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和老师破坏孩子思维和学习能力?你信吗?

13年前 [12-06 10:18 周一]

解读精英教育

99%的中国父母和老师正在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上无情的事实:不断剥夺孩子学习能力的中国父母和老师!破坏孩子思维和学习能力的九宗罪!

                                -------------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

 

题目的含义就是:中国的教师和家长正在共同努力,不断削弱我们孩子的学习能力。这种提法,估计老师和家长们都很不服气,会指天发誓说:绝无此意!

他们会承认自己有可能会为了学习,而忽略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他们只会承认为了学习,会牺牲对孩子个性和心理的要求。但是父母天天最盼望的就是孩子学习好,怎么可能会有意去剥夺孩子的学习能力呢?

可惜,愿望是愿望,事实是事实。我们用下面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来说明吧。请参阅以下文章,看看我们的国人是怎样培养(削弱)我们下一代的能力,而日本,韩国这些远比我们富裕的国家,又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表现很差,是因为父母很差劲。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弱智,是因为父母很愚蠢。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父母自己需要提高自己。

一:不良饮食习惯降低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基本上,99%以上的中国父母不会去研究营养学,不会去了解到底什么食物和饮食习惯才是孩子成长真正需要的。这些父母会非常在意自己的汽车到底是加柴油还是汽油,加93号还是97号。但是却很没有常识地在孩子的食物选择方面缺乏基本的鉴别力:很多父母会愚蠢到以为吃的越多越好(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胃口不佳很重视),所以会让孩子吃到败胃口为止。会认为越贵越好(以为花了钱就能够解决营养问题)。所以会给孩子买来一堆“毒品和垃圾”吃。

甚至于大多数中国父母们会肤浅到以为:“吃”的关键就是“味道”,所以这些父母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烹调手艺,而不是饮食结构和食物来源。因此,就造成我们的孩子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的是因为食用过多的酸性食物和各种添加剂,造成身体细胞活力的降低,身体容易疲倦,思维能力降低。

即使是今日学堂学生的家长,已经发现了孩子在学堂期间体能很好,精力很好,学习状态不错,可是依然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基本的思考能力,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批判学堂的饮食方式:觉得“亏待”了孩子,而不是去了解和研究学堂的食物和营养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学问。回家后这些家长自然继续用“无比的爱心”,根据电视上广告的指引,买来各种有毒食品来“宠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往往孩子在家生活期间容易生病,精力也变差。每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也是孩子容易生病的时间。学堂老师不得不花很多无谓的时间来调整孩子们的身体。所以,我们的家长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是痴肥型的,长得白白胖胖,可是体能和身体协调性都极差,在我看来,这种家长是用养猪的办法来养孩子!另一种极端就是把孩子养得象豆芽,枯黄无神,经常上医院。这种孩子的家长是最关心孩子“进补”的,而且喜欢买各个昂贵的食物给孩子,结果孩子越来越缺乏营养。孩子越瘦,家长越不给孩子最需要的,廉价的“普通食物”,结果孩子只好越来越“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在中国的中小学,少见体格匀称,精力充沛的孩子,实在是一大悲哀。全是家长瞎养的结果!

实际上,学堂孩子身体最好,精力最充沛的班级是云南班,因为这个班的家长无法把孩子周末接回家毒害,结果他们很少生病,而且体能超强,精力旺盛,学习积极性很高。我选择地点的时候,有意选择了一个世外桃源------至今依然普遍使用农家肥的小镇,而且没有形成商品化种植,显得非常“落后”。如果在城市里,这里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都会是价格昂贵的“绿色食品”。另外这里是山区立体气候,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品种极为丰富的水果和各种蔬菜等,因此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极有益处,在当今的中国,这样的地方已经越来越“稀有”了。

国内的“传统早餐”,特别是武汉的“传统早餐”,大多数都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和大脑的活力。这一点,相信各位都有经验:就是很多人早餐一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困倦感,孩子也一样。这表明大脑缺氧,能量不足。在这种缺乏所需能量的大脑活力条件下,您能指望孩子们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困倦用“睡眠不足”来解释很勉强,因为刚刚起床。

如果你了解自己需要什么食物,并正确地食用早餐的话,一整天都会精力充沛。所以,营养学家对于早餐的品质和内容是很重视的。可惜,中国的父母,有几个知道这些“饮食方式道道”?

