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初中学生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李颖

14年前 [03-21 11:57 周日]
《初中学生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李颖
 
 

       孩子一进入初中阶段,就会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中国的传统,使我们更注重学习,因此出现压力大、逆反、厌学、与家长发生矛盾、电玩迷等等一系列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长、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管理孩子所致。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首先

一、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1.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生是介于童年期和青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少年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其脑重已为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4至20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5至6岁之间,第二个发生在13岁左右。

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少年时期,由于神经发育不时很健全,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

 

性发育开始成熟,生理的变化,由于我们国家传统的观念,对性呈现封闭,使得孩子们对此特别敏感,性角色意识增强,在异性面前常有不自然的羞涩感,同性别之间的群体活动增加,而异性间的群体活动则相对减少。

2.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从认知方面,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的开设增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更加完整,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明显增强,其学习迁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兴趣和方式的差异变得明显,学习上的个体倾向性开始显现出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的人或事,往往是以“成人”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独立的评价和见解。 “成人意识”的产生,是少年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对象,除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也注意自我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往往会对他人的干预以执拗的态度予以反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情感方面,由于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注意力及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波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忽而表现出充满激情和冲动,忽而又表现得悲观和失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所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

在意志方面,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付出意志努力。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求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在此阶段孩子们还存在着下列心理矛盾:(1)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  进入少年期的孩子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有了“成人感”,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自己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关系。这种心态在心理发展上被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即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然而,他们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依赖,可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让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致于他们越想摆脱依赖,越离不开照料和帮助;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少年还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自我矛盾”,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社会成熟程度较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迟缓,尤其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常常碰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他们在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式的方法对抗父母或成人,故意与成人“唱反调”,或者采取不理采,无所谓的态度。(2)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进入少年期的孩子心是向成人关闭着的。这种闭锁性是进入少年期孩子的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因此,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房间,单独用的书柜或箱子,有的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日记本加锁。他们在关闭自己心灵的同时,又特别渴望理解、觉得与家长教师之间总是“话不投机”,觉得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使少年们常常感到苦恼,甚至抑郁和焦虑。

二、家长引导孩子的学习一些方法

1.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家长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长大啦,可以承担责任啦。因此您与孩子是平等的,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家庭的管理及建设。

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一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对于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不粗暴地予以否定;二要家里的一些重大事情要让孩子参与,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体现自我,树立起责任意识;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关系;可以开发其思维;可以使孩子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三要创造快乐环境,特别是在早晨要轻松愉快,早晨快乐,一天快乐,快乐可以促进思维,促进人的身体发育。四要父母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拿主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减少依赖性。当孩子断然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所能产生的后果负责。这样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骚。英川6岁时愿意学钢琴,父亲也希望他能学一门乐器,以提升生活品质。在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后,父亲告诉英川,学钢琴跟学别的本领一样,都是有困难的,你再考虑一下,明天早上告诉我。一旦学了以后就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英川作了承诺。两年以后,英川对每天的练习厌烦了,流露出不愿学的情绪,父亲跟他谈心,并激将他:“当初你可是答应过我的。我们是男人哪,答应了的事,做出的承诺是一定要努力去实现的。”此后,这个9岁的“男人”发奋努力,现在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了;四是家庭多组织户外活动或体育活动。

2.寻找且培养孩子的兴趣点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基点,也是其动力。所有的名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源于他们对此的兴趣和不懈努力。

爱迪生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人。爱迪生的成就归结于他母亲对她兴趣的挖掘和培养。爱迪生小的时候很淘气,不好好念书,老师非常不喜欢他,甚至曾经用皮带狠狠教训过他。因为他在学校的表现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且总提出许多“荒唐”的问题,考试成绩也非常差。最后,老师干脆把他赶出了学校。幸运的是,爱迪生的母亲是一位明智的母亲,她发现爱迪生的学习与其它孩子有所不同,他好动,动手能力很强,不喜欢死记几条框的东西,于是母亲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她把教育和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游戏,让爱迪生在游戏中去发现问题,去学习知识,爱迪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出来,以至于他的母亲很快就无法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但是,母亲激发出的这种学习热情持续了一生,爱迪生继续学习、探索和实验,最终成为最著名的自学成才者。他一生中完成了1093件发明,而且大部分发明都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产品贡献给了社会。

