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中幼儿5个习惯的培养(转)

13年前 [11-30 22:18 周二]

我是一名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者,我的学生群体主要是06岁 的婴幼儿。在我日常的工作中,常会有家长来向我咨询如何改掉孩子身上的诸如自我为中心,依赖心强,没有爱心,不会与人分享,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做事注意力 不集中,撒谎等不良习惯。但是针对孩子已经养成的这些习惯,我们家长要帮孩子改起来可就要花费些力气了。那么今天呢,我想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这一话题谈点感想,并与大家分享。 

     

美 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与人的命运都紧密 的相关,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拥有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 终生受益,就像获得利息一样。拥有一个坏的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完的债务,总的为它付出代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习惯的重要性。不少家长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并且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懂事之后,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殊不知,养成一个习惯只需一分的时间,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将很难改变。改正后还未必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最为重要的是,当有些不良的习惯已经养成之后,任您怎么努力去改正,总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痕迹。有句话说的好,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量=后期教育花一吨的力量。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习惯形成的第一摇篮,6岁前的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最为长久与密切,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更应该积极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通过日积月累,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家庭中应该培养幼儿的哪些良好行为习惯呢

 

第一个好习惯:走出自我,学会分享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考虑每一件事,只有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才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当今社会,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生活的中心,他们全方位接受关爱,却不懂回报。如何让幼儿走出自我中心的壳呢?这就要培养幼儿与人共享,学会关心别人的习惯。帮孩子知道与人共享是增进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私的孩子不容易与人交往。相反,慷慨大方、与人为善的幼儿则能很快融入集体,小朋友都会喜欢。

在 我的学生中有个叫亮亮的小宝贝,他特别聪明,模仿能力极强,老师所教的东西他只需要看一遍就会,并且这小家伙善于当众表演,姥姥和妈妈都以他为荣,为他感 到骄傲,孩子要什么都会尽量去给他满足。这样久而久之,使的亮亮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性,稍有不如他意,他就会以嚎啕大哭来应对。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中 的玩具,他只要想玩,直接上手就去抢,甚至还会动手打小朋友。这样以来,只要亮亮在会馆,别的小朋友都离他远远地。有时看到别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开心的 样子,我能看到亮亮的眼睛中分明充满了渴望与落寞。

 

家长怎样做才能使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培养他与人分享的能力呢?

 

1、家长为幼儿树立榜样

 

父 母的行为对幼儿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孩子模仿力极强,他们常常无意识地模仿身边人举止言行。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创造良好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先 从自身做起,从家中做起,做到不卑不亢、坦诚相待、尊老爱幼、先人后己,使幼儿在言传身教中受到良好教育,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

 我 的邻居阿文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阿文的奶奶因为中风,导致身体行动不便,阿文的妈妈专门请假在家照顾婆婆,这样一来,家里的生活就仅凭阿文爸爸的工资 还有奶奶的退休工资来维持,相对日子过得会比较紧张些。但是阿文妈妈会想尽办法,每天给老人变着花样做可口的营养餐。我经常会看到阿文的妈妈搀扶着婆婆在 院子里做康复运动,5岁的小阿文也忙前忙后的跟着跑,一会给奶奶端个凳子,一会给奶奶拿把扇子扇扇凉,一会又追着给奶奶递杯水。但凡见到阿文的人没有不夸小姑娘懂事的。

 

2、培养幼儿与人分享的动机

家长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让幼儿体会分享的乐趣,关心别人的乐趣,从他人的快乐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使幼儿养成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习惯。在我的亲子园中,我常会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去挣一口吃的。有老师或许感到奇怪,我怎么去让家长和孩子挣吃的呢?

