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生命破茧成蝶----记“中学生掐母”事件的反思(转高虹老师)

14年前 [12-22 20:36 周二]
让生命破茧成蝶----记“中学生掐母”事件的反思(高虹)
[ 2009-12-22 15:28:00 | By: 心灵成长中心 ]
 

让生命破茧成蝶

 -----记“中学生掐母”事件的反思

 

 

   黑字:视频整理内容

   蓝字:互动内容

   绿字:事件的反思

 

 

故事发生在广州的汕头市

081月份的某一天,汕头市某小学任校长的林妙香女士接到儿子阿凯老师的电话,让她赶快去学校一趟,看看她儿子写的作文,林妙香火速赶到学校。老师留的作文题目是“冬天”。儿子写的是什么呢---“汕头没有冬天,既然老师让写,我就写汕头没有冬天。”短短一行字。妈妈一看就火了,这不是成心跟老师做对吗,拿过本子就把这一页给撕掉了,心想要好好的给儿子上一课。没想到的是,儿子一拍桌子“腾”的一下站起来,然后用双手紧紧的掐住了妈妈的脖子。并大吼一声:“我忍受你们这些老师太久了,今天我非要掐死你”老师们被这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眼看就要出人命了,赶紧过去帮忙,可是阿凯的手掐的死死的,林妙香泪流满面的问儿子“儿子,你真想掐死妈妈吗?”阿凯面目狰狞地说,“我就是想掐死你”。妈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会当着这么多老师和同学的面说出这么让人寒心的话,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她的心都碎了。

在场的老师连哄带劝,好不容易才让阿凯松下手来,可是阿凯还是恶狠狠的盯着妈妈,嘴里不停的说“我受够了,我再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妈妈彻底崩溃了。她搞不明白儿子这是怎么了,阿凯以前一直很听话很乖巧啊,现在为什么变得如此冷漠无情,非要至妈妈与死地呢?

 

故事讲到这里要跟大家互动一下:

就这一段故事,评价一下母亲的做法。

 

林妙香不尊重儿子,当着众人的面给孩子下不台,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重,自尊心受到伤害后,做出疯狂的举动。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让你好活,然而阿凯竟然对自已的亲生母亲下死狠手,他的孝道何在呢?

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百善孝为先”。《弟子规》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其中“首孝悌 次谨信”的意思就是: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言行、诚实守信。可见孝道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古书《贤文》里讲“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小乌鸦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在父母年迈不便活动的时候,自己把觅来的食物一口一口的喂给父母。小羊为了报答父母呢,则是跪着用自己的乳汁来养活年老的父母。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动物尚且知恩图报,何况我们人呢?

母亲千错万错,做儿子的也不能掐死母亲啊。阿凯为什么如此大逆不道呢?难道他对母亲有什么深愁大恨?

下面继续听故事:

林妙香,是个有着20年教龄的老师,担任汕头市某小学的校长工作。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老公长年在外地做生意,回家的时候很少,儿子的教育一直是她来承担。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一直表现不错,老公也非常放心林妙香的教育。

这件事发生以后,老公日夜兼程从外地赶回来,把儿子劝回家,儿子到了家就向妈妈承认了错误,跟妈妈道了歉。问他要掐死妈妈的原因:他说妈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撕了自己的作业本,让他觉得十分没有面子,所以就失去理智掐了妈妈的脖子。

事情总算过去了,阿凯虽然痛快的认了错,但是从那以后,林妙香感觉儿子的心离她越来越远,母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让林妙香最痛心的是:儿子再也不叫她妈妈了。

儿子的变化实在让林妙香接受不了,她夜夜失眠,感觉天要塌下来了,这些年一直都是她在苦心经营的家,现在却充满了火药味,仿佛点火即着,以往的温馨都哪去了?她想不通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思来想去,林妙香想到了半年前,她为了儿子将来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有一个好的前程,不惜花费人力财力,千挑万选为儿子选中一所私立学校,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去,于是她硬是逼着儿子去上了学。可是进了学校后,儿子不思进取,经常逃学,而且迷恋上的飙车。他缠着妈妈给他买一辆摩托车,林妙香和丈夫断然拒绝,为此,儿子第一次动粗口骂了自已的妈妈。林妙香痛苦的回忆着,她感觉是因为这些事,儿子开始变了。

 

互动:在这一段故事: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母亲林妙香:家长专制思想严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无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不听取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择校问题是采取独断,强迫的方式。

儿子阿凯:严重青春期叛逆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阿凯的种种叛逆行为都与母亲的家长专制有关。

 

 

让我们继续听故事:

 

林妙香终日以泪洗面,儿子的叛逆行为成为她和老公关系的导火索,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甚至闹到了离婚。家庭质量一日千里急剧下降。更让林妙香生气的是,看着他们吵闹,儿子竟然无动于衷,好像不关他的事一样,面对儿子的冷漠,林妙香被激怒了,她走过去治问儿子,可是儿子却一甩门,离家出走了。

林妙香找遍了全城能找的地方也没有找到阿凯,当她拖着疲惫的双腿沮丧地走到自家小区,发现儿子正跟小区保安在一起。林妙香又惊又喜,拉着儿子回家,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宁愿站在寒风中冻得浑身直打哆嗦。林妙香又急又气,眼前一黑晕倒在了地上。

当林妙香醒过来的时侯,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儿子就守在旁边,她一把拉过儿子的手,对他说“儿子,你为什么这样恨妈妈,是妈妈哪里做错了吗?”看着妈妈那么痛苦与无助的眼神,阿凯终于敞开了心扉:“我从小到大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忍受,什么事情都是妈妈一手安排,没有自由和权利,我就像一个犯人,你说什么我就得做什么。”原来在阿凯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他精心规划了一条人生道路,儿子的一切都是她一手包办,连选择朋友都要经过林妙香的审查。可是友谊是不能包办的,所以从小到大阿凯没有朋友,他变的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沉默。而这种沉默却被林妙香认为是她教育的成功,孩子听话乖巧是对她教育的认可,可是这一切无形中给阿凯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这压力越来越沉重,直到不能负担!

孩子讲这些话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说,妈妈,你根本不知道我心里想什么,我觉得你太不理解我了,我非常痛苦!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总算晃然大悟了,“阿凯掐母”的动机根源终于找到了。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啊。

     原来母亲一直把孩子当成自已的私有财产,不尊重他成长中的需要,强行把孩子的一切包揽下来。就像一部电影中的编剧和导演,唯我独尊,指手划脚,可怜的孩子却像一个蹩脚的演员,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身份与生存方式,甚至连生死都由导演一手操纵。而阿凯的童年就是在这种灰暗中渡过,没有发展自己兴趣的权利,没有选择学校的权利,甚至没有自主选择伙伴的权利,大家试想:没有朋友没有友情的日子是多么的压抑和孤单啊?

也许这些,在阿凯幼年的时候体现不出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青春期,当他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急剧增长后,他再也不满足妈妈强行安排的生活,他渴望理解与尊重,崇尚自由与平等。在妈妈以爱的名义下为他包办一切的时候,他内心的不满与叛逆情绪越积越多,就像一个被无限充气的汽球,终于因承受不住超强的压力而暴发了-----因此动粗口骂自己的母亲,到后来用手掐住妈妈的脖子并说出“我就是想掐死你”这一切一切都成为了必然。

 

这个故事就要结近了尾声了,结局是喜是忧呢,让我们继续听完。

 

儿子的一番话让林妙香彻夜难眠,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科学,无比正确的。她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想到这些,林妙香终于鼓足勇气,向儿子道歉:“儿子,妈妈以前做得太过分了,对不起。请你原谅妈妈吧”儿子含泪点了点。从此以后,林妙香的生命开始了重新的思考,她不再那么肓目,失去理智的一味指责和抱怨儿子了,而是站在理解他,欣赏他的角度和儿子沟通。亲子关系逐渐升温。

如今阿凯重新选择了学校,在广州一所学校学习美术,这才是阿凯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他和母亲也慢慢成为了好朋友,一家人和好如初!

故事结束了,我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可喜的看到,在痛定思痛后,林妙香终于找到了儿子种种叛逆行为的症结,原来一切都因自己而起。警醒---反思---悔悟---改变!

 

虽然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却很多

 

(一)和谐的亲子关系,从尊重开始

德国教育家 福禄培尔说:尊重孩子,重视孩子,会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同时,增加自信,树立自尊。而自信与自尊,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是任何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是尊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呢,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处,最能体现尊重。

常常蹲下或坐下来,与孩子在一个高度,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开心不开心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在增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做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注意目光的交流,不随意打断或制止孩子,要让孩子表达完整,再发表自已意见。

家长对孩子要言而有信,许下的诺言,要认真对待,不能兑现时,也要对孩子有交代,不能不当一回事。

如果家长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认错,并诚恳地表示歉意,不要遮遮掩掩,更不要欺骗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得到孩子的允许,不随意翻动孩子的东西,不硬掏孩子的衣兜,看孩子日记,让孩子有独立感