其实很多自学成才的人都是在自己的兴趣上得到极大的发挥。

寻找且培养孩子的兴趣点:一是鼓励孩子多做事情,只要是孩子利所能及的都要孩子亲自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其兴趣点(我的一个学生,在初中极其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很懒,于是进入初中后,建议家长首先从做家务开始,发现他的审美和空间感很好,于是鼓励其学建筑,后来孩子在建筑上很有成就);二是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在此锻炼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各种能力(小楠在初一时学习一直处于中游偏下,在一次外语单词的比赛,他获得班里第一,发现他对外语有一定爱好,于是鼓励其努力学习,继续参加市级及省级比赛,一次次的成功,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使他的学习一路直上,在中考中以学校第二名成绩考上重点高中);三是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以此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四是鼓励孩子多讲(我儿子小的时候对语文不感兴趣,也很差,我就有意识在吃饭或空闲时间让他给我讲古文、成语、讲看过文章的感受,使他有成就感,后来语文成了他的强项);五是经常用暗示的方法,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的目标,发现不了自己的兴趣时,我们可以经常采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学习产生兴趣。六要正确地引导,每个孩子都有在他看来重要的事情,可以把这种兴趣和他当下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让他对于学习的价值有个亲身的体验;设置合理并且略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不断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避免他因为感到难以胜任而退却甚至放弃,逐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到知识本身上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接触到一些学科概念,让他理解其中的含义,获得情绪上的成功感,这样他就知道了怎样上课,每天该做些什么,进一步增强学习情绪,形成良性循环,

3.引导孩子学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结果。养成事事计划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益。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因此要注意不能教给孩子制定计划或替代孩子制定计划,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学习定计划。一是从生活如手,每天一起来或在前一天晚上,可以让孩子制定一天的计划,此时家长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与孩子协商;二是让孩子对家庭一年的经济做计划,使孩子有主人翁意识,培养经济意识;三是让孩子制定外出活动计划;四是鼓励孩子制订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在计划中一定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且有玩的时间。所有的计划要一家人一起监督执行。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4.引导孩子形成好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初中阶段是孩子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趋于完善,习惯的形成是关键期,但此时不在是家长培养习惯的最佳期,而是孩子自我完善习惯的最佳期,这时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自我完善。怎样引导孩子形成习惯?我认为,一是要让孩子明确形成好习惯的作用,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

肖恩·柯维,现任弗兰克林柯维公司的零售商店副总裁,该公司为世界顶尖的时间与生活管理的权威之一。肖恩·柯维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是给予青少年心灵的一份真正礼物,不论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这本书都能给你带来希望。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处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确认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标。

     习惯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优先顺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习惯四:双赢的想法,抱着人人都能成功的态度。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真心诚意地倾听。

     习惯六:协作增效,协同工作成就更好的业绩。

     习惯七:磨刀不误砍柴工,定期让自己得到休整和充电。

     习惯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称之为“个人的成功”。习惯四五六涉及感情关系和团队工作,可称之为“公众领域中的成功”。在成为称职的团队一分子之前,你必须首先完善自己的个人行为。而习惯七则是让自己得到休整恢复的习惯,它支持着其他六个习惯。

二是协助孩子形成好习惯,帮助孩子要坚持。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成长“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前,又总具有某些回归的本能。因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坚持到坏习惯上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不要唠叨、发脾气、说教、,而是适时提醒,要诚恳、和蔼)。

三是家长要坚定。家长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每次朝向目标的行动,都得当机立断,坚持不懈。短期目标达到以后,可以回顾孩子所取得的“成果”,再订下一步目标,以利再战。 还要预防反复的发生。

四是以身作则,给孩子作榜样。孩子好的习惯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要想让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学习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则更好。

5.以欣赏的态度面对孩子

激励是最好的兴奋剂,欣赏表扬是激励的基础。你只有不断地找到孩子的优点,你才能欣赏孩子,才能激励孩子,这不仅对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优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励,天才也需要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如果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承认,天才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枯萎。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

家长留言:(如何寻找孩子的优点)

老师的办法可真好用呀,我和孩子关系的转变也是源于寻找她的优点,女儿一遇到作业多的时候或者难题的时候,她就很生气或者不写作业了,以前,我就很不理解给她讲道理,:“遇到难题是好事,你能不断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没什么”可女儿依然不高兴,还是不想写作业,我的心那个急呀,可那次,我摸着她的小手,微笑着说:“女儿,妈妈很理解你的感受,面对难题,你很着急,这说明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想努力奋进的孩子都这样着急,那么先玩一玩,做个你喜欢的事,然后再回来写作业,好吧!”并亲了亲她的额头。女儿居然,没有去玩耍,而是带着一种很幸福的眼神去写作业了。那一刻,我的心就甭提有多高兴了。

每个孩子都有很多的优点,它们都很可爱,只是我们以欣赏的态度去观察他们,你会发现孩子们都很优秀,,在你欣赏的眼光下孩子们会努力,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6.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建议您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做父母的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自信。放手大胆的让孩子做每一件事;第二当孩子面临一场考试或一场比赛出现情绪低落等状况时,家长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第三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第四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当的给于帮助,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开导,使孩子相信有时坏事会变成好事。使孩子在努力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第五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总之,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作为家长切记不能出现一下行为:

1.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喋喋不休地抱怨、批评、指责,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经常训斥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看到孩子的缺点,经常用严厉、粗暴的语言指责批评孩子。

3.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以高分标准、高名次地要求孩子。

4.盲目增加学习时间和课业负担,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打疲劳战和消耗战。

5.在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6.对孩子不放心,经常监看孩子,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孩子就是一本书,是一本在变化的书,做父母的也许今天读懂了,但明天未必一定读懂。因此称职的父母应该不断地学习,一辈子读孩子这本书,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