那 么在此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您的孩子幼儿阶段,孩子想吃市面上的一种很贵的水果,您只能够给孩子买下少量的后,孩子会主动的给您喂一口吗?当孩子给您喂 的时候,您是怎样做的呢?(如果您真吃了,孩子是什么表情呢?您有没有告诉孩子您的感受呢?下回他还给您吃吗?)(如果您不吃,孩子下回还给您吗?对,有 的老师说了,他还会给,那么你还是不吃。久而久之,他还会让您吗?因为他知道,让了您您也不吃!他会主动去让别人吗?)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因为与人分享, 别人会快乐,会感激我们,同样孩子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被认同的价值感。

在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家的故事,在我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扮演着严母的角色,老公则扮演者慈父的角色,孩子从小,她每次吃什么,我都会和她 去争一口,有时甚至会是平分。但是老公却不这样,他认为孩子小,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孩子吃。有时就是孩子让爸爸吃,爸爸都会拒绝。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 然。有一次,老公给孩子买了一个御品轩的蛋糕(御品轩在我们这边属于比较高端的那种),孩子拿来两把叉子,我们娘俩就你一口,我一口得吃开了,当看到我两 一口没给他剩就吃完了之时,老公很是恼火,冲着女儿喊道:我在那边冒着严寒出去给你买的蛋糕,你居然一口都不给我留,我白心疼你了!看到爸爸生气,这时女 儿也很伤心,我平时让你吃我的东西,你可是一直都不要啊,所以我以为你不喜欢吃我的东西呢!面对着他们父女两的争执,我无语。事后,我背过孩子和老公进行 了沟通,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女儿上的偏失。我告诉女儿,在我们的三口之家,没有特等公民,谁都不能享受特殊待遇。

 

3、为幼儿创设与人分享的机会。

为 幼儿营造模仿的时机,创设学习的机会。幼儿阶段的孩子,他的学习主要是模仿学习。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我们在与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相处 的过程中一定要表现出谦让,大方,豁达等良好的品质。如果我们家长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唯我独尊,骄横,斤斤计较,怎能去要求孩子摆脱自我为中心, 学会与人分享呢?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会少有与人分享的机会。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给孩子来创设一些机会。比如在家里吃东西时,让孩 子来给大家分发,这样呢,既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还给他提供与人分享的机会。

在 此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的表妹有个漂亮的小姑娘叫娜娜,娜娜从小生活在姥姥身边,到三岁上幼儿园时,妈妈才把孩子接到了身边。记 着,孩子刚回来那阵,我经常能听到表妹对我诉苦,用她的话说,孩子被老人娇惯得不成样了。家里头买了什么好吃的,你们谁都别想沾边,家里要是做了她喜欢吃 菜,盘子直接就拿到了她旁边,嘴里还会念叨着,这都是我的,你们谁也别和我抢。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妈妈很是苦恼。一见到我,她就直抱怨自己,后悔当初不该 把孩子让老人去带。表妹的这种心情我很能理解,那我告诉她,让她首先接纳孩子的这一现状,因为抱怨与事无益,我们只能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我建议她不 妨给孩子创设一个与他人交往的环境,请我们院子里与娜娜同龄的孩子来家玩,不要害怕,孩子们的玩闹会把家中整的乱七八糟,娜娜在和小朋友游戏,玩耍的过程 中,一方面会体验到开心与愉悦,更重要的是她会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他们玩得尽兴的时候,乘着娜娜高兴,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 把好吃的给小伙伴们吃。这样的事情重复几次以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自然而然的氛围中,孩子慢慢的学会了与他人的分享。现在让我欣喜的是,妈妈有时买了什 么好吃的,娜娜再也不独吞了,时常她还会留下一部分,并且告诉妈妈,我要拿去给贝贝吃,我还要给果果吃。

 

第二个好习惯:摆脱依赖,学会自立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期是人生独立生活的时期。儿童之间有自己的独立的小世界,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发现世界,并让幼儿尽早地学会自我服务,通过独立协商解决冲突,并参与合作,才会被这个世界所接纳。

 

