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用真爱还孩子以内心的自我成长

15年前 [03-31 22:50 周二]
用真爱还孩子以内心的自我成长(2009年3月31日讲稿原创)
作者:酒色彩虹 日期:2009-3-28 16:19:00

用真爱还孩子以内心的自我成长

一、故事导入

1、讲两个死囚犯两种心态两个命运的故事。

2、谈体会

您认为存活下来的死囚犯靠的是什么?

是他内心的自我,是他自己的意志力告诫自己“我一定求得生存,我一定求得生存”,是他自己的思考不断进行,是他自己付出了行动,才产生了智慧,才灵光一闪,实现了内心自我求生存的需求与社会现状给他的困境的平衡。而那个只是注射了生理盐水的死囚犯恰恰是因为内心自我没有觉醒,认为内心的自我没有选择生死权的意志力,没有选择生死权的智慧,更不会有采取决定生死权的行动,无法阻挡死神的降临,在恐惧中被动接受内外的双重压力而亡。

3 提升:内心自我的力量可以给死囚犯一线生机。看来对一个言,内心自我的强大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我们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能够引导家长用真爱还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让孩子的生命能量得到充分的漳现,孩子内心的自我成长的足够的强大,孩子这辈子定能战胜任何困境。

然而今天的教育是令人感到屈辱与压抑的,犹如给快步如飞的人提供了拐杖,他压制了人内心自我的成长,降低了人的各种能力,培养了人的自卑感与恐惧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大人如此掠夺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机会呢?

二、非理性的施爱压制了人内心自我的成长

1、认识的误区:

我刚工作的时候,老前辈们有这样一种说法,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得,就如同是一张白纸,任凭我们大人怎么写就是怎么来,孩子的成长就可我们大人灌输。我们灌输多少,孩子就会知道多少。

2、蒙氏的理论

意大利教育家们蒙台索利认为随着孩子身体胚胎的降生,也伴随一个精神胚胎, 这个精神胚胎实际上就是孩子内心的自我,那就是积极主动地给自己的身体胚胎不断发出指令,通过身体胚胎的运动感觉区的视、听、触、闻、尝、摸的自由运动感觉来初形成他对世界的认识。0-3岁是破解这个精神密码,释放生命能量的关键期,他决定着人一生潜能的发挥。而3-6岁,要将人生所要经历的大事统统的预演一遍。如果这期间的预演受阻,孩子就可能在将来人生的十字路口出现问题。如:我、你、他的认识敏感期要是被大人误导,将来就可能形成贪念,婚恋模拟期缺乏长大可能会喜新厌旧,弥补当年的游戏。然而,我们大人由于不懂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常常忽视孩子内心的自我。以怕脏、怕不卫生、怕不安全等等为理由,限制和干预孩子的身体执行由自己内心自我的精神胚胎而发出的指令,使婴幼儿这种天生的内心自我的成长被无情地压抑。

镜头一:捆绑孩子的胳膊、腿不让其弯曲,预防罗圈。包裹孩子的手不让孩子触摸到自己的脸。捆绑一个月的孩子,相当于一个打人被压抑了十年。

镜头二: 给具备了动手能力的幼儿,穿衣、喂饭。原因是怕浪费时间、弄脏了衣服,实则是爱自己、节约自己的时间,节约自己的洗衣时间,而不在乎孩子内心自我动手的冲动与手脑协调能力锻炼的机会。

镜头三:孩子的腰上系一根绳子,担心孩子由于学爬步前行率伤。把孩子绑起来父母自己可以解除了安全方面的焦虑,给家长了自由,孩子却失去了爬步的自由。导致孩子前庭发育不健全,可能造成孩子平衡能力差。

镜头四:孩子渴望出门一玩,家长告诉孩子外面有大灰狼,出去会被打灰狼吃掉。孩子被大人的懒惰困在家中,错过了孩子想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奋期,造成孩子将来胆小又不愿出门。

镜头五:孩子想通过跳跃获得空间的立体感,家长告诉孩子别淘气,腿会摔断,让孩子从此产生恐高症,可能一生也难以超越。

镜头六:孩子问个为什么,大人要么不耐烦,要不用错误地解释唐塞,将孩子内心自我追求真理的心屏蔽起来。

镜头七:孩子怕水,大人硬把孩子往水里推。让孩子没有调整自己适应的过程,将来孩子遇到新问题可能会恐惧与自卑。很难从消极被动的自我状态走出去。

镜头八;周末孩子从这个课外班回来,又慌慌张张地进入了另一个辅导班,孩子没有放松、娱乐、休息、自主的空间。

科学的观察已经证明,“教育不是在于老师或者家长给予什么,教育是一种由个人直接从环境中得到经验,而不是借着听讲就能获得的。”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是靠我们大人的灌输,而是各种实践的体验。尤其在婴幼儿期,不但需要通过这种运动感觉获得对世界的认识,而且也是孩子促进孩子大脑个部分的发育,让大脑的神经元的单晶体之间取得联系,很像是电脑配线连接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婴儿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有一年等于十年的说法,所以这期间如果产生了能力差,会出现很大的落差,很难在短期内弥补。就像一开始组装成一个286的机子,无论你以后怎样操作,也变不成586

