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引导家长应对孩子青春期(沈丽萍)

13年前 [06-29 18:41 周二]

案例回放:

1,            周末,初二的小明放学回家吃好饭就坐在了电脑前。妈妈在看书,爸爸在看报。7点,请来帮孩子补习的家教老师来了。孩子坐在电脑前头也不抬。妈妈提醒了三次,孩子还是无动于衷。爸爸让家教老师回去,起身拔了电脑电源。一场冲突不可避免地来了。

2,            又是一次考试。老师把信息发在家长的手机上,说是退步了几十名。妈妈急了,赶紧问小芳,这次怎么了,怎么会考得这么差?孩子一听说了一句:你烦不烦啊?就走进自己的房间,砰一下关紧了门。家长是跟进也不好,不说又不好,进退两难。

3,            深夜,我收到一条短信:这个孩子我已经带不好了,我该怎么办?原来小峰已经是初二的学生,有一次跟老师闹别扭,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拎着老师的衣后领把老师拖出了教室,举着拳头对着老师喊“你欠揍?”。孩子还和社会上的人员关系密切。爸爸紧张得不行。

4,            小强今年读初一跟着奶奶生活,妈妈在小强小学时离开了家,爸爸在城市工作。今年初,爸爸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谈恋爱,而且承认自己 就是喜欢她。大伯也打电话要弟弟管管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这样的情境可能会在每个家庭里上演。那么当亲子冲突不可避免地上演的时候,我们的家长是否做好了准备?这个很关键!

因为不是每次冲突都会有个不好的结局,而是每个看似危机的冲突其实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是孩子和自己一个个成长的阶梯。主要看我们的家长怎么看待,怎么引导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案例。这样的冲突家长显然没有预料到。所以家长是满肚子的火,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这么不讲道理?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有时候就真的这么不讲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经历这人生的第二次断奶期----心理断奶期。每次断奶都将经历痛苦的分离与反抗。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充满着成熟与幼稚、道德与情感、进取心与自制力、依赖与分离等等之间的冲突,内心激荡着生理与心理的强大能量。孩子向家长发火也是一种心理能力的释放。家长的感觉孩子向父母发火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而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正经历着冲突。向父母发泄是他们下意识选择的最安全的发泄对象。对方是父母,没有比这个更安全了!一般等孩子发完火,孩子是很内疚的,只是这种内疚心理我们家长要善于利用。如果这个时候家长采取的是不理解,进而严厉指责,那么孩子的内疚感会荡然无存,反而为了保卫自己渴望成熟的强烈自尊而进行自卫反击。那么结局可能就是两败俱伤。如果这个案例中的爸妈冷静下来想想,当时不采取拔电源的举动,而是在边上作出姿态,静静等待他主动下网。然后找他谈话,试着问问他就刚才这件事情,他是怎么想的?孩子总会为自己找个理由的。让孩子分析这样做他自己心里的感受、家教老师的心里感受,父母亲的心里感受。我相信孩子是会有所触动的。家长继而提出下一次的希望,孩子接收建议的可能性就有了。关键是让孩子有自己承担后果的心理压力,相信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理的调整。就怕家长先入为主地急以否定,堵住了孩子正常发泄的渠道,让青春期的能量肆意乱撞,终将会撞出事情来。

在亲子沟通中以暴制暴是最不明智的。如果冲突已经发生,家长也应该首先冷静下来。为自己的不冷静向孩子真诚道歉,接着可以说出家长的困惑,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然后听听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从孩子的解释和看法中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说出自己的理由,表达出自己的希望。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要及时,不要让孩子带着忧虑不安或者愤怒的情绪过夜,让孩子带着被理解和温暖安然入睡。这样的话,孩子的成长还会不好吗?我们还用害怕青春期吗?

