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三年规划

15年前 [03-25 02:30 周三]

     

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三年规划

 

昌吉市第八小学办学以来,一贯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始终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了在遵循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广大家长日益增长的对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需求,我们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9年我校创建州级德育示范校,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家校合作育人体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家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广大家长的文化素养和育人水平,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制定昌吉市第八小学家庭教育2009-2011年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团结全校学生家长,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参与学校部分管理工作,构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立交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整体教育网络,使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广泛的动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目标

1 通过培训及实践研究,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要提高班主任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创建亲子和谐的发展型家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出表率。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使广大家长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3、继续深入探索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新途径,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使校内校外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制度建设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家长树立为国教子思想。

2、学校每学期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学校,注意家长学校的实效性,使家长通过学习受到启发,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学校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家长经常听取学校老师的意见,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共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4、突出德育,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传播正确的教育观念,讲授科学的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德育理论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5、每学年学校开办两次家长学校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进行讲座。交流优教优育的经验,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6、各班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家长会。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家长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反馈家长对学校或班级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7、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和总结工作,不断充实和完善家长学校教育计划,并逐步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四、工作内容

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试点工作,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在学校工作计划中要有明确的指示与要求并及时组织召开“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2、加强对班主任老师的培训力度,除了专业培训之外,要经常组织他们交流、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家庭教育管理者、指导者的专业水平。

 3、建立并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调整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班级成立班级家长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组成。

4 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提出建议,听取学校工作总结汇报,提出新学期工作的建议;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及每学期教学研讨开放月的听课、评课活动。

5、利用家校沟通的各种途径,要求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书信沟通、电话沟通、走访等形式,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家庭状况进行家教指导;通过网络沟通,学校网站开辟出《家庭教育》专栏,各班设立班级博客,家长和孩子可以用QQ与老师们一起自由讨论。为家校交流、亲子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

6、按上级要求办好家长学校,每学年不少于2次,要求形式多样,讲究实效。要利用好“中华家庭教育网“这一专业网站,指导家长主动学习,参与研究。

7、注意积累“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各种资料。

8、要做好“家长学校”配套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订阅工作,做好出题导向工作,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班主任每月要把家长的作业保存好,并将质量比较好的作业及时及时上传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网站上,供广大家长学习。

9、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教育”网站,不断充实内容,使它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