1、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年龄尚小,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脱衣、自己系鞋带,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应该支持、鼓励、指导孩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独立做事的愿望,增强自信心,使孩子我自己来的 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习惯。尤其是在孩子两岁多,他的自主意识萌发的时候,他会从原来屈从于家长发展到,好多事情“不要你”或者是“宝宝自己 做”。那么这个时候,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比如让孩子自己拿勺吃饭,虽然他有时会把饭撒在外边,甚至撒的甚至比吃的还多。这次他能 往外撒半碗饭,下回他在拿勺子的时候一定会更加小心。家长更不用担心他会把衣服弄脏,衣服脏了我们可以洗。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学会了吃饭,一方 面手部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他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这一良好品质。让孩子独自去完成一件事时,当他做的好时,我们要及时的去鼓励孩子,这样孩 子会产生一种“我能行“的成就感,并且他的自信心会得到提高,他会越做越好。当孩子做的不好,受挫之时,我们要及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积极的引导孩子寻 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再试一次,直到成功。

 

2、相信孩子:自己的路自己走

 

在 我的工作中,我常会让家长学会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家长常会说,鲁老师,你所说这些道理我都知道,我也很赞同你的观点,但是当我一看 到他做事慢吞吞的样子,而且做不好时。我就着急,一下就替他做了。我想着,等他长大了,他自会具备做事的能力。那么在此,我想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互动一下, 如果您是我,您怎样来回答这位家长?

好多父母都会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想法,这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因为孩子自己做事情慢,而且做不好,或者是因为诸如安全等别的原因,而不给孩子自我成长,独立锻炼的机会和空间,凡事都代劳。父母的过度保护或越俎代庖往往剥夺了孩子学会自我照顾的机会,这样一来,会使孩子形成“坐等靠”的依赖思想,什么事情出现,他都会想着有家长在前面为他搞定。在者,他会因为缺乏自己做事成功的经验,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孩子的自信心更无从谈起。人生是大树,自信是根基。孩子要是缺乏自信,那么他的人生之树还能够茁壮成长吗?

在 幼儿阶段,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应该是放开孩子的手脚,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当然,幼儿 他尚完全不具备做事的能力,他的动作还是那样的稚嫩,他的思想有时会是那样的令大人不可思议。正如,崔卫华老师那天在《解读孩子敏感期》中所谈到的那样, 当我们在做饭时,孩子要帮忙,我们不妨可以让他来摆餐具,但是在摆餐具的过程中一方面一方面他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会提高,另一方面,他的小脑袋瓜会 思考几个人摆几套餐具,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他的数理逻辑智能也得到了开发。虽然他走路还是那样的不稳,跌跌撞撞的,有的家长会担心,怕孩子把碗呀,碟呀 甩碎!但是相对于孩子的成长,您大可不必这样担心,餐具摔碎了,我们用钱可以买到新的,幼儿自主做事的主动性被我们盟杀在摇篮中,那可是孩子一生难以弥补 的痛!当然在在陪伴着幼儿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富有爱心和耐心。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但是耐心不是每个妈妈都具备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也要 不断的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智慧的妈妈,陪伴并引领着孩子的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动鼓励,使孩子 在探索自己天地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提高独立性,养成自立的习惯,孩子就会在自己走的过程中渐渐长大,逐步提 高自理能力。

 

3、告诉孩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孩子之间常有矛盾发生,当闹矛盾时,要把它视为教育解决矛盾的良机,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幼儿常常在争吵中获得一些人际交往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在争吵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幼儿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是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因为有争执,才显现出规则和道德的存在与价值,才让幼儿意识到它并逐步理解它。这就要求父母不要有偏见,对孩子的纷争不要介入太多。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刚才还闹得不可开交的两个孩子,一眨眼间,又在一起开心的玩得火热。当孩子与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家长所要做的是留心观察,确保不会或不太会产生严重伤害结果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心。若确实需要父母介入,就要问清情况,告诉如何做,并要求他学着重新来一次。孩子就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父母要给孩子成长机会并且相信孩子有能力以他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个好习惯:拥有爱心,学会助人 

