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改革,家庭先行(张功领)

14年前 [04-06 19:33 周二]

教育改革,家庭先行

                   文/张功领

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从普通百姓到国家总理,从百岁老人到懵懂孩童都在谈论着教育的弊端。但人们往往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社会,寄托于国家教育制度。

诚然,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合于人才培养的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制定纲要,征求意见,以期有大的突破。但我们应该看到,就我们这么一个发展存在巨大地区差异的国家,改革的路子还会是漫长而曲折的。想在短时间内改革的合情合理,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其实,回想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还是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的。但结果呢?孩子们的书包是越来越重,眼睛上的“瓶底”越来越厚,教育的恶性事件越来越频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呢?笔者认为,除了教育制度的弊端外,我们的家庭在教育孩子上也充当了帮凶的角色。

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吧。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本该享受天真烂漫快乐童年的孩子们,却像领导赶会议一样疲惫的去参加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特长班”“兴趣班”。苦了孩子们,乐坏了借此机会大捞一把的办班着们。是谁成就了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不止的“办班热”呢?是谁剥夺了孩子们享受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这就像人们对贪官态度,一方面是深恶痛绝,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做着成为贪官的梦想。

学习,高分,上名牌大学,家长们认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有出息,人生才有希望。反复唠叨,物质引诱,严加看管,甚至棍棒伺候。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下,拿不到高分的孩子,没有理解,没有宽慰,一个个众叛亲离,不得不走向“网吧”这个“人人平等,唯我独尊”自由世界。这能怨我们的的孩子们吗?他们本来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啊!

在我从教这是几年里,有太多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学习压力过大而走向放弃,走向堕落,甚至走向犯罪。

一味追求高分,追求好的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幸福吗?这样是在爱孩子吗?看看孩子们的现状我们就明白了。

笔者在某区重点试验小学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负性压力事件发生比率最高的前10项分别为:1、考试考坏了(79.4%);2、忘记带作业、课本或文具(67.9%);3、爸妈拿别的孩子与自己比较(65.6%);4、与同学发生摩擦(61.4%);5、爸妈说我成绩不好(60.2%);6、看到或听到残暴事件的报导(56.6%);7、爸妈和我意见冲突(95.8%);8、学习成绩不好(51.7%);9、爸妈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51.3%);10、上下学交通混乱(50.7%)。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此年龄段的儿童中,令他们感觉到压力的事件中,有3项(30%)直接属于学习方面,有4项(40%)属于亲子关系方面,有其它方面的有30%。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又至少有2项间接与学习有关,另两项间接地与学习有关,因此,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压力中,至少有50%来自学业方面。另一方面,在亲子关系中,至少50%(也可能100%)与孩子的学习有关。由此可见,学习确实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压力源,父母在这一压力源的形成中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难怪三年级的孩子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奶奶一样“退休”,因为“退休”后就不用去上学了。最近很多各地媒体频繁报道育人的恶性事件,大多是与孩子学习压力过大或者是因学习和父母产生矛盾引起的。

看了李银河的博文《我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很受启发。文中写到:我对壮壮的培养目标是两个,一个是要做一个好人,包括要有礼貌,要善良,不能骂人,不能打人,不能做坏事;还有一个是做一个快乐的人,不要生气,不要总是不高兴。按照他的能力,将来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目前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厨师,更细的专业是做点心。如果这是他的最爱,就让他上烹饪学校。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快乐自由的成长,这既是对孩子独立个体生命的尊重,更是奠定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础;爱孩子就要从孩子实际出发引导锻炼,因材施教,真正培养出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

因此,要减轻孩子的负担,优化孩子成长环境,首先要从父母做起:观念要改革,心态要摆正,方法要恰当,素质要提高。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社会、学校一些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做法,如“办班热”“高分热”等,家长要实事求是的辩证分析,适合孩子的就去做,不适合的坚决保护好孩子免遭其害。我们也许不能彻底改变这些现象,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做到这些,教育改革的坚冰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