 

第二个案例是典型的沟通技巧问题。

既然青春期的孩子这么难沟通,家长一定要学好沟通的技巧问题。这个案例里,第一,妈妈的焦虑状态很明显地影响了孩子的情绪。第二,妈妈一开口就是指责,使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孩子情绪失控也就可以理解了。考试不理想,最难过的当然是当事人。有时候孩子的满不在乎只是隐藏自己的脆弱,保护自己的自尊。只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保护好孩子日益增强的自尊,真诚的帮助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听取家长意见、接受家长建议。孩子有了良好的心态,决心要东山再起的时候,家长就等待孩子的进步好了。孩子是不太会辜负家长的信任的,除非家长的信任只是一种姿态。

 

在第三个案例里,虽然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对待老师时的克制状态,但是已经需要引起家长高度重视了。这个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青春期逆反,家长有必要反思自己以往对孩子的家教方式了。这个时候任何说教对这个孩子来说也许已经苍白无力。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解,特别是男孩子血气方刚这一特点,很容易被不健康的但有一定市场的哥儿们义气所吸引。青春期的孩子渐渐地离开父母的价值观,继而开始投奔同伴的价值观,同伴的影响尤其显著。所以交友就成了家长开始头疼的问题。孩子的交往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交往。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每天唠叨交友的重要性,以为只要说了,孩子就会做,这是个很大的认知误区。家长的经验无法替代孩子的经验,只有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了这些,才会让孩子有所感悟。唠叨只会产生噪音,造成逆反,把孩子往外推。家长可以收集一些周围的警示案例,一些好的榜样,在跟孩子一起的时候拿出来讨论,听听孩子的看法。和孩子一起看看电视里的法制教育,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家长针对男孩子的特点,可以尝试改变以往和孩子的交往方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哥儿们,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接近孩子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为了了解和适当引导。

第四个案例里的家长处理得非常好。这位爸爸,首先打电话老师了解情况,看看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再打电话给大哥了解情况,听听他们的理解。然后打电话给儿子,本着了解事情的态度,向儿子了解事情的经过。儿子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确实喜欢人家小姑娘,小姑娘也喜欢他,而且并不觉得自己对待这件事情有什么错。一般的家长可能看到孩子这样“不知悔改”都要被气坏了。可是这位爸爸不这样看。他说,第一,孩子承认自己的事情,有种勇于承担责任的豪气。第二,孩子从小失去母爱多年,从心理学情感补偿的角度看,孩子的表现很正常。第三,其实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恋爱。接下来,家长开始和孩子回忆整个事件的发展,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感受。谈同学的看法,老师的看法,自己承受的压力,谈被撤了班长后的心理感受,谈谈以后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孩子对爸爸说,我确实是喜欢她,但是我以后不这样做了,我要把我喜欢的音乐和绘画学好,把学习搞上去,争取继续做班长。在这个案例里家长的智慧之处一直很冷静,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困然,坚持客观性原则,没有给孩子贴上早恋标签。而是像一个亲人一样接纳孩子的情绪,象一个益友一样引导他看清事情与自己的内心体验,象良师一样传达自己对情感与理性的看法。最终说服了孩子以学习为重,在没有能力的时候放弃承担。化危机为转机,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早恋”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我觉得很多家长没有处理好孩子青春期的亲子冲突,是因为很多家长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盲目地发泄情绪,没有理性地分析事态发展的前因后果,更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帮助孩子满足成长的需要,指引孩子看清自己的行为与内心感受。指责成了唯一的立场与态度。孩子能接受这样的父母的指导吗?当然不会!

还有一些父母确实是没有这样的育儿素养,感受了自己的力不从心,如果这个时候再去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有点远水近火的味道,但是偏偏摆出一副权威者的姿态来,教给孩子这样那样,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在孩子的青春期,感觉教育子女有点力不从心的家长不妨尝试着示弱。多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但是别忘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往往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我始终相信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孩子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仅仅是因为没有经验。

我认为青春期家长引导孩子的健康状态,一种是让孩子崇拜家长,家长做孩子的引领者,引导孩子探索人生的美妙与意义;另一种就是示弱,让孩子引领家长,在家长的赞美声中,在不断的成长锻炼中,使孩子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