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高三学生“高原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14年前 [07-08 16:54 周三]
 
 
【摘要】高三学生由于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复习备考中会一度出现学习停滞不前,心理焦虑,烦躁的情况,甚至对自己的成绩能否进步,产生了心理动摇,这种情况常称为“高原现象”。为什么会产生“高原现象”,这是同客观环境、家长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同时,也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有关。只有采取正确的对策,“高源现象”是可以得到克服的,学生也能很好地走出高原期,使自己的成绩会有新的进步。
【关键词】高三学生;高原现象;心理成因;对策
 
  同以往一样,今年一进入高三,每次家长会或是家访过程中,或是晚上常常电话铃声大振,要么是家长、要么是学生总想向我倾诉焦虑或咨询诸多问题:“徐老师,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对孩子高考复习够吗?现在我是一想到这问题,晚上就睡不着觉。”“徐老师,现在复习是不是作业很多?我孩子×××,每天晚上都看书作业到很夜深,他不休息我也不敢休息!”“徐老师,我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解题、看书,感觉生活枯燥无味,令人简直难以坚持下去,真让人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对话、这些倾诉、这些询问,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烦燥和疲劳状态。这些情况都反映了,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在“高考”这种高压下,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复习好功课,以利迎考,我们应该认真探究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学生的紧张学习可以说不是从高三开始的,事实上,从上高二年级起,学生们的生活就已经被浓浓的竞争氛围所包围,各种适应考试,会考、模拟考试不断的增加,长期的紧张、疲劳、就难免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些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驻足不前,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会发生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面对这种状态,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已走到尽头了,再也无法进步和提高了,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情绪波动,影响心态,影响学习,严重的甚至对高考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事实上,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徘徊停滞不前的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必焦虑、不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当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一、高三学生产生“高原现象”心理的原因
  
1、“应试”压力滋生心理病灶
  
  第一方面,我们虽然在进行着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倾向在相当一个时期还存在。高考招生是一个“应试”竞争,这是我们一时尚无法逆转的。“应试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过于紧张,这是造成“应试”竞争的直接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续几年进行扩招,也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必然会产生“应试教育”。高考招生中的“应试”竞争,就是这一矛盾的具体反映和表现。因此“应试教育”与其说是一个教育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二方面,还要看到劳动用人制度对现行教育的导向。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过于紧张,但人们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地追求高等教育呢?这与学历本位的用人制度密切相关。不管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如何,只要获得高分,升入了大学。便能获得较高的利益(地位、待遇、奖励、发展机会等),刺激了人们的行为。现今,因为就业难,又出现一些用人的新动向,单位招人,私企、个体。老板招工,开出的学历价码往往是本科以上,哪怕最简单的送货员之类的工作也是要求高学历、且不论这是资源的浪费,但却从负面影响着学生的心态,不仅要读本科、而且要读名校要考研究生,否则,难以就业。这种劳动用人制度的导向,无疑又给高三学生带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第三方面,对于社会带来的压力,无法回避,因为通过“应试”竞争,来选拔高校新生、选拔人才,在当前来说,这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做法仍然是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手段和措施。对每位高三学生来说,只有调整心态、正确面对。
 
2、家长紧张、焦虑、困惑的情绪是加大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多年担任过高三年级班主任,同家长接触较多,比较了解家长的心态。我常常在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的同时,还要花不小力气来帮助家长调整心态。从实践中,我感到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己家长。
 
  谁不希望自己的子要成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凡作过父母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家长的经历不同,经济地位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有些家长是经历过长身体时,恰逢困难时期;‘企盼读书时,正遇停课闹革命的岁月’;正想抚儿育女成材时,因社会转型期,自身文化不高,企业破产,工厂不景气,下了岗,提前“退休了”,成为了“4050现象”的成员。这些家长自身没有实现的理想和人生价值,都恨不得一下子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实现,巴望着子女能多读书,有个好前途,期望值非常高,他们常带着这种种复杂心态,来关注高三的子女。有些家长,则从社会发展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孩子高三的复习应考显得很紧张、困惑,他们一方面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不知成绩能否考上重点、考上好学校;另一方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我们认为在孩子升学这一事上,在高三复习迎考的过程中,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家长紧张、焦虑过渡,甚至陷入了一些误区,这对孩子来说,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心态,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家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
  
