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老爸 你真的很重要(转)

12年前 [11-09 14:35 周三]
(2011-11-08 13:17:34)   [编辑]
分类: 父母课堂   家庭教育须知  标签:  观点   【收藏该博客】

【导语】
    有人说: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会立刻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生命也会慢慢窒息——亲爱的老爸,你真的很重要。

【深度观察室】

“父亲”的角色身份及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许多家庭里父亲似乎越来越忙了,于是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不难发现在各类家长会中出勤率最高的是母亲,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往往当问道孩子的学习负责人时,得到的回答九成都是母亲。似乎在家庭教育中 “父亲”的角色总是被视为家庭的供养者,父亲的作用被冠以主要是保证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如学费、衣食、医疗···“或许在教子过程中,母亲往往更具耐心,然而父亲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家庭教育”从来不能只靠“半边天”,“父教缺失问题”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亟待解决。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学生,调查结果是:日本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母亲和日本的著名历史人物版本龙马;美国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球星迈克尔乔丹、母亲;中国大陆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时:父亲排在第十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    
    这个结果从一个方面表明:做为家长,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明显偏低,同时除了说明子女缺乏感恩意识的外,还说明了:父亲的本身存在问题——不重视家庭教育,作为父亲没有在子女的心中产生深刻影响。

父教缺失的原因
1、 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父亲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和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因此父亲往往以事业为重,是家庭的供养者,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很多父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角色的事情。以这些借口推卸了父亲的教育责任,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很少,渐渐就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2、 家庭分工偏差
    在中国家庭里大多数父亲,对子女教育没有母亲那样表现得积极主动和全力以赴,家长走入一个怪圈:父亲的职责是物质保障把主要精力放到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上而母亲全权接管教育孩子的责任。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做父亲的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或是父亲被过分热情过分负责的母亲,有意无意的排挤出了家庭教育的权力中心。

3、 自身责任意识——要读懂“父亲”真正的含义
    无论是生活压力还是时间紧张、家庭分工总总称之为理由其实更是借口,是卸下作为“父亲”责任的借口。再好物质的保障也代替不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真真切切的爱。有人说中国家庭都是“单亲家庭”,只有一位多功能全自动的母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即使有生理上的父亲,但是没有精神上的父亲!真正的父亲,是一个坚强勇敢,头脑理智,心胸开阔,重视子女教育的男人。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的缺憾。

【慢镜头】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亲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
    幼儿期是孩子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心理特点之一是喜欢“模仿”。他会不自觉的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研究发现,父亲有着和母亲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这些不同的特征会在和孩子接触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父亲的作用似乎比母亲的更大一些,尤其是对男孩子而言。父亲给予男孩子的是直接的榜样,给予女孩的是更多的安全感。很多研究发现,男孩子在4岁以前失去父亲的这种情况会使他缺乏攻击性,倾向于女性化。如果女孩子在5岁以前出现了失去父亲的情况,会更易出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的时候焦虑、羞怯或无所适从。可见父亲在孩子这个时期性别角色形成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2、父亲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
    父亲与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父亲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以一种活跃和令人激动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喜欢这样的交往,他会慢慢的表现出游戏带给他们的自信与快乐。一般来说孩子在双亲的家庭中进行游戏,可以在与母亲进行的游戏中学会关心别人、温和、善良,在与父亲的游戏中学会坚强、勇于冒险、热情、乐观。这样两方面结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3、父亲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
  孩子在与母亲的日常交往中,经常会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在父亲那里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根据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耶鲁大学持续了15年,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还有研究表明,早期失去父爱的男孩,在认知模式上趋于女性化。

 4、父亲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
    父亲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生活中,会帮助孩子扩大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在与孩子的游戏中,利用父亲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来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这就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父亲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多多的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激起孩子对游戏活动的积极反应和兴趣。这样则有助于孩子在进入学校和社会后懂得更多的交往技巧,为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父亲教育缺失的影响

1、 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父亲在孩子眼中的威信降低。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通过动态的平衡,通过优势互补使各自在教育中的不足得到弥补。但是如果父亲不参与教育,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必然会使孩子感受不到良好的父爱关怀。当孩子学习吸纳不到父亲身上良好的品质时,便会把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看的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缺点很多的父亲,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屑,甚至瞧不起。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把父亲的话当做可有可无的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会更加依赖于母亲,如果母亲在观念上,在教育的能力上存在不足时,那么很难把孩子的教育做好。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经验,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做事的毅力等方面皆有很大的不足,这些都离不开父亲的正面教育、引导和激励。让孩子清楚自己当前最紧要做的事是什么?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从现在开始,你将着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以为将来社会上立足做充足的准备等。有很多为什么,都需要父亲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去培养孩子。如果父亲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无疑会让孩子在一种缺失状态中成长,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的习惯养成出现困难。    

    我们都清楚,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与家长的自身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生活中是否有好习惯,学习上是否有好习惯,都会让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上。如果我们只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做不到,或者其中一个人做不到,都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氛围。而父亲教育缺失,就会让这种习惯氛围被打破,比如父亲在家中不能与孩子生活作息时间同步,或者在孩子学习时自己却在电脑上玩游戏或者看电视,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被转移被分散。不可否认的是,父亲的榜样作用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亲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形像,给孩子规则的内容,自己都坚持做好,同时带动孩子妈妈一起来做好,那无疑会给孩子在自觉遵守习惯内容方面增强了信心,同时也会让孩子在行动力上得到强化。但反观父亲习惯不好的家庭里,只要父亲懒散,颓废,爱找借口推脱责任,消极逃避,就很难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这就是父亲的负面榜样作用影响。