饮水误区:还有饮水问题。家长们似乎认为:把最廉价,其实是孩子的身体和大脑最需要的清水提供给孩子,不去“毒害”孩子,有点不够意思。所以大多数父母都会花不少钱,买来在本来良好的水里添加了很多杂质和毒素的饮料,以表示“爱心”!结果就是:学习效率下降!更严重的结果,就是我国青少年白血病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以及成年后各种慢性病的肇因!

晚餐陷阱:一日三餐,中国的父母最重视晚餐。可惜,中式晚餐,特别是富裕家庭的中式晚餐,几乎就是降低孩子活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家长们培养出无精打采的孩子,体能不佳的孩子,兴趣缺缺的孩子,思维能力低下的孩子,实在是很正常的。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多谈了。有兴趣的家长请自行研究。我有两篇小文谈及饮食问题,可以点击链接。

1 关于饮食常识的随笔:在中国很多东西真不是人吃的!

2 名牌大学食品专业学生告诉你什么不能吃……(转载)

3 中国饮食问题:我什么是不敢吃肉主义?

二:不良睡眠和作息习惯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

基本上,中国的学生们不懂得良好健康的作息方式。前不久,某大学晚上1120熄灯,结果居然引起全楼学生的集体抗议,最后“楼长”不得不妥协开灯。这反映了国人的“作息习惯”。

如果懂一点点生理和医学常识的话,就知道人体的各个功能器官,五脏六腑是“轮流检修维护”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器官轮流工作,同时其他的器官休息,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必须配合这个周期才会让身体健康不得病。比如,下午和晚上的时候,消化系统其实是排班“休息时间”,可是如果傻到只要醒着就不停地喂进自己身体各种食物,甚至是难以消化的垃圾食物,特别晚上吃烧烤等物,对身体的损害极大。长期下来,人就很容易得各种胃病,糖尿病,消化不良等等消化系统的毛病。

人体中最重要的机能系统就是“气血”系统,也就是通俗说的“人体能量系统”和“身体组织系统”的检修维护。这个系统因为太重要了,所以安排人体在深度睡眠的时候来修复。晚上九点到11点,是中医学上人体“养血”的时间。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这段时间是孩子的身体组织细胞恢复和成长的时间。如果这段时间睡不好,身体一定会慢慢变差,细胞组织活力会降低。对于爱美的女孩来说,如果这段时间睡眠不好,就很容易衰老。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传统说的“子时”,是“养肾”“补气”的时间,用现在语言来说,就是大脑神经系统以及人体能量系统恢复和充电的时间。如果此时没有睡好,大脑神经系统就无法恢复活力,轻一点就是思维速度降低,反应不灵敏,容易疲倦和走神,精力不佳,精神不好。更严重一点就是出现神经衰弱,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毛病。

奥巴马的“家规”中,严格规定孩子们晚上八点半必须上床睡觉。很明显,这个总统非常了解这一点。可是中国的父母那管这些,全世界的华人是最喜欢夜生活的,父母们也很喜欢把这个习惯传给孩子们。所以,中国的父母认为:把晚上的时间用来“补习功课”是天经地义的,不用来“玩乐”而是“学习”,就是正当的,甚至是值得鼓励的“刻苦学习的行为”。所以,负责的“家长”甚至会陪孩子熬夜来“学习”,学校的老师们也很乐意多布置些“家庭作业”来体现自己多么的“负责和严格要求”。家长们也心领神会地“配合学校工作”。多么可笑,又多么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却是中国教育界的“常识”。

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学生往往很散漫。这种散漫首先就是作息不规律,这也说明他们的思维是散乱和无序的。这种情况的产生,有相当部分原因是中小学时期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三:轻视身体的锻炼,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基本的常识是: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精神的载体。因此,身体的状态如何,代表了精神的状态。实际上,有经验的心理行为专家,可以从对象身体的动作中,发现对象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比如,身体很灵活和肢体动作柔软健康的人,他的头脑肯定是很聪明的。反之,动作僵硬迟钝的人,思想一般都也很僵硬,脑子也“不开窍”。实际上,古人说“相由心生”,你身体的结构和健康状态,代表了你的心理和思维状态。这实际上很有道理。