3、高三学生产生“高原现象”的自我心理原因
  
  前面,我们论述了高三学生产生“高原现象”心理是压力的结果,其中,面对现实,我们分析了社会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压力;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家长的一些认识误区和做法,也是使学生产生巨大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上是对个体外的因素作了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外因问题。而问题的产生,不仅有个体外的因素,也有个体自身的因素。我们认为学生的一些自身心理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考试重负,期望值过高。高中阶段中,特别是高三以后,各种考试越来越多,加之外在因素的影响。高三学生在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自身一举成名的“憧憬”和自我不断加压,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这就使一些高三学生肩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2)适应障碍。这种压力特别表现在独生子女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独生子女,由于在家中倍受呵护,形成了一些个性弱点,好感情用事,任性,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等,这使他对高三的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产生适应障碍。(3)深存对家长的内疚心情。有的学生,面对家长的殷切期盼,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总想到,如果我考不好,特别对不起父母。这样,无形中又给自己增添了压力。这是不必要的,读书或考大学都是自己的事,今后的路是需要自己去走,参加高考是自己对今后人生的一种选择。(4)时间压力感。有的学生在高三期间,存在时间压力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认为自己这也没有复习好,那也没有复习好,越感越心急。其实大可不必,迎考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与其在这方面概叹压力,还不如脚踏实地把精力放到复习中去。(5)攀比心理。有的学生存在着攀比心理,看到一些原来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甚至还要差一些的同学,一些考试中反而超过了自己,或总是想到高考一旦考不好,会被同学、老师嘲笑,在亲友面前也无光等,使自己背着这个包袱给带来的压力,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放弃这种虚荣心理。(6)自我定位不当。有的学生不能恰当的自我定位,摆正位置。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又通过高三年级一段时间的复习,每个学生应对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掌握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成绩应处在什么位置,应该有个正确的分析,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低都不恰当,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明确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如果不能正确评价,分析自己,就会增添心理压力。(7)心理疲劳。为了迎考冲刺,高三学生往往会自己主动的抓紧时间复习,大有“不用扬鞭自奋蹄”之势,这种紧迫感无可非议,但是一些学生却忘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一味的加长学习时间,“开夜车”,缺乏必要的睡眠和休息,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带来过度的心理疲劳,使人产生无精打采、烦躁的心情,更严重的还会使人觉得体力不支、记忆减退、注意力涣散、思维不畅、反应迟钝、心情忧郁、信心不足、心理会感到更大的压力。
 
三、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生“高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还是各种压力下,产生的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也到了极限。其实,只要我们调整心态,以平静的心态来相对,采取恰当的对策,是能很快走出高原期的。那么,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1、矫正认知,正确面对压力
 
  要对事物和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普遍存在的,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谈化,高考“应试”仍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早有改观,“独木桥”正扩展为宽阔大道。但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仍不能满足更多人上大学的希望。就以2004年为例,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723万,招生名额虽突破400万,录取超过半数,可是仍然有300多万考生被拒大学门外。这种情况仍将继续存在。所以,高三学生对高考“应试”压力应该有正确认识,坦然面对。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点压力并不是坏事,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学习没有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学习成绩肯定差。我们著名的石油战线的楷模王进喜(王铁人)还说过:没有压力石油不可能从地下出来,人要有压力才能更好前进。要正确面对压力,应学会解压,这要从三方面努力。一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这是明智的做法,要把压力变动力。二是增强信心,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加强自身意志力的训练,培养勇于拼搏的精神。三是解压先要解开心结。要学会取舍,学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已曾经努力过,就不要去懊悔,今年考不上,还有来年,即使考不上,也不意味着前途尽失,成才道路正在多元化。谈化“高考情结”是有益处的。这样自然会减轻各种心理压力。
  