给孩子自主交友,自由选择的权利,朋友们之间的矛盾让他自己去处理,家长可以提供建议,让孩子从处理矛盾中学会交往。

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横向比较,不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使孩子自己看重自己;

要顺应孩子的兴趣需要,不逼着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将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的自我感觉总是良好的。

我们想,如果故事中的妈妈林妙香在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成长中的需求,能够用理解和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的成长,那么阿凯到了青春期也不会那么叛逆,更不会出现那些忤逆不孝的疯狂举动。

(二)过度的关爱,是一种伤害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种叫天蛾的昆虫,它的茧非常奇特,一头是细管,一头是个球形囊。天蛾要从球形囊里爬过那条细管,然后才能展翅飞翔在空中。 一个孩子好奇地看着这只天蛾努力挣扎了一个早晨,也没有前进多少。就动了怜悯之心。于是,他拿出小剪刀将细管壁的茧丝剪了个洞,天蛾很轻易地爬出了茧外。
  孩子对自己的杰作非常得意。可是他很快就发现,这只他帮助过的天蛾同那些自己挣扎出来的天蛾是如此的不同,身体显得异常的臃肿,那两支赢弱的翅膀抽搐着,却不能像其它天蛾那样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舞。它看起来比刚才在茧中更痛苦地挣扎了一会儿,便死去了。

  孩子非常难过,后来他请教了生物教师方才得知,原来,天蛾在茧中的挣扎过程,体内的一些能量就流到翅膀的脉络里,翅膀因此变得坚强有力,这也正是它得以生存的基础。孩子这才醒悟,正是自己愚蠢的怜悯心害死了那只本可以翩翩飞舞的天蛾。

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我们的父母也常常是好心办坏事。爱孩子父母的天职,但是我们家长往往会过度关爱孩子,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包办孩子的一切,并且按照成年人认定的理想的模式和目标来左右孩子的成长,当孩子想尝试做一件事的时候,大人总是说“你还小,还是让妈妈来吧”或是“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结果剥夺了孩子在成长中体验各种事物的机会,扼杀了他们探索世界,认知世界的欲望。因此在父母过度的关爱下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责任感,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不能去客观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人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最终于会成为失败者或逃兵。

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曾有个女学生,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都有父母为其代劳。几年后考上了重点大学,本可以有一个光辉的前程,但却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不得不退了学。由此事例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孩子成长中的障碍,对发展中的孩子的是一种莫大伤害。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独立能力不是天生的,.做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机会去探索,去尝试,同时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特点,由简到繁,由小到大,逐渐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机会。别怕孩子栽跟头、经风雨,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磨炼。只有经历“破茧而出”痛苦,才能体会“化蛹成蝶”的快乐!

(三)改变孩子,首先改变家长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不断的犯错与纠错中,完成生命的蜕变与成长。“问题孩子”往往是成人贴的负面标签,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长或一个问题家庭。生活中,家长们常常报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怎么同样的孩子,人家某某学习又好又懂事?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这些父母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将孩子的问题理解成是孩子自身的思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父母存在着同样的错误:他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错误教育理念;对孩子的一些成长中的错误,不分析原因就加以指责与报怨,在不知不觉中损毁孩子的自我形象,模糊了孩子的自我评价,从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处于强势地位,所以,改变孩子的前提是改变父母。如果父母的思想观念能够顺利改变,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当孩子不良行为出现时,我们本能地感到恼火,伤心,烦燥,但是尽可能的控制一下情绪,不要马上流露或宣泄,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出问题。例如“孩子最近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下降”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最近与孩子缺乏交流与沟通,对他关心不够?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了?生活中有什么困惑需要家长解决?然后静下心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孩子交流,耐心的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假如我们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孩子的不完美处,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断的批评,更正,提醒,那我们相当于告诉孩子:我对你的能力缺乏信心,没有我的指正,你什么都做不好:假如我们总是关心孩子的分数,名次,势必让孩子感觉父母真正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面子。所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起源于我们没有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当我们认识到这些,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行动的自由,选择的机会,犯错的机会,那孩子会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巧,学会自己对生活负责!

 

我们再回到故事“中学生掐母”事件,当林妙香最终发现孩子的问题源于自已教育的失败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坦诚地向孩子道歉,母子关系从此云开雾散。我们为林妙香击掌喝彩,是母亲的改变才挽救了孩子,挽救了这个家。这个改变的过程想必是艰难的,正如蛾的幼虫经过那么一段黑暗与痛苦的跋涉,终于冲破了心的桎梏,在自由的晴空翩翩起舞,那历练后的舞动是如此地生动,如此地美丽!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