为什么我们要压抑孩子内心的自我成长,阻碍孩子大脑的发育、影响孩子能力的成长呢?是我们对孩子的了解与孩子对我们的认识之间距离相差得太远了,那么我们跟孩子的根本差异在哪里呢?

 我们成人之间很难以生命能量本来的方式进行沟通,只得借助于语言,但这些语言常常会受我们大脑中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孩子则刚刚从生命里走出来,还不会说话,还没有思维,还没有形成逻辑,孩子是透过什么来跟人产生联结的呢?孩子是透过生命本身来跟别人产生连结的。孩子不听你说的是什么,而是感觉你话语的背后有什么。比如:你焦虑的时候,你对孩子大吼“不要闹了!”----你在焦虑,孩子也跟着焦虑,他根本不需听你说了什么,如果你说的他能听懂的话,那这个世界就变得特别简单了。孩子真了不起啊,他知道你嘴上说的一套,而背后你还有另一套。他就能直觉你背后的一套。所以,“要给孩子好心,不给孩子好脸”这句老话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案例1、面对孩子不听课。

案例2、面对学困生。

案例3、面对厌学现象。

尊敬的各位朋友:地球上大量孩子的诞生,实际上是在给地球充值无尽的爱,只不过我们成人的能量太大,用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情绪不断地掠夺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种内心自我的成长生命至尊状态的话,我们就会用真爱还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把孩子的原给世界的爱再找回来。
什么是真爱呢
不管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实现了多少价值,都只有一个根本的愿望:爱和被爱。肯定、自尊、安全感,作为人的被尊重。当你卓越地工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假相的、外在的。不是源于您生命的本身,而是对您劳动的产出,您的声誉、您的地位等的社会价值。我们对孩子的真爱也不是依靠外来的价值,不是因为孩子考100分,不是因为孩子会讲故事,不是因为孩子有某种特长,不是因为孩子长相漂亮,脑子聪明,能说会道。而就是因你是一个孩子,你本身就足以让我来爱你,这是生命的至尊状态,是生命的高贵,是生命訇(hong)然表现出来的能量,这才是真爱。

三、用真爱还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

孩子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受到了父母的爱和重视,在他0—18岁成长的期间,在学校里得到了作为人的尊重,这个人,他爱与被爱的条件,有价值感的部分就会牢牢地建构在内心自我的生命里,他时时刻刻会觉察“我知道我本身就是高价值的,我本身就是可爱的,我本身就是重要的”。他就会自我建构一个生生不息的系统,自主选择、自行吐纳、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系统,这个系统,管理他的心理和身体。

相反,如果孩子内心始终被压抑,自由被剥夺,就不会形成自我,就如行尸走肉,因为你的内在没有住进自我,就象一所空房子,它不会空着,自然会住进一些乱七八糟的人,这些乱糟糟的人经常会在你的脑子里吵架,这个人说这样,那个人说那样,而第三个人又说别的选择。今天,谁占上锋,你就按那个人说法行事,明天,另一个人占上锋,你又改成另一种做法。你就象契科夫的小说中描写的,你就象一个土豆,咕噜噜噜噜滚向这边,又咕噜噜噜噜滚向那边。因为你的内心没有一个自我系统,你不能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整合到你的生命自身的内心,你不会整合,你的内心就没有自由。

我们怎样使一个人内心的自我成长呢?我们必须依靠规则。生命的成长,有一个对界限的天然需求,当自我诞生的时候,界限就从基本的物的状态开始生成,并发展到潜在心理和精神,这个界限实际是人类对规则和责任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内在的天然的需要。

当自我形成之后,人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主宰和管理以及使用生命内在的各个部分----身体的、情绪的、理性的、心灵的,并最终达到内在的高度和谐,而达到人作为人的根本标准—创造自己和创造美好的外部世界的能力。

所以,家长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成长者,家长要引导孩子,就必需跟孩子的自我世界连接起来,唯一连接的方式,那就是真爱 

如果我们能用用真爱还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让孩子自己去意识,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管理,许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案例1、《面对网隐问题》