 

父 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其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这对于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增进其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益 处。一个乐于助人并能从自己奉献和同伴之间的友情得到满足的孩子,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很高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那些乐观开朗,积极主动,乐于助 人的孩子容易被大家接纳,从而建立亲密关系。而那些郁郁寡欢,冷漠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善于关心别人的孩子容易被别人忽视,排斥。从而走向更极端的一面,不 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1、    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通过孩子自身情感和体验,引导其萌发帮助他人的行为,这 是走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桥梁。比如孩子摔倒之时,妈妈会鼓励孩子自己勇敢的站起来。然后妈妈再去安慰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痛。每个人摔倒都会很痛的,此 时家长可用孩子自身痛的体验来引导教育孩子,那么在看到别的孩子磕倒时,孩子就会想到去安慰照顾他,由关心自己过度到关心别人。我们家长帮助孩子获得一种 善良的心灵。善良是人性中最美,最温暖的阳光。有这样一个用心的妈妈,她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起,就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然后帮孩子把这些好事都写 在本子上,并且记录下孩子做完好事后的内心感受。“今天上幼儿园,我帮老师给小朋友分水果,老师表扬了我,我很开心。”“今 天我看到三楼的王奶奶拿小凳子下楼,我帮她把小凳子拿下了楼,王奶奶一个劲夸我是乖宝宝,我心里可高兴了”。“今天,融融上幼儿园没带水彩笔,我把自己的 给她用了,她谢谢我,并且说以后要和我做最好的朋友,我也很愿意和她做朋友,我以后要多帮助小朋友,那么我的好朋友会越来越多!”诸如这样的好事每天都在 孩子的身上发生。……这样以来,孩子在不经意中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他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令人可喜的是,这个孩子在12岁时,被他所在的城市评为“十佳少年”。

 

2、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父 母要教育子女了解爱的真义,认识与体验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是爱的付出。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在家庭中,父母就是最好的玩伴和教育者,父母可以 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达到教育目的。比如在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精心照顾孩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可以让孩子做爸爸,而爸爸做生病的孩 子,孩子自然会在游戏中模仿生活中的爸爸,去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为孩子忙这忙那,学习关心别人、照顾别人。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好多情景游戏可以做,比如 和孩子一起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先让妈妈抱着孩子上车,爸爸赶紧起身让座,然后妈妈引导着孩子道谢。接下来,爸爸可以扮演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颤颤巍 巍的上车,孩子赶紧起来让座。一圈玩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引导着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让孩子明白我们只有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 当然在家庭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向孩子示弱,给孩子关心我们的机会。

 

3、   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有同情心是不够的,关键是正确的帮助别人,可以为孩子示范,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表演等形式教给一些安慰的话语和方法,使孩子在听、想、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会意识到一些助人的行为和话语,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个时候家长的言传身教可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好习惯:培养兴趣学会学习

   

父 母为了孩子早日成才,整天忙着背这背那,孩子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是教育的失败,如何变厌学为乐学?其实很简单,只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 惯就行了。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父母要根据孩子自制力差,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从强化有意注意入手,帮助 他们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1、保护诱导,满足其求知欲。

 

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动力。随着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产生,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周围环境,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兴趣,他们会摸摸这个,碰碰那个,他们的小脑袋里装了好多问题,这是什么?培养他们凡事动脑好问的习惯,只有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他才有探索欲望,他才能有要学习了解的内在动力。切不可因嫌麻烦就责怪孩子罗嗦,或因其想法荒唐而加以呵斥。 

 

