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困 惑(张功领)

13年前 [09-12 21:30 周日]

  

/张功领

不知道怎么拯救自己了。

学习家庭教育后,感觉终于找到了十几年来上下求索的人生定位,心里平静了,坦然了。做教育,做最基础的教育,做能够以微薄之力发挥作用的教育——家庭教育。

激情过后是朴实。真正接触家庭教育后,体会到了两点:一是家庭教育是博大精深的,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二是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是极其重要的,同样是任重道远的。虽然老是感觉自己很渺小,但决心和信心却没有动摇。

但没有一点准备却悄然而至的一点是:对自己当下的工作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做了。

教了十几年的学,虽说业务不是很好,但一直是在进步的,还经常陶醉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之中。每当上完一节自我感觉很精彩的课,每当头昏脑胀的批完一次作业,每当看到有学生考了高分,进了好大学,即使劳累,即使枯燥,即使平凡,也常常会有一丝成就感。但现在却是负罪感,越来越重的负罪感。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有灵性的,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上帝自然的恩赐,是以后生活幸福快乐的保障。这些以前也知道,但往往是只挂在嘴头上,却没有真正思考,因为那时唯一的想法是工作是神圣的,考上大学才是硬道理。

真正想过以后才明白,我们的辛苦到头来是为了扼杀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的发展,按我们的预定的规则来打造没有孩子们自己所谓“成功”。

我是教语文的。目前语文高考的主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看看我们是怎么教学的吧。

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现代文,古代文;论述类,文学类,应用类。能读懂用母语写作的文章,这应该是作为中学生的基本能力。但怎样才算读懂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是上大学时老师交给的基本鉴赏原则,也就是说阅读具有创造性,个体读者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是不同的,这是事实,也是科学。但在教学中这些都是用不上的,是没办法给学生说的,因为高考的阅读题答案都是有标准的,有得分点的,不按照标准答题是得不到分的。每当看到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拟定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该怎么给他们说成了很痛苦的事情。痛定思痛,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只能告诉他那样理解是不行的,你得这么想才行。现在看来,那不是在毁坏孩子的前途吗?

记得几年前某个媒体登载了这样一件事,某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选用了当代作家的一篇文章作为考题,考试结束后,有人拿考题让这位作家来做,结果作家的答案硬是没及格。后来又接连看到这种类似的报道。所以听有关人士说,现在出题的人在选作为考题的作品时,都选用已经过世的作家的,无论怎么考,他们都不会站住来“找茬”,这点是放心的。

再来看看写作吧。这些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在引导孩子们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应该说在命题上走出了那种“假大空”的时代。

但具体的作文教学是怎么的呢?这要从高考批卷说起,看看下面一位老师的感言就明白了。

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电脑会自动显示),去年我同事所在的作文评改小组评改最快的教师平均每篇作文只用了17秒!其他题目的批改就更是快得惊人,甚至吓人。去年我就碰到一位,语文17分的现代文阅读纯主观题,到最后最快的教师平均每份卷只用了5秒多钟。而改完一份作文或现代文阅读大题,至少必须敲击6次键盘,那思考的空间还有多大?高考评卷工作组对评卷人员工作的考核主要看评卷速度,每小组最快的前三名分别获得省、市等不同级别的。在一定程度上,你越是认真评改,加扣分有时距离电脑自动显示的平均分就越远,你被自动退回的试卷量就越多,你的评改速度就越慢,每天公布的评卷进度表就更让你难堪,你就越有可能受到评卷小组长的批评。所以,评卷者往往到第二天就掌握了机器评卷的窍门,闭着眼睛往平均分打,速度是又快又好!至少,这一点是我评卷用餐时大家交流的真实而又无奈的心得。”

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师们自然有相应的对策。各种作文的模式是规定好的,素材也是提前加工好的,甚至要印发一些典型的范文,优美的句子,背下来,考试时直接用上,还美其名曰“带着镣铐跳舞”。典型的“现代八股文”!这种训练写作的方式哪里还有孩子们的自由创作、才情展示呢?这不是在扼杀吗?

难怪钱老的“世纪之问”连我们的总理也答不出来!

遵守这种规则,是害孩子;不遵守这种规则,也是在害孩子。

不想当老师了。

怎样才能救救孩子呢?

谁来点化我该怎么去做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