这是上学以来第一次从前边查能看见。
   我一直不太在意他的名次,名次对于小学意义不大。但我在意他的状态,每天高高兴兴的上学,每天高高兴兴的回来,就是最好的成绩。
   这两天,对罗大佑的《童年》歌着了魔,每天嘴里是“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游戏的童年”。
   我问他,是不是你有时也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啊?
   孩子说,是啊。
   我说,这个歌写得真好。但是也要会听,罗大佑如果只是盼望下课、盼望放学,就不会那么优秀。
   孩子开心地点点头,我知道,不学咋行啊。
   认真地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高品质的沟通是心灵的沟通,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不要以家长的身份自居,居高临下,孩子不会给你说心里话。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不做熟悉的陌生人。
   家教的重要一步,做好倾听。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能够读懂你的心声,与你心心相通的人。朋友有了委屈,找你诉说,你的重要任务就是倾听。能帮忙固然好,不能帮忙,因为倾听,已经使朋友心里轻松了许多。学会倾听,你就在孩子面前有了沟通的话语权。
   不要嫌孩子的事太琐碎,不值得用心。事大事小,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看事情的角度。家教有时候需要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啊。

       二、是善于学习,增强自信。实力就是战斗力,尽可能地把教育精神具体化。指导孩子不仅要知道做成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更要掌握怎样做好的本领。
   还记得孩子在接触拼音的时候,我教他四声的读法,学的很快。
   严格的说,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拼四声,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拼音,读现成的文章,就有点乱。当然,原因是小时候,山村的老师四声也不咋地,自己大了,习惯成了,难改。
   但是,儿子读得太标准,总是纠正我的错误。
   我诚恳地告诉他,我可以努力改,但是不要要求太严啊。
   儿子一脸严肃,点头,同意了。
   其实,是对以后读错找的借口。呵呵。
   了解孩子是指导孩子的基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孩子和谁是朋友,经常提的同学谁,不喜欢谁。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不太喜欢哪个老师。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最喜欢的歌星是谁,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等等。这些都不是小事,都是大事。
   比方说你不注意说了讨厌孩子偶像的话,孩子就可能讨厌你;不喜欢某个老师,听他讲课的质量肯定下降。所谓有效指导,就是在合适的时候说出合适的建议和方案。否则,事过境迁,和废话没有什么两样。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在省重点中学上高中的女孩子,她60后的妈妈为了了解孩子的世界,主动在家里看90后的偶像剧。当然,看了肯定有许多感受,在和孩子交流时,说出来自己的看法,既新潮又实际。孩子同学听了,大为感动说,有这么好的妈妈,你好幸福耶;我妈妈就喜欢打日本。
   一个天天坐在电视机前,把打日本作为欣赏对象的家长,怎么能与孩子有共同语言?
   勇于向孩子学习,建立共同语言。应该说学校的教育就知识层面来说,更新是很快的,老师在学校传导的信息量也是很丰富的。作为家长,应该听取孩子学到的一些新知识、新观念、新信息。这样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能多了解一些东西,多好啊。
   三、正确对待付出。投入是为了产出,付出是为了回报。但有时候投入了,偏偏遇上自然灾害,什么也产不出;有时候全心全力付出了,结果却什么回报也没有。虽然这说的是极端的情况,但有时是实际存在。
   家教,其实我要说,不要功利性太强了。老是把实现功力目标放在心上,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一句话说的好,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收获即在耕耘中,就像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05年8月,针对老大学习心浮气躁不踏实的问题,我给孩子写了一篇《学做一只稍笨的兔子》。摘录如下:
   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故事说,兔子和乌龟比赛时,由于暂时跑在乌龟的前面,产生了侥幸心理,躺在树荫底下睡觉,致使乌龟先期抵达终点。
   那时,我就认为这个寓言编得不强,没有说服力。尽管老师讲的不亦乐乎,还让我们学做乌龟,却怎么也听不进。小心眼里愤愤的想,千年王八万年龟,要当你就当,别拿我们开涮。很简单嘛,龟兔赛跑是长跑还是短跑?短跑还不够兔子三窜两跳,长跑,以兔子的捷足,但睡无妨,也不会让乌龟领先。
   当我彻底弄清那则寓言的时候,已是二十多年以后了。龟兔确实不会赛跑,如果硬要有的话,当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如果硬要说有终点的话,当是生命的尽头,否则乌龟不会赢。科学研究认为,乌龟的一般寿命平均在100-175年之间;兔子的一般平均寿命却只有5—12年。以这样的时间去跑步,该睡的不是兔子,而是乌龟,再能耐的兔子也是跑不过乌龟的。
   村里有这么两个学生,一个非常聪明,一个相比之下稍笨。聪明,是人们对头脑灵活、成绩冒尖的学生的口头评价。一般的逻辑是:聪明=成绩好=能考大学=有出息,稍笨就难有出息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高考时稍笨的榜上有名,聪明的名落孙山。对此,我专门了解过他们,他们说了很多,但我看中的只有一句话。聪明的说,只差一点没考上;稍笨的说,过线只是多一点。
   问题在这两个“一点”上,也就是有没有优越感的问题。聪明人因为聪明,总把幻想的未来当做现实的真实,以至于没成功还认为只差一点,略有遗憾。稍笨的人因为不聪明,总是看到现实的差距,总有超越的愿望,一直到成功后还不自足。这就是现实的龟兔赛跑,和寓言中的结果惊人的相似。由此可想,学习和生活中,有时聪明的往往是小聪明,小聪明跑不远。
  当自己走在别人后面的时候,或者当自己走在别人前面的时候,以有限的时间和生命去学乌龟很难,不妨学做一只稍笨的兔子,一只能够始终向前,奋力拼搏的兔子 。

其实我的老大在高一结束时,还把学习看做非常轻松的事,有点浮。后来,终于在高二时明白了,告诉我,自己必须做一只稍笨的兔子。从那个时候,关于学习,我不用再强调让他抓紧啊、用功啊。
   过程是自己的,结果是上帝的。任何家教都是这样,谁都不可能把握最终结果,只能按照教育的一般规律去运作。古代圣人都说要“尽人事,享天命”。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悠然。
   做任何事情,我们必须怀着必胜的信心,快乐的心情,整个过程即是快乐的。不抱目的的目的,才是最好的目的,不抱希望的希望才是最好的希望。
   教书法的老师告诉我们,你只管练字,进步你是看不见的,也是感觉不出来的。总觉得每天写的字差不多,没有差别。但是,如果你把你一个月前写的字拿出来,和现在写的字挂在墙上比较,你会发现很多差别。如果你拿一年前写的字比较,简直是令人吃惊,判若两人了。
   家教的进步你也不可能感觉得到,只有在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进步。
   四、在耐心中呵护成长。“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能够欣赏儿童馋嘴地树下摘枣,就说明诗人童心不灭,是一个值得儿童信赖的人。
   克服一个毛病很难,绝不是随便说说。纠正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就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恰好像一些男士戒烟,我说的是真烟民,戒烟那个难。有想一次戒绝式的,有想逐步递减式的,有想期日戒绝式的。有的戒来戒去丝毫不减,有的能一年反复戒三四次,真的能戒掉的历历可数。
   可是不要小看这种反复,反复中有变化。如果毛病都容易改的不行,那就不用世人煞费苦心了,都向好的地方赶得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这种失误的次数可能在减少,这种失误的程度在降低,发现失误的眼力在提高。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