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看待学生拿手机

12年前 [06-15 22:35 周三]

     网络也是学生离不开手机的原因,在网络的世界里,学生可以没有任何约束,摆脱了黑色校园的束缚,在网海里尽情遨游,他们可以在网络中寻找自己的爱情,每天上网只为等待他/她出现,即使这样显得很虚幻,可是他们愿意这样,不是堕落,不是颓废,他们只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寻找着在现实里无法找到的快乐,只是他们还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不能把握它的度。于是陷进去后就无法自拔。深深的迷恋于这段显得飘渺的情感漩涡里。对于网恋,调查发现,18.4%的同学承认自己有一个或两个及以上的网络恋人;38%的大学生反映周围同学有网恋现象;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在“失落”、“无聊”、“感情受挫”等情绪状态下发生网恋。也可以说,当今的手机一族很多是在网络世界里有这样那样割舍不下的感情,他们亦真亦假,总能给那些现实失意、内心空虚的人心理上的慰藉。现在,网恋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情感交往方式,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身份虚拟与隐藏等特点,能让恋爱双方产生好感,因为彼此没有见过,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家庭背景,对方职业,甚至是双方毫不了解,但是正因为这种模糊的感觉,这种模糊的美,给了彼此想象的空间,给了彼此一个互述心事的平台。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网络犯罪的现象也会因此增多,对学生成长甚至一生产生负面影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孙彩平指出“学校有责任就“网恋中的安全与自我保护”、“选择网恋对象的标准”、“如何看待网络恋人”以及“网络交往的心态与责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手机游戏也是学生沉迷其中的重要原因,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网络游戏已经不仅仅只局限在电脑领域,特别上3G世界的到来,手机网络游戏开发日益增多,一部手机甚至可以包含电脑上百分之六七十的游戏,以前学生是网吧PK,现在不用了,上课、睡觉时间都可以随时PK。“网络游戏的交互性和情节的扣人心弦,让孩子在网络游戏里能体验到许多极限感受,网络游戏中可以目击血雨腥风的杀戮场景,发泄不快心理;(引)”可以过关斩将,感受崇拜者的眼光,学生很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现实生活中失落的自信和后来居上、舍我其谁的满足感、成就感。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难以将现实与网络分开,在现实中遇到不快,极容易产生暴力倾向,最后导致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中国青少年的近视情况也会由此增多,外人看见这些游戏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一看一副书生像,而实际则是网络近视者!网络游戏也因此成为了广大学生所痴迷手机因素。


     学 生上课沉迷于玩手机,影响的不止是学习,更重要的是会使身心受到很大影响,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易于产生厌世心理,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而手机的辐射,也会对**形成致癌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高额的手机话费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项生活负担,很多学生的话费月初是由父母充的,可那些远远不能保证他们的通信费用,特别是那些不再同一个学校的情侣,每月的生活费用很大部分都是献给中国的电信事业了的,这项开支,远不是他们可以独自承担的。手机成为学生常见工具,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同学之间的攀比心,虚荣心,也会引发盗窃手机的事件,给学校的秩序带来一定的破坏。


  对待学生的这些手机问题,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呢?

  现在很多家庭条件好的,都给子女配备了手机,其初衷是方便与其联系,可是最终却事与愿违,往往成了孩子不务学习,消遣娱乐的工具,无意之中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前途,针对这点,父母更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子女适不适合佩戴手机,自己的子女有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保证自己在不误学习的情况下使用手机,如果孩子不能做到这两点,是不是该考虑禁止其使用或是规定使用时间呢?一位老师就曾经建议过家长,可以让学生用也可以带入校内,但要让学生明确过分玩手机给学习生活休息带来的弊端,明确如何合理利用通迅设施,可以让他们在某个时间段,比如说饭后休息前的15分钟左右可以使用,平时关机,抽查使用情况,在学生生活、情感等方面出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了解并沟通,帮学生解决问题后说服其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途中起着重要的督促和引导作用,爱孩子并不是去放纵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过分的溺爱而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孩子的顺利前行。

  对于学校,加强手机使用危害教育肯定是必要的,针对学生为什么会沉迷网络这个根本问题来对症下药,学生沉迷手机,沉迷网络无覅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太大,学习生活缺乏趣味这些情况,那么学校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减压,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去学,要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快乐,适当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放松学生身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不要总固定在教室—寝室—食堂这**一线。华附新世界学校杜少芬副校长认为,虽然学生用手机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手机的使用助长了攀比、高消费的不良风气,对教育弊大于利,学校不能任其发展。看过一则新闻,广东有某学校班主任发现某学生在课堂玩手机后,老师收缴后直接扔出教室,将手机摔坏,此举在学生中引发争议,有学生事后向记者反映,质疑班主任管理方式过火,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对于老师的这种极端管理方式,只会令学生反感,更不可能达到禁止使用的效果。老师对于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也应更多的积极引导,更多的去思考学生为什么这么爱玩手机,为什么不愿听课,不愿意学习,更多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不是能够对学生起到吸引作用,而非严厉处罚。

  学生自身要明白现在自己的任务是学习,明白沉迷于手机对于自身的危害,加强自身约束,多想想自己的未来,在自己现在在手机世界中度过的时候,想想中考,自己可以读个什么样的高中,想想高考,自己能够读个什么样的大学,而大学毕业后自己又能够做什么?想想在自己挥霍金钱与青春的时候,家里亲人那些满怀希望的眼睛,想想父母为自己创造条件,为自己省吃俭用所付出的这些,而我们自己在上课玩手机,在沉迷手机的时候,在每次拿着那为数不大的分数面对她们时,我们对不对得起她们的这些付出,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加强内心修养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试着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写作,打篮球,加强与亲人、同学、朋友的交流与沟通,把心理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不要自闭等等,从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我相信学生沉迷手机自然是因为手机的一些好玩的东西吸引了他们,那么,学生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去寻找那些积极好玩的东西来摆脱手机的束缚呢?培养课外兴趣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沉迷手机世界有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及对社会消极诱惑的免疫力低下,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会是一个长久的争议话题,他关系到的是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的是新一代的学习风貌,对于祖国的未来更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然而这个靠的是社会、家庭、学校,但是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内因永远是对自己起决定作用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