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顾晓鸣)

13年前 [05-13 00:12 周四]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顾晓鸣)
[ 2010-5-12 22:55:00 | By: zhy28 ]
 

 

前言:原址中的文字与《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中的序言略有不同,闫岚老师根据录音(读的是书中的文字)做了补充或改写。

                  作者:顾晓鸣

进入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后台,看到一则家长留给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悄悄话”,看看并不“机密”的内容,就转发出来,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

 

家长的留言:

您好!我在68回复过一篇关于打孩子的想法,谢谢您的开导!其实我的童年很幸福,父母把我当成手心的宝。问题的根源在现在的生活,可能是您所说的第二点吧。我现在觉得生活好象看不到希望,所以心情一直很烦躁,当儿子有点不听话时 ,我便不能控制自己,暴跳如雷,有时甚至狠狠得打他,像疯了一般!如果哪天我心情很好,跟儿子有说有笑的,儿子就会搂着我开心地说:妈妈,你今天心情很好吗……

 

看了这条留言,一是为这位家长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困惑表达出来而高兴;二是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家长们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这使我不得不想到作为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到来后,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都交织在一起,如同大浪陶沙,一些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聪明和才智,再加上机遇,没有沉沦下去;一些人由于起点低,由于社会的不良结构,而成为社会进程中的“弱势”群体,这些人不得不付出几倍十几倍的努力,为的是能够生存下去,为的是能够生活的更好些。

   

这让我联想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为什么问题如此之多?中国当今的父母为什么如此难当?追究其社会根源不能不说中国相当一部分父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上,心态自然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源于社会的不良情绪自然或多或少地转嫁给孩子,转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对家长们出现的种种问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要多从关怀家长们的生命出发,来化解家庭教育深层次的矛盾,万万不能把家庭教育咨询和家长学校办成“惩罚家长的场所”。

    作为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只能是在引领,在为广大家长提供帮助,而不能背负沉重的“万能”的负担。

世界谁主沉浮?还要靠我们家长自助自救,对此我们别无选择。

 

自助,就是要拿起改变自己命运的武器。当我们这一代人机会不再多的情况下,我们的家长要为下一代人的努力而创造机会。

在未来的上百年间,知识改变命运仍然是一条定律、一条真理。而我们能做的正是这一点,因为社会还没有失去公正公平,至少我要说在高考这一问题上为我们每一人都创设一个相对平等的机会。让下一代赢得这样的机会并不难。如果说难,我认为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多少人并不是输在学校教育上,而是输在家庭教育上。就如同上面家长留言的例子,如果家长不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如果家长经常把这些来自于社会的不良情绪经常转嫁给孩子,如果家长都没有风度,如果家长都使用的是没有教养的方式在教育孩子,试想所教育出的孩子能有教养、能有风度吗?!即使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会被教育坏的。说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靠家长掌握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自救,就是当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善于向专家和指导师求助,要善于与相同命运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要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学会向孩子学习,看看孩子眼中的合格的家长是什么,恐怕就是我们家长要努力的方向。

自救还要求我们在遇到困难后不要放弃孩子,要多反思我们家长自身存在与出现的问题,从改善我们自身的问题开始,来化解家庭教育矛盾,来帮助我们自己和孩子共同摆脱困境。

 

让知识成为改变孩子的命运,我们能够做到是帮助自己和帮助天下更多的人——共同来打造一个一流的家庭教育。打造一流的家庭教育并不受我们的文化高低和所从事的职业所影响。在这一点上,每一个家长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

希望家长们对此要有足够的信心,因为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就在您身边,因为倡导公益为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人才就在您身边,您没有理由在家庭教育上落伍于时代,更没有理由您在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的成长上落后于孩子的成长。

 

让我们更多的家长跟上这个时代,因为有了“中华家庭教育网”这一开放式的资源库,因为有了“中华网上家长学堂”,因为有了“中华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因为我们有了这本集时代性、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因为有了一所足以改变您家庭教育知识结构的“全国家庭教育函授大学”。

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您打造一流家庭教育的工具和武器。同时,我还要办好中国收费最低的、质量最好的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为推动中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文章原址:

u/gxmgxm/archives/2007/2007611173056.html

 

 u/4983/archives/2008/2008814165139.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