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出门在外(陶道武)

12年前 [08-21 11:49 周日]

    有一次和一位老医生闲聊,他提出自己的健身之道,说散步的时候不要说话,我很奇怪。因为我们家人在一起散步的时候,嘴是闲不住的,而且比平时在家的时候话还要多,尤其是孩子,出门在外,孩子会自己找些话题来与你聊,不像在家,有时各行其事。所以,为了让孩子晚上少看些书或电视,也为了更好地保持信息畅通,我经常主动提出出门走走。我以为,这是除了健身之外,散步带给我们全家的更大的收益。

    问起医生,散步不说话的缘由。医生说,不少人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会生气,会闹情绪,所以既然这样,散步的时候就不要说话了,这样对身体更有好处。我不置可否,但感觉还是人出了问题,交流的方式出了问题。

    有一个事实就是,当家人一起外出的时候,大家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经常做出判断和选择,这时意见不一的时候就会增多,出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多,这对孩子是个锻炼,同时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那次,我们父女一块去上海看世博,怎么游览?我俩意见不一。先看比较热的馆,这是我女儿的主要想法,我以为这些馆花费时间太多,不值得,有时间多去了解一些人比较少的馆也是一种收获。女儿坚持说,看了热门馆就会感到那些小馆没意思,似乎大馆可以代表或代替小馆。当时的情绪双方还是有的,但我们都在适度控制,不至于事态进一步扩大,我们都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呵呵。最后的意见或行动往往是比较“折中”的,更加趋于合理化——我们暂时回避人很多的馆,等到傍晚时分,等游客大部分都回撤了,我们再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而且逛的地方更多。女儿后来说,我们用三天的时间几乎把整个世博会走了一个遍,我们的效率最高,看来女儿对这次看世博感到很满意,我们爷俩从中都有一些感悟。

    从世博会出来,我看还有些时间,就领孩子去了一趟外滩,可能是女儿第一次用新相机的缘故,我对她的照相技术表示不满,以为这样的照片没多少价值。女儿以为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承认,于是提出回家,并且迈开步就走。我没动,站在原地,我不会因为在外地就让她任性。后来,我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以为自己对孩子在关键时候,还是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想让孩子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到位,这是不现实的,自己也无法做到。孩子虽然走开了,但始终没有离开我的视线,她在人流中穿行,我不动声色暗自寻觅。大约在100米左右的样子,女儿放慢了脚步,似乎有停下来等我的意思。我这才走上去,我们一同赶回车站。后来,我问起孩子,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下来呢?是舍不得老爸?还是需要依靠老爸?女儿笑而不答。

    今年暑假去无锡,天公不作美,下了车就开始下雨,在影视城有个表演节目——吕布战三雄,这是影视城的特色或经典项目,但广播里说演不演看天气,我们能够理解,毕竟这样的表演都有一定的危险。看不看呢?女儿说不演了,我没多说。女儿喊走,我说再等等,女儿有些情绪。其他的观众大多都走了,我们还是在等,手里打着伞,身上还是被无情的雨水淋湿了。当时的天气是阵雨,下的时候比不下的时候多,我也知道节目上演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我不多解释,还是坚持等下去,结果老天真的睁开眼,给了我们一次看上表演的机会,此行无憾。我坚持下去,就是让孩子明白,只要还有希望的事情,就要学会等待与坚持,坚持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放弃了肯定没结果或是自己不愿看到的结果。事后,我也没再给孩子解释什么,没给孩子讲这些理论,但从孩子的笑脸上,我读到了她的满足感,内心肯定另有一番体验。

    出门在外,孩子不仅是照顾的对象,而且很多时候可以照顾父母,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机会。出门在外,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还可以让家长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旅行期间,最后一夜入住南京,大人们都以为房间太潮,出来抱怨或抗议,女儿在那看电视或做些自己的事情,依然十分淡定。后来,她自己也说房间确实不好,但没有参与这项行动。我又一次从孩子身上读出了一些东西,这种东西成年人也不一定具备,是幼稚还是成熟?说不清楚,总归要让孩子做她自己。

    出门在外,环境变了,需要应对的事情很多,这种选择与判断大多是即时性的,而且一家人往往意见不一,这时家庭关系如何把握,如何左右事态发展,如何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家长要做的功课很多。不出门的话,看似家庭似乎平稳很多,遇到事情更会一团糟,出门在外,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锻炼。而且许多摩擦随着出行结束,反而成为事后回忆的添加剂,给人带来许多甜甜的感受和深深思考。

    出门在外,虽不易,但可行。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