2、放松心情,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
  
  在高三阶段,特别迎考期间,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思维就越容易产生“定势”和抑制,大脑活动的能力由于紧张而下降,甚至会产生不能记起平时已经记住的东西,或者不能回答平时能够解答的问题。如果以这样的心理状态参与考试,就会影响正常的发挥。所以,要会放松心情,同时,不要打破生活规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的生理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个月中有一段时间处于兴奋期,有一段时间是平稳期,有一段时间是情绪低落期,对每一天来说,人的情绪也有类似的变化,这就是常说的人体“生物钟”。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对调节人的情绪、心理、睡眠、记忆和智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三复习迎考的日子里,“开夜车”,复习安排得杂乱无章,生活失去了往日有序的规律,打乱“生物钟”的做法,只会加大疲劳感,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和产生茫然低落的情绪。所以,保持良好心情,调整好合理的“生物钟”,可以使人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大脑兴奋有序,能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
  
3、确立自信心,摆脱压力
  
  前面我们已说过,压力是一个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怎样正确面对压力和自我减压。学生应该心无旁鹜,不要去想别的杂事,也别去忧心忡忡,也不要一两次考试不理想而丧失斗志。正确的做法是要从压力中摆脱出来,善于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增强自信心,树立“我一定能提高成绩”的信念。心理状态一定要积极、心理学的常识告知我们,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减轻心理压力。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又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状态,一些学生着急,情绪不稳定,往往爱怪这怪那,啥事都不满意。例如:有的人嫌正常的考试过多;教师正常的安排复习,有的学习认为教师复习太多,解题太多;有的家长嘘寒问暖,他认为家长管得太多,天天监视他;有的家长为了少增添孩子的压力,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可学生却发牢骚责怪家长对他关心不够,等等。这种心态不好,要稳定心态,过多抱怨只会增加不应有的烦躁感和压力,只会影响复习效果。
  
4、尝试多种减压方法
  
  如果自我感到压力过大,不要郁积于胸,这不利于健康,反会倍感身心疲惫,此时,可对你相处较好的同学、朋友或找班主任老师,或自己的父母,把胸中的烦脑,压力一吐为快,经过这样的宣泄,会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
  
  (1)“暴力”减压法。郁闷、烦躁时,去打场篮球,踢一会儿足球,或到操场快跑几圈,奋力去跑动,以此宣泄压力;(2)食物减压法。医学研究已证明,某些食物可以很有效的减轻压力。如含有DHA的鱼类食物制品,维生素中的B2、B5、B6也有益于减压。复习功课的间隙,喝杯牛奶或咖啡,吃点零食,就能很好舒缓心情。(3)写作减压法。这是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的减压方式,具体做法是给好朋友写信,或记日记等,描述自己的紧张情绪,进行宣泄,这会使自己的心态变得积极和好转。(4)睡眠减压法。身心疲惫,不要硬撑,否则既没有好效果,又加大压力。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住压力的侵袭,睡眠是一个重要的好方法。特别是心绪不宁的学生,要注意应用睡眠这一对策。
  
5、与家长共同营造迎考的良好正常的家庭气氛
  
  为了迎考,每个家庭中,考生和家长都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减压,作为学生也应换位设想,理解父母的感情与期盼。高三学生备考的心理压力和父母的不当的心理有很大关系。良好的家庭气氛,就是正常的家庭气氛。学生和家长都要以平常心来面对高考,家长不要苛求孩子,通情达理,不制造更多的压抑和紧张,力求营造宽松的环境以利于孩子生活和学习。作为学生,不要对父母过多指责和抱怨,学会善解人意。家庭气氛和谐、宁静,会更有利于减少心理的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高三学生出现“高原现象”,这也是一种正常情况,因为这是方方面面和主体内外的各种压力所造成的。我们只要遵循正确的对策,减轻心理压力,克服焦虑不安的情绪,就能顺利的走出高原期。我在自己当高三班主任的经历中,就帮助过一些同学很好的走出了高原期,有的学生虽产生了“高原现象”,但后来由于心理调节得好,以正常的心态应试,而临场又得到超常的发挥,高考时,甚至取得了比任何模拟考试都好的成绩,高出平时成绩100多分。所以。我认为高三学生出现“高原现象”,只要引导、调适得当,是会很快走出高原期,而带着微笑去直面高考。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