一高中老师的孩子染上了网瘾,爸爸在网巴门口守候了整整一夜。他站在门口,抽着烟,默默地关注着自己的孩子,静静地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行为,他对待孩子的心态、方法就像演电影一幕幕地在脑海里重播,心里充满的不是对孩子的怒气不争,而是自己角色行为不当的愧疚,是想唤醒孩子内心的觉悟,给自己调整的机会,也给孩子释放内心受压的机会。所以,他就站在门口,看着孩子整整一夜。天亮后,当孩子出门时,发现守候自己一夜的爸爸在门口。紧张地等待爸爸的训斥,出乎孩子预料的是今天爸爸没发火,说是为了保卫孩子的安全而站门口,孩子上网成瘾是自己压制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结果,问题在于自己,并表示理解孩子,孩子很受感动,决心戒除网瘾。在爸爸理性的施爱与宽容的感动下,孩子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流的大学本科。

案例2《面对青春萌动期》

谁在花季少年时没有对异性朦朦胧胧的好感?这是正常不过的现象,无非是因为某个女生长得漂亮,平时有意无意多看她两眼,或者是男女生之间谈话投机,偶尔骑车上学或回家,父母却似乎忘记了他们也有过少男少女时代,忽然变得神经兮兮。一份暧昧的日记,一份可疑的生日礼物,一个异性同学的登门来访甚至电话,父母都要做蛛丝马迹记录在案,一旦有了足够的证据,就开始好言相劝,到后面严刑逼供!这种对孩子内心自我的压抑就是把友情推一把变成恋情,让孩子过早进入情感的漩涡,处理不好,影响了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有一个智慧的母亲,面对这一问题时这样做的:

 1儿子恭喜你,你长大了。妈妈(爸爸)很高兴儿子已经长成一个小伙子了,原谅爸爸妈妈忽略了这一点。长大就意味着成熟了,更有能力;更有责任感了,也更会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了。一定会处理好学习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2出现这样的事情,让爸爸妈妈意识到,我们是不是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忽略了对你的关注,忽略了你更需要爸爸妈妈的爱,以后我们会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你,和你一起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3爸爸妈妈明白同学之间的好感,对异性的喜欢,都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现象,这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很少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基本上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往往今后结婚的不是他喜欢的第一个人,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家长做法就是对孩子内心自我发展状态的认可,孩子是没有错的,情感是没有错的,朦胧的好感也是没有错的。孩子需要的不要是谴责和批评,而是家长的正确引导。所以,这个孩子没有调进早恋的漩涡,一切都正常如初。

案例3《面对学困生》

王金战老师的邮箱收到了一封长信,是一个他教过的学生发来的。学生在信里提到一件事:“自己当年是被重点班淘汰下来,才到王金战的班上的。那会儿,内心别提多么绝望、沮丧了,觉得很丢人,再也没了学习劲头,成绩每况愈下。但是有一次,他的数学考得不错,王金战在卷子上写了一句话: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陈皓!”
 
 在电子邮件里,学生告诉王金战:老师,您不知道这句话,让当时的我多么感动,内心产生出多大的力量。从那以后,情绪大变,成绩也噌噌地蹿了上去。本科毕业后,他又去美国读了研究生,现在回国,在一所大学里任教。

还有一名被学校开除休学在家感到无聊时才重返校园的学生,来到王金战老师的班里,王老师知道以这位学生目前内力是无法做到完全遵守纪律,所以,王老师不强行要求这个学生,而是给他另开一绿灯,悄悄告诉他,你能听进去的课就听,听不进去的课就不用听,随时都可以回家自己复习,一周允许你矿两次课。谁料这位学生内心的自我被肯定,内驱力十分的惊人,一个周末可以记400多个英语单词。成绩一次次与班上同学拉近,最后考上了北大。

我本人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哪怕全校师生都头疼,甚至父母都打算放弃的学生,在我无私地关爱,耐心的帮助,给予孩子作为人的尊重时,孩子的自信被激发,学习主动性惊人,学科迅速转变。我有两篇博客《奇迹背后》《好动的孩子也优秀》,就是写这样的教育实践的。

 所以说真爱,是人类从生到死最基本的渴望和需求。因为真爱意味着孩子内心自我的安全感、受关注感、自信心感,意味着生命内心自我的活力。真爱是生命和生命连接的桥梁。

 让我们把真爱融进生活的点滴,让孩子内心的自我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让孩子内心的自我获得意志上的独立;让孩子内心的自我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动;让孩子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自然发展,让孩子以内心自我成长的这种神奇的生命力量就像一幅潜能不断彰显和发展的画卷,不断地强大和展现!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