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爱的建议——和家长谈家庭教育(转二)

12年前 [05-01 08:05 周日]
 

爱的建议——和家长谈家庭教育(系列连载之二)

 (2010-09-18 11:49)

2、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建议理由:在所有的动物中,就只有人,把自己的儿子交付给别人带养。

这几年,随着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托付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但是,仍然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得不将孩子交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别的亲友带养,甚至还有些家长,给孩子请一个保姆完事

从小在缺乏亲情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理变得格外扭曲。2004年,我到湖南邵阳好几个县市去调研,发现这个问题在农村显得更加突出。一个叫做芳芳的小女孩告诉我,她七岁了,才看见妈妈三次,只有爷爷在问妈妈要学费的时候,才听见过妈妈的声音,母爱对她来说是一片空白。一个外号叫菠萝的男孩说,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到处被抛弃的人,没有人会真正地从内心里关心过他们的情感需要。在一个乡镇中心学校,有四五个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眼泪不可控制地流。他们说,每次看到电视上别人父母和孩子一起快乐地玩,他们就想把电视机砸烂……

我理解这些年轻的父母,因为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各种政策原因,如好些地方规定户籍不满三年、五年的要交纳昂贵的外籍费,使得很多农村里的孩子不能够跟随父母去城里上学。因此,他们被托付给父母的亲人带养,从而形成了中国教育史上崭新的隔离教育一代。

我自己有一个外甥,因为姐姐、姐夫在外地谋生,孩子一入学就在亲戚中间打游击。小学一、二年级在爷爷奶奶处度过的,三、四年级在干外公、干外婆处上学的,五、六年级的时候,他又开始跟随着外公读书……

尽管大家对他很关心,也很爱护他,但还是有很多教育无法完成。他犯错误的时候,亲戚们不能够像批评自己的儿子一样,该苛刻的时候苛刻,该宽容的时候宽容。亲戚们得想到,他父母不在身边,有些话不能够激发他内心的孤独感,不能够让他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可是,亲戚们越这样顾忌,他的感觉就越明显。到了青春期之后,他几乎不跟亲戚讲话了,亲戚们的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高中一年级时,班主任说他和几个学生混混好上了,而且是铁打不烂地好。班主任苦口婆心,他妈妈从外地连夜赶回,他的爸爸甚至要为他自杀……

最后,我也实在没有办法了,给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坦率地谈了我的看法。我承认,没有轻易拆得散的友谊,我也不想拆开他们,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总得为自己未来准备一些基础。

那时候我也很忙,从单位加班回来之后,已经是夜晚十一、二点了,我还是抽时间给他写一封信。信写到凌晨一、两点,然后要妻子第二天交给他。读了我的信之后,他开始有所悔悟,我也真诚地把他的朋友接纳为自己的朋友,并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把自己出版的几本学生辅导书签了名送给他们。

他也逐渐接纳我的意见,高三的时候,开始努力读书。可惜,由于整个中学阶段虚掷的光阴太多,他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考取了一个一般的大学。如果凭借着他初中的基础,他完全可以在不浪费的高中三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可惜成长只有一次,人生其实不可能有机会重新来过。

后来,我在美国M·S·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法》上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把自己的孩子委托给他人教育,只有人类这样做,动物决不这样。罗马之所以灭亡,就是由于罗马的母亲们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委托给了别人。

这段话从国家的高度,阐述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其实,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作为父亲的也责无旁贷。现代教育学研究证明,从小就和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性格才最健全,心理才最健康。这样的孩子才最容易成材

2000年,年仅22岁的张驰成为剑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谈到孩子的成功时,张驰的父亲张明山说:“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教育着孩子。”

张驰念初一时,他家附近办了一个免费补课班,有各种专业。当时他们一家三口都去报了名。每次听完课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和儿子总会凑到一起交流:你听了什么,我听了什么,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既平等又热烈。妈妈杜鹃英说:一家三口在一起交流,气氛很好,而且很充实。我们告诉孩子,学习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你老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它就苦不堪言。你要把它当作件幸福的事情,你就会乐此不疲。

他们至今还保存着从1984年开始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本。在19841212日那天有这样一段记录:张驰回家后,我们给他念了联系本,说他懂事了,喜欢学习了。他可高兴呢,主动在家做值日、擦桌子,还画了一张图画。那年张驰6岁,上幼儿园中班。

当我们羡慕别人家庭教育成功的时候,总有很多父母会推脱地说:没有办法啊,我们要赚钱啊,要谋生啊。我问他们,你们赚钱是为了什么?他们说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成长环境。我冷静一想,不对啊,孩子在最需要教育的时候,父母离开了他们,这个教育环境又如何能够创造呢?钱确实是身外之物,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很重要。那么多的寒门学子,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难道没有了钱,就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了么?很显然,这个道理是讲不过去的。

 

建议2无论多么忙,一定要将孩子带在身边,自己的孩子自己

 

 

——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同名书籍《爱的建议——写给年轻的父母》(郑学志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

6
0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