中国古人说:只有培育了身体的精气神,才能有良好的精神表现。而良好和持续的运动,才能够提供身体学习所需的足够动力。因此体育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可这也是中国父母们普遍忽略,同时是西方的父母们最重视的课程。比如,中国“关心孩子教育”的妈妈,往往也称为“培训妈妈”,就是指天天带孩子到处跑培训班“学知识”的笨妈妈,报上登了一个暑期给五六岁的孩子报了14个培训班,花了近两万元,结果把孩子培养成了“神经质”,特别可笑。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事情却是普遍地存在。西方的教育妈妈,则称为“足球妈妈”,就是喜欢天天陪孩子参加各种运动队的训练。所以,别人的教育搞得好,别人的孩子身体好,别人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实在是很必然,也很合乎自然的。

 

四:对孩子精神产品的不加选择,导致孩子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低下。

如果我告诉大家,中国很优秀的大学生,也常常读不懂内容严肃一点的大众通俗著作,你们可能不会相信,但这是事实。我在带领大学生们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奇怪原来大学生会读书!他们往往读完一部书后,但依然缺乏对书本内容的真正了解。要问他们这本书说了什么?他们基本上只会发表一些肤浅且自以为是的理解,而且常常离题万里的“读后感”。对原书的精髓之处毫无知觉,无法吸收书中的智慧来提升自己。

这种根子,除了体制内语文教育的弱智外,还源于童年时期,我们的父母们对于孩子精神产品的不加选择,破坏了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比如,电视,被教育家斥为“第二毒品”,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一些古怪的思想和价值观,低级弱智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就来源于电视媒体。而且,电视这种媒体是非常被动的信息源头,对于电视的依赖,大脑的思维力大大降低。因为媒体的任务是迎合大众,所以一定要简单通俗到不动脑子就可接受。而教育的任务是提高自我,因此天然的本性与大众媒体就是敌人,特别是中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之粗糙和缺乏思维深度,可以说是孩子教育和思想成长的大敌。可是,有多少家长会在家里取消电视呢?相反,家长们会把电视作为非常重要的家庭玩具,丢给孩子玩,免得让孩子“不安分”“吵了自己”,不好管。多么的缺乏责任心。

作为家长,你会陪孩子看他要看的节目吗?如果节目内容不适合你,或者你觉得弱智,或者你根本看不懂,这些节目也一样不适合孩子。我的孩子看的内容我一定要了解,所以大多数“少儿节目”会被我丢弃,就正如很多所谓的“儿童食品”其实是“廉价垃圾”和“缺乏营养”的垃圾代称一样。大多数所谓的高级“儿童教育产品”我也会丢到一边,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怎样实施“教育”的。例如前几年孩子的妈妈被人忽悠,花四千多元买回一套【阶梯英语】给孩子,我一看就知道,这种东西完全就是骗钱,跟真正的英语教育无关。所以不给孩子用,其实孩子也不感兴趣。我也不送给别人,免得害人!可是中国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就是因中国的父母太缺乏基本的鉴别力了。像暴发户一样,只知道花钱来解决问题。

我始终难以想象,中国的家长怎么能够不加选择地让孩子看这些明显很弱智的节目?如【蓝猫】,【蜡笔小新】【奥特曼】等等?怎么会把昂贵而无用的东西抱回家丢给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就如同你看到的这些“儿童节目”一样弱智和无厘头,难道你真的喜欢和接受?

即使是孩子阅读的书籍产品,也需要严格限制。那些思维能力低下的读物,不能进入孩子的阅读书单。问题是由于我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日益低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迎合这种低级思维的所谓“通俗流行作品”,其思维方式和文字表达语言都是特别“简化”了的版本,实际上是完全的文化垃圾,如魔幻小说,新时代奇幻作品等,但是却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家长们往往以“只要看书就好”的鸵鸟心态,以为孩子就是天天进步。家长不明白的是:通俗作品的天生任务,一样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提高,而是为了迎合孩子的趣味和低下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掏出钱来让自己成名获利。他们并不是有责任的教育家,家长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的精神交给这种人呢?所以,现在很多80后,90后不可思议的思维方式,就来自与这些“无厘头”的精神产品。你的孩子如果是10后,可能会更怪异可无法理解。其实他们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

