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转)

13年前 [09-06 20:45 周一]
心援网家庭教育专家提示: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应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亲情之爱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春阳。

        父母之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如果说家是心灵的港湾,那么温馨的爱就是宁静清澈的海水,抚慰着正在成长的稚嫩的心,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家庭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家人相亲相爱,和谐美满,营造一个充满亲情和蔼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心是小草,亲情是心理健康成长的阳光,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家庭的爱如阳光,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需的各种元素都蕴藏其中。缺少爱的家庭是荒漠,心灵之草难以生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因为缺少父母之爱的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另外,父母笑对生活,诚以待人,心态积极乐观,精神昂扬振奋,人际关系和谐,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家庭尽心尽力, 将会给学生的心灵注入无穷活力,将会让学生学会笑对生活。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自然会育出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心灵,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心灵自然是健康的心灵。

转变观念,要切实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受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支配的。心援网家庭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在以下几方面应该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人才观;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子女观;正确的健康观。要了解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努力遵循以下几点:

(1)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2)为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是提高孩子自立能力的前提;

(3)与孩子平等地交往与沟通是增进相互了解、改善亲子关系的基本条件;

(4)增强、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诀。

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家长应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和艺术,如: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艺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与艺术;培养广泛兴趣爱好的方法与艺术;培养孩子健康情绪与情感的方法与艺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艺术;提高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方法与艺术;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培养孩子交际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有爱无教,爱不得法,教不得法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应有耐心、和蔼可亲。不要一看见孩子做错事,就大发脾气,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父母情绪不稳定,焦虑。时而高兴,时而发脾气。对待孩子的态度以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变化,自己心情好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一笑了之。情绪不好时,即使孩子很好,也会冲着孩子发脾气。所以教育孩子的态度不能因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打是疼骂是爱,这些陈旧的观念必须改变。严厉的呵责,粗暴的体罚,都会对学生心理构成伤害,使学生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性格孤僻,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家庭教育的优势就在于亲情和慈爱,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学生成绩不好犯了错误,家长发火打骂首先是自身心理不够健康,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微笑着和孩子分析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孩子才会拥有健康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失败与错误。

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并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家教的成功体现在父母能够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必企图改变和强行塑造孩子,而在于能够进行交流和协商,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爱护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特性,促进孩子的个性”是父母的天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与孩子对话的前提,也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谈得上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父母大多只问学习问成绩,谈同学谈老师,谈对社会现象的困惑,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心不在学习上。应该说家长对教育的急功近利阻断了和孩子的交流,失去了走进孩子内心的大好机会。最后,孩子和自己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抓住机会和孩子交心,在交心中像春雨一样悄然无声的润泽孩子的心灵,完成对孩子的心理教育。

        一位美国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获得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谈呢? 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孩子专致于学习和娱乐时,父母的谈话可能不受欢迎,这时谈话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只有当孩子空闲时,才比较愿意交谈。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大部分父母都觉得孩子比自己重要,可他们又习惯性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用体贴入微的理解代替“谆谆教诲”。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和感受是多么合乎情理。

 

 了解心援网“家长学堂”家庭教育课程:http://www.chinahelpnet.com/GenearchSchool/index.aspx?sideline=4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