2、鼓励赏识,逐步开发其潜能

逐步提高要求。孩子喜欢提问、探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不满足这是什么,而要知道为什么这样那 是什么?他们还会刨根问底,他们会提出好多的“为什么”等着家长来回答。比如:“那花儿为什么是红颜色的”?“猫为什么会吃老鼠”?等等问题。这个时候家 长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厌其烦的为他解答,有时还需要引导着他自己积极的动脑筋来思考,父母要正确对待他们的问题在引导鼓励的过程中,要告诉 他们,这些问题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来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是马虎不得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要严格,根据孩子的表现,随时进行表 扬和批评,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赏识环境。

 

3、寓教于乐,游戏中成长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讲悄悄话,做小动作,磨磨蹭蹭;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等现象的存在。这些都源于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注意力是最大的学习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幼年时期未能得到正确的培养所致。

蒙特梭利说过,孩子1岁半到2岁时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使儿童掌握事物的细节,在对细小事物敏感期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颗绿豆大小的石头粒、一根细细短短的小线头、一片指甲盖大的小纸屑,丝毫不会引起我们成人的注意,但是都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他们会沉浸其中,把玩半天。

家长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瞬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要处处留意幼儿的细小行为,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当发现孩子对小豆豆等感兴趣时,我们可以给孩 子提供各种豆子,让孩子去捡豆豆,分豆豆,喂瓶宝宝吃豆豆等游戏。如果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怕他会吞食豆豆,对他的安全造成影响,我们不妨把豆豆可以换成 葡萄干,这样既不害怕他误食,有满足了他的兴趣。当他在玩的尽兴之时,我们做家长的切不可因为觉得无聊或者是别的原因轻易地打断他,如果此时打断孩子会把 孩子的注意力从他的思维中强拉出来,还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做事有始无终的不良习惯。

 大 家都知道,玩具是孩子幼年的好玩伴,好多家长在给孩子买玩具时,会毫不吝啬。在我的咨询过程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孩子的妈妈是一个公务员,爸爸是我们 当地派出所的所长,孩子从小只要想要什么玩具,不管多贵,他们都会给孩子买回来。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了,老师反映孩子在大家都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情的时 候,他总是管不住自己,还有,家里的玩具它会随手乱扔。分析原因。就是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无限制满足。专家提示,家长在让孩子玩玩具时,一次不要给他呈现的 太多,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如果给孩子面前呈现太多的话,他会眼花缭乱,玩一下这个没意思了,再换那一个,这样一来,他的专注力不能集中在同一件玩具上,长 此以来,一方面会导致他注意力的缺失。另一方面还会导致他不爱惜东西的不良习惯产生。

 

第五个好习惯:“知”“行”统一,学会诚实

 

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也是经过岁月见证,无数事实验证的一句话,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必先做人。”那么做人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真诚,诚实。要想让孩子今后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

由于幼儿心智的不成熟,他有时会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东西。把想象的东西说成真的。有时会因为做出父母不愿意他(她)做的事,为了避免父母责怪,便说谎话,找借口瞒过父母。对待孩子的说谎,父母要高度重视,加以区别对待。皮亚杰说过:说实话,乃是儿童人格的外部,从而引起主观的和客观的责任感。教育孩子诚实,要先从孩子的小嘴巴入手。对孩子真正的说谎欺骗行为,父母就要积极引导,这种引导要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下面的对话:(妈妈)明明,杯子是你打破的吗?(明明)不是我。”“有一个小朋友做了错事,但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大家还很喜欢他;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明明你能做到吗?”“妈妈,我错了,是我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正是由于妈妈的尊重信任,才使明明说真话,相信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他会诚实地向妈妈认错的。当然,要培养孩子不说谎话的好习惯,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父母必须以身作则。父母如果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孩子是很容易效仿的。     

培养幼儿的健康发展的路是艰巨而又漫长,回报你的将是一份欣喜。玉不琢,不成器,良好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家长持之以恒,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一定会磨成针的。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证明,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养成。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转自: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b_id=173415&u_id=444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