而且,一旦习惯了阅读思维层次低俗,文字简单粗糙的文字后,孩子们往往无法,也不愿意去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结果就是造成目前全国性的思维简单化。网络上大量的愤青,就是思维方式特别简单和粗糙的表现。如果家长们到校内网上看一下,会非常惊讶现在学生们的思维水平之低下,可叹为观止。大学生居然只会象小学生一样思考和判断,写出来的文字和感受就像是小学生作文,喜欢去玩小学生级的弱智“校内”游戏---【养小狗】体现爱心,【开心农场】偷西瓜,【抢车位】赚钱等等,而且居然还有挂武汉大学博士头衔的“高级知识分子”热衷这些东东,实在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一大奇观。这种弱智行为的存在,并不是设计这些内容和游戏方式的校内网管理人员的弱智,它只是作为一个商业机构,精明地迎合了弱智的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要求。

这一切,难道不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一步一步“教育”出来的结果吗?

 

五:努力培养学生厌学畏学的思想,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最基本的教育学原理。

幸运的是:人天生是热爱学习的。在孩子的眼中,学习是最伟大和最有趣的游戏。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一向是“乐学”和“学乐”的教育精神,这与和人生的本能追求一致。

不幸的是:中国的学生,却被教成普遍的畏学厌学!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这个结果是家长和老师共谋的结果:他们在长达12年的孩子一生最关键的教育成长的时间里,不断地,不遗余力地把厌学畏学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的厌学畏学思想。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用最笨,最幸苦,最单调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学习最简单的内容。最终,培养出来一大批终身视学习为畏途的中国人。这样培养学生,难道是在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吗?

这一点,虽然荒唐,却是任何家长和老师都逃避不了的指责:

在价值观上,难道你们不是一直在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吗?告诉孩子们,读书本来就是“苦”的,与你们追求快乐的本性是违背的。

难道家长和老师的励志榜样,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榜样吗?把学习这种“伟大的人生游戏”搞到这个像是酷刑的样子,难道还指望会让你的孩子“喜欢”和“投入”吗?别忘了,当年苏秦的这个学习故事,是人家自己喜欢学习,愿意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案例,你们怎么能够用到今天作为被动学习的学生的榜样?

还有,家长对于孩子的各种“奖励”手段,无不是告诉孩子学习很幸苦,不学习很快乐!

比如,考试后,或者开学前赶快带孩子去玩去吃。这就明明告诉他:学习很幸苦,学习是一种牺牲。但是妈妈很疼你,所以好好补偿你。吃和玩才是快乐的。这样,有一天他能够“独立”了,自然就会把学习丢到一边,自由地追求吃喝玩乐了!这一天,可能是上大学,离开了家庭。也可能是上初中时的青春逆反期。

日常学习中,家长告诉孩子达到某种学习目标后,可以给他某种物质奖励。结果,对物质的追求,自然就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刚开始效果良好。不过这样建立起来的价值观,自然就是“幸苦学习”可以得到奖品。最后,日益长大的孩子需要更“大”更“刺激”的奖励,才愿意去“受苦”,否则就罢工!此时家长又怎么办?所以,家长这个样子,培养的全是厌学的孩子。

该怎么办?如果你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惩罚,就是“不许学习”“不准读书”,学习就自然成为孩子最渴望的事情。这也是今日学堂一贯的做法:对于违反校训的学生,就是实行一天以上的停学处罚。最长的一个学生,罚她停学了二个多月。最后这个厌学的学生居然爱上了学习,让她的父母都大为惊讶!

当然,这种处罚的前提是:你是否能够把学习安排得符合学生的天性,否则事与愿违。

 

六:“一碗水”教育理论,把天才培养成庸才的教师。

学校的教师通常喜欢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这种“一碗水”理论,就是我们体制内教育的核心原则和思想。

难道错了吗?当然错了!

