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聪明家长切忌“唠叨”(转自高虹)

13年前 [06-24 11:42 周四]

聪明家长切忌“唠叨”

 

文:高虹

 

前段时间,一首《妈妈唠叨之歌》红遍网络。作者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她为了照顾三个孩子起居,天天唠叨不停。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妮塔灵光闪现,她将自己每天常絮叨的话写成歌词,配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威廉泰尔序曲》唱了出来。当这首歌被放到网上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网友表示,这首歌写得“太真实”了,也十分有趣。

《妈妈唠叨之歌》的歌词是:“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子,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啊?别忘了叠被子……”3分钟的歌曲唠叨了800多个字。天呐!多么可怕的一个喋喋不休的妈妈!这首歌一出场,满堂笑声,可见这是大家公认的妈妈的形象。

原来全世界的妈妈都有爱唠叨的通病,那么孩子对家长的唠叨持什么态度呢?

 

请看两则真实报道:

2006年9月一调皮男孩为了“报复”妈妈对自己的唠叨,居然玩弄恶作剧将强力胶水涂抹在妈妈的嘴唇上。结果,妈妈不得不在家人的帮助下来到医院进行“解封”

2009年9月,著名商品交易网站eBay上出现了一条“雷人”的交易信息,英国10岁女童佐薇嫌奶奶唠叨烦人,把自己61岁的奶奶公然放到网上拍卖。拍价竟然达到了2.05万英镑(约合22.37万元人民币)。

两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从中不难看出,对于家长的唠叨,孩子们相当反感。

 

再看一则调查数据

2009年10月29日,“家长版”在天津市63中学及南开区华宁道小学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有关“你喜欢什么样的家长”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父母的唠叨最让孩子厌烦,其次是父母的观念陈旧。在“你的父母唠叨吗”的一项调查中,有51.5%的小学生、68%的初中生和72.4%的高中生表示父母很唠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讨厌父母唠叨的指数也在不断上升。在“如果可能,想不想换一下父母,你最想换谁,为什么”的调查中,有12%的同学选择想换父母,想换妈妈的原因大部分是“嫌妈妈太唠叨,会打骂我。”

通过此调查报道可以看出,让孩子最烦心的是“父母唠叨。”看来“唠叨”成了孩子们口诛、笔伐、恶作剧的对象,值得家长们深刻检讨。

 

为什么家长总爱唠叨?

过度关爱-----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把握爱的尺度。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小不点,事事不放心。对孩子饮食起居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天冷怕冻着,天热怕晒着,出门怕撞着,在家又怕上网,于是不断地叮咛加嘱咐,不厌其烦,没完没了。

过高期望-----孩子身上寄托了父母所有的希望,有的父母甚至要把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简单而理想化的“位移”。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便会为了加强督促,不自觉地开始了苦口婆心地“强化教育”。

错误思想-----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骄横、任性、唯我独尊。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言语教育根本不起作用,又没有更好的方法,于是错误地认为,遇到孩子不听话,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只要自己多说几次,他们总会听进一些去吧。

 

专家如何看待唠叨?

亲子冲突的主要原因:听多了家长单调重复或是指责埋怨的话,孩子大脑里就产生了一种抑制成分,从而会让孩子竖起一道心理屏障,想方设法躲避,内心开始抗拒家长,要么懒与家长交流要么就是与家长顶嘴,吵架。就算无奈听从家长的话,内心也会产生抵触或怨恨情绪,使得亲子关系疏远或恶化。

孩子不自信的根源 有的家长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将工作压力,不满情绪发泄的孩子身上,任意唠叨、指责孩子,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问题。这种负面情绪不利于养成开朗的性格、宽阔的胸怀和积极的处世态度。

扼杀责任感的凶手:家长过度的关心,不住嘴的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心想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身边事。因而缺少了一份责任感,一份自立感,会变得懒惰、散漫。出现问题,自然会将责任推到家长身上。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很难独自料理生活。

 

专家建议:学会有效沟通,终结“碎碎念”

放稳心态:在教育孩子中,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孩子终归是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家长要怀一颗喜悦心,等待孩子成长.允许他犯错,并给他改错的机会.平和心态与孩子一起成长,任何急躁与不耐心只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阻力。

尊重需求:尊重孩子成长的独立需求,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自由,或是总代替孩子决定事情,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会自觉自愿去做事情,那么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很高,根本就不需要父母的过多的提醒和催促。

★善于倾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打断,听他们把话说完,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并提出适度期望。互相交换意见,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运用语言艺术: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留有余地,这样更能激起孩子的想象的火花,好奇的思想,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更主动的交流,有利于敞开心靡,和你交心,与你为友。

 

 教育孩子要掌握好“火候”和“分寸”。该放手时要放手,该住口的就住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择机而教,然后辅以具体的指导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聪明的家长切忌“唠叨”,达到“无为而治”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