3、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责任感缺乏。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对家里的事不参与,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家务劳动,甚至是整理自己的卧室,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孩子责任感的建立,最初是从自我服务,做一些简单的小事开始的。如果父亲在这方面,缺乏关注,自己不去做,不带领孩子去做,时间长了,孩子便会认为做家务只是妈妈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比如有些孩子父亲回到家里,不帮助孩子妈妈做饭,不打扫家里卫生,相反却指挥着孩子妈妈做这做那,很容易让孩子效仿,让孩子妈妈成了保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责任感贯穿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家庭责任,学习责任、社会责任、集体荣誉、个人荣誉等诸多方面。如果孩子不能从家庭责任方面从父亲身上得到积极的影响,那么必然就会在学习方面的责任也受到影响。如孩子学习时有时会认为是给老师学习,给爸爸和妈妈学习,全然不清楚学习是为了自己。如在家庭责任分工方面,如果父亲不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孩子就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直接的后果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比如,孝顺老人方面,如果父亲不给孩子做出一个良好的形像示范,孩子不可能去关心老人,照顾老人,甚至为父母分忧。

4、父亲教育缺失,会让孩子自信心培养受到影响。

    从对事物的判断,目光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执行力方等面父亲应该有独到的一面。这些优势会为孩子在做事,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等方面提供良好的自信支持。但如果父亲不能把优势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不踏踏实实地在教育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落实,那么孩子在父亲身上将会得不到这些有益的品质。同时父亲教育缺失,也会让孩子妈妈在自信心方面得不到最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教育孩子过程中夫妻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去相互理解、支持、鼓励和配合,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和妈妈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后,很容易去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可以说,自信心是孩子能力不断提高的源动力。  


5、父亲教育缺失,会让孩子在感恩教育上受到影响。    

    父亲虽然为男性,但是在感恩教育上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记在心上,为心灵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的父母在孝顺老人方面产生分歧,原因是对爱的付出有偏有向,经常是对自己的父母给予的多一些,对爱人的父母给予的相对要少一些。甚至要求爱人对自己的父母好一些。这些都会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谈中,从父母的做法中受到影响,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孩子厚此薄彼,在待人处事上产生偏见,甚至偏激地看待人看事。感恩教育不仅从孝顺双方的老人方面给孩子以影响,还能从父母对待他人的观点和做法中得到影响。比如一位父亲如果自己经常帮助他人,或者经常带着孩子去帮助他人,会让孩子很容易从内心深处建立一种善良的品质,让孩子知道: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宽容他人也是一种美德,欣赏他人更是一种美德。长期的影响,会让孩子在心胸方面,在价值观方面得到积极的促进和影响。当孩子从内心深处懂得施爱时,那么无疑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无私,更加愿意付出自己的爱。

6、父亲教育缺失,会降低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对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孩子的心理更为脆弱,更容易受诸如批评、嘲笑、非议、被人欺负、成绩不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只愿意听表扬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只愿意享受别人的给予不愿意吃苦付出,只愿意做简单的事不愿意挑战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如果父亲不能及时发现并激励孩子,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可以说,父亲的积极干预,给予孩子以激励和引导,会让孩子正视困难,提高孩子轻松应对挫折的能力。    

    可是在很多家庭中,父亲在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挫折现象往往容易忽略,甚至不去关注,总认为孩子遇到的那点事儿,几乎不值得一提。要知道,很多小问题的长期积累便会成为大患,很多问题很突出的孩子便就是在得不到家长的帮助和鼓励,最后逐渐让自信心消失,最后导致做什么事都患得患失,不敢放开思想,不敢去尝试,害怕再受到伤害或者失败。尽管孩子的母亲会干预,但是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大打折扣。

7、父亲教育缺失,不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幼儿时期开始,孩子便已经接触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是,儿童人际关系很简单,辐射范围较小,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掉。如何构建良好的儿童人际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从容地与同学、伙伴和大人们交往能力。纵观一些不合群、胆怯、不能在公众场合下表现自我的孩子,都与父亲培养孩子人际交往和表现自我的能力缺失有关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都是以一种胆怯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如何给孩子建立心理安全感,并在此基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适应陌生环境,接纳陌生人的能力,是父亲必须要考虑并做好的事情。比如在家里,对于来访的陌生人和小伙伴,父亲可以积极主动地把对于孩子来说的陌生人介绍给孩子,并邀请对方来和自己的孩子做好朋友,一旦对方付出热情和行动,孩子就有了被他人接纳的感觉,心理上便会放松警惕。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与他人沟通和娱乐所带来的快乐。比如在幼儿园和小学里,父亲可以搭起人际互动的桥梁,让两个不熟悉的小伙伴相互介绍,握手或者拥抱来彼此熟悉,并且共同游戏,也会让孩子很快有了新的玩伴儿,随着孩子认识的小伙伴的增多,会让孩子享受快乐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http://www.benzhichina.com/a8e043df-36bb-48c0-af5f-b710fa241ee2.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