首先,从教育原则上来说:这个教育理论模式,决定了老师传授的知识范围,就是学生的极限限制,学生必然受制于老师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并不是这个教育体系中最优秀的学习者,他们并不是我们这个国家内最博学多才的人群。他们自己就没有一桶水,可能只有一碗水。这种情况下,一碗水理论就将带来更坏的结果:我们压抑了孩子超越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受限于一群并不足够优秀的群体,剥夺了孩子本来可以更优秀的潜力。

这一点请参考阅读:逆淘汰机制,恶性循环,破坏儿童学习能力的应试教育体一文

 

第二:从教育方法上来说,这种理论必然造成一个自恋的老师,满足于给学生一碗水的“成就感”,所以必然形成“满堂灌”的错误教育方式,造就缺乏探索思想的学生。所以,削弱了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第三:这种教育理论忽略了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变成了教师课堂表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因此违背真正的教育精神。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老师是这样的:我拥有一桶水,但我不是从自己的桶里给你一碗水,而是告诉学生自己怎样取得这一桶水的方法,以及这一桶水所来源的大江大海,指引和鼓励孩子们设法去获取自己的一桶水。

这样,固然可能会有不少孩子只能弄回一碗水,甚至只有一调羹水,或者只有一滴水,这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但同时会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会获得一大缸水,甚至一池塘水,比你老师的还多得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也称“导师”----引导孩子,激发孩子潜能的老师。

西方的教师就是这样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不会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看起来不像中国的教师一样“苦口婆心”,但是他们培养了真正的人才。而且,他们尊重了学生的发展意愿:超过老师。也尊重了另一些天性不爱学习的学生不愿进取的需要。他们没有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问题孩子”,没有去打击挖苦他们不愿意接受“一碗水”的表现。他们即使学业不佳,起码心理正常。

在这种教育原则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培养出很多超过老师的学生,培养出心理个性完整正常的学生。其实这并不是西方的教育专利,也是中国古老教育的要求。中国古人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意思就是:如果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能达到老师的水平,证明这老师不行,只是个半吊子货。只有能够把学生培养得超过老师,才是老师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照这种教育原则来看,上面这种有一桶水而只会把一碗水交给学生的老师,连“半吊子”教师都谈不上,只能用“误人子弟”来形容了。这种教育,难道不是在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吗?

 

七:“园丁”教育理论,是无视孩子心理和个性要求,违反基本教育准则,削弱孩子学习能力的“教育法西斯主义”。

中国人喜欢把老师称为“园丁”,没错,中国的园丁很辛勤,但是他们却是在辛勤地残害我们的孩子(南怀瑾语),而不是培养,教育和提高我们的孩子。因为“园丁”理论本质上,就是认为孩子的本质是不好的,需要按照“园丁”的愿意来修理的对象。骨子里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愿望,用教师的愿望和方法来修理学生的“教育理论”。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同时,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孩子的能力,个性和愿望都是很不相同的,所谓的教育,不是把这些本来不相同的人培养成一个模式,而是让他们有可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好。所以,西方的教育家,无不对于中国居然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大惑不解。而我们的教育系统,正是在“园丁”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教师的愿望,把孩子们修理成相同的模式。拒绝修理的人被打成“问题孩子”,就像是被“园丁”看不中的树苗一样无情地抛弃。

如果你希望了解真实的情况,就去问问懂一点中国教育内幕的人,小学老师的任务是什么?我与不少小学老师交谈过,他们甚至有点自豪地说:刚进校时,每个孩子都是“很不一样”的,但是出校的时候,除了外貌无法改变外,其他都差不多了。

你会发现:小学老师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花在“纪律维持”上了。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很少,而且内容很简单。特别是小学初年级,如何把天性活泼的孩子,井然有序地“绑在”小小的课桌面前,就是小学老师最主要的功课。这个时侯,柔弱无助的孩子,不得不接受老师的“园丁式修理”。家长们可以很容易看见:刚进小学的孩子,都是鲜活而有个性的,眼光也是好奇和活泼的。可是小学毕业的孩子,眼睛里失去了光彩,身上充满惰性。而且,每个人看上去都差不多了,一样的灰暗和打不起精神来。

把本来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修剪成一个模样。把热爱学习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培养”成厌学和无奈的学生,难道这不是在削弱孩子的能力吗?我们的教师,可能永远也不懂得,为什么西方的小学教室,安排得像是自己家的客厅一样。为什么西方的小学生,要坐成一个圆圈,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上课”,显得很“散漫”。而不是象中国的教室里“整齐”的座椅和同样“整齐”地静静坐着的学生。

