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谈孩子的自私与教育 (转)

14年前 [06-10 09:37 周三]

谈孩子的自私与教育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是与身俱来的;有人说,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究竟谁是谁非呢?看了下面的例子就能明辨是非了。

  一个小孩在吃糖,一位阿姨问:给我吃一块好吗?” “好的”,小孩边说边大方地把糖递给了阿姨。可当这位阿姨把糖放进嘴里时,小孩哭了。

  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前后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可以推测,在之前这都是成人逗孩子玩玩而已,并不会把小孩好吃的真吃掉,而是说:宝宝真乖,那么大方,这块糖还是宝宝自己吃吧!可见,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是由成人不正当的教育造成的。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的教育目标相违背。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呢?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的道德要逐渐涵养。他还特别强调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因此,我们要抓住关键期,创设良好的氛围,逐渐引导幼儿形成互助、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下面主要就陈鹤琴教育思想来具体谈谈:

  一、让孩子享受真爱。什么叫真爱呢?真爱就是相结合,严爱相济。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爱是崇高的,无私的,有理智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爱不是溺爱,陈鹤琴反对过分溺爱而姑息迁就,他指出姑息足以发展儿童的自私心。如有的父母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独享。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以为常,把这一切看作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吃了、玩了、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不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这是千古真理,是行之有效的育孩原则。因此,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严格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体罚。陈鹤琴反对处处用成人的意志要求儿童,用成人的道德规范儿童,他指出严管则会摧残儿童一切活动的倾向。如孩子不会念儿歌,老师和父母就大声训斥,甚至数落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从而变得孤立封闭。因此,成人必须把握好的尺度,真正做到严爱相济,互相结合,让孩子享受到真爱。总之,既要让孩子感到师长的坚强意志,体会到师长所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坚持原则中又亲切又关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

  二、让孩子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成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纲要》中也要求幼儿乐于与人交往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成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三、让孩子学会爱人。陈鹤琴指出: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都是由他幼小时代情绪生活来决定的。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爱人是非常必要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内心体验。爱的情感和其它情感一样,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要让孩子爱人,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者,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历尽艰辛,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孩子在这溶溶挚爱当中长大成人,便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和热爱。父母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强化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父母还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训练,使孩子心中有父母,有他人。比如妈妈生病了,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妈妈哪里不舒服,需要些什么帮助,并让他为妈妈做一些小事情。这种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病痛冷暖,体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2、要让孩子学会爱人,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要有同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心灵里理解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我们在他身上培养起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人的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文艺作品的感染,如让孩子听雷锋小时候的故事,激发他们对雷锋的同情心及敬仰之情;也可以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如体验亲人患病时的痛苦,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小昆虫小动物受伤害后的痛苦挣扎等,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促使孩子出现移情、同情,而后主动地表示爱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要让孩子学会爱人,还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树立情感丰富健康完美的师长形象。陈鹤琴指出: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所以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人。

一个享受真爱,喜欢合群,懂得爱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对于自私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教育也一定能得到改善。社会需要不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睦相处、协手共进,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中国家庭教育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