 

八: “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养成低效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设定,是由一批根本就不懂教育的人制定的。体制内学校的老师,被迫成为一群教学表演者,是一群大声吆喝着贩卖知识的文凭商人。他们以“教育”为谋生的职业,剥夺了孩子们的天赋学习能力,造就了我国学生缺乏真正学习能力的现实状况。

所有的教育家都知道:所谓的教育,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点燃心火,让学生们燃起追求知识的热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是等待被点燃的火种。

可是,我国的教师教学法,基本上都是教师在台上表演和贩卖知识的“满堂灌”模式,负责一点的老师,就是注重表演技巧,绘声绘色地尽量吸引学生的表演者。差一点的老师,就是死板乏味,不负责任,表演技巧极差的三流演员。我们负责一点的老师,想的是“如何在上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如何让学生成为表演者”,这等“教育”,如何可能会真正的有效果?如同表演系的教师,天天注重的是把自己的拿手好戏演给学生看,学生的任务是记笔记和考试,他们这样难道能够学会自己上台表演吗?

而且,即使是最精彩的表演,也比不上电视台的节目。更何况体系内很多教师就不是天才演员,他们乏味和缺乏技巧的三流表演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呢?

所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很差。实际上,教师自己也知道,45分钟的一堂课,学生真正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可能还不到十分钟。其余的时间,学生们尽管在长期的“教育培养下”,身体都装得“认真听讲”的样子,其实大脑多数在开小差。我们的孩子幸苦上学一整天,实际上能够真正有效利用的时间,可能还不超过一个小时。大量最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无端地浪费了,而且养成了很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教育,难道不是在削弱我们孩子的学习能力吗?

参考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很容易看出与中国的满堂灌教育模式的巨大区别: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个学习评价体系中看出来,西方国家的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互动讨论,论文写作,答辩),所以,才能培养大批真正会学习,会思考的人,而且他们的时间利用率极高。当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就围着几本教材转圈的时候,西方的学生拥有更广博的知识面和更好的学习能力,而我们的教育系统,在“考试成绩优良”的光环下,培养出大批不会思考的呆子。

这方面,目前体制学校中真正懂得并能够按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教学原则去教书的教师,就是魏书生式的教师。虽然他的知识很丰富,表演起来应该会很吸引人,但是他不会自恋到在学生面前“表演”。他的教学方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大量的时间是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可是体制内这种老师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都是填鸭的知识工人。

今日学堂的学习内容五倍于体制学校,很多人以为学生会很幸苦。其实他们的学习时间还没有普通学校学生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运动和游戏。学习成功的所谓“奥秘”,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大的好处就是:12岁后,他们基本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进取的“本钱”。

 

九:“标准答案”彻底剥夺了孩子们的思考空间

 

“标准答案”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考试手段,本来无可厚非。美国托福考试这样的标准考试模式,一直行之有效地在全世界实施多年,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因为“标准考试”是用来测试的,“标准答案”仅仅是一种测试手段而非学习手段。如果把标准答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来全面实施,就是教育的灾难。

不料“富有创意”的中国教育体系,善于投机取巧的中国师生,把“标准考试和标准答案”作为学习的模式,学生们把本应该用来思考和学习更多深度和广度内容的时间,花在大量的重复做题的题海战术上来,造成了中国教育的灾难。

以托佛考试为例:本来只要真正踏踏实实地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托佛考试就可以轻松通过。因此,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基本上都是踏踏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再去准备应试。可碰上中国人,彻底让老美傻眼:他们想不到世界上会有这么傻的学习者,会把学习当做考试一样折腾自己,从小就开始做标准答案,以及各种英语试题。中国学生会用最笨的办法,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提前把托福的题库都做光,用这种方法固然可以取得“好成绩”,可是与真正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根本就没有关系。结果发现这些高分学生到国外后,连最基本的对话都无法进行:因为他们只知道一套背下来的对答模式,换个词就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大叫“托福考试不灵”,所以美国的托福也只好改革:被逼着采用不标准的考试方式----主观考试。很快地,中国的四六级也跟着转向,但是学习方法还是没有改,后果如何?一大批只会用“标准答案”的学生傻了眼。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