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一生【转】

15年前 [03-18 12:02 周三]

 

 

一个自幼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常常会顺利地成长为国家和民族所需的有用之才;反之,一些虽然有好的天赋条件,但因为家庭教育失误,而未能成长为合格之才。

    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家长教育学》里,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涉及家庭教育作用的真实故事:

     在他故乡的村子里,有两位母亲,一位叫玛丽娅,一位叫赫里斯季娜,她们是邻居,又都有一个儿子。玛丽娅的儿子叫皮奥特,赫丽斯
季娜的儿子叫安德烈,他们俩同岁。

    1939 年秋天,他俩同时去参军。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爆发了,在两年时间里,母亲们没得到儿子们的信件、消息。在乌克兰光复之后,玛丽娅和赫丽斯季娜同样收到了装在蓝色三角信封里的信,她们喜出望外:儿子们都活着!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皮奥特和安德烈都回来了!

    不久之后,两位母亲都病倒了。但她们的命运却不一样。先说玛丽
娅,她的下肢瘫痪了。而皮奥特的未婚妻加莉娜又怀了孕,玛丽娅让儿子把加莉娜接到家来,小两口非常和睦、恩爱。为了给玛丽娅治病,小两口卖了农舍,寄住在一个远亲家里,把母亲送到基辅去住医院治疗,两个月后,玛丽娅恢复了健康。但皮奥特和加莉娜连衣服和巴阳风琴都卖掉了。玛丽娅激动地对人们说:“不是药物,而是伟大的儿女的爱把我的病治好的。”全村人也都赞扬小两口的高尚行为。

    再说赫丽斯季娜吧,她的命运可与玛丽娅大不相同。儿子安德烈带回来几箱胜利品,可从未让母亲看过。他认为母亲的房舍过小,就在村头另盖了一所砖房,房顶上覆盖着合金铁板。安德烈结了婚,小日子也过得很红火。

    赫丽斯季娜的房子快要倒塌了,她让安德烈给修理。儿子却说:“我操心的事够多的了,你自己想办法修吧!”赫丽斯季娜得了半身不遂,邻居找到安德烈,他口头答应去看母亲,实际上却不去,一直由邻居照料他母亲。一年过去了,安德烈竟一次也下去看望母亲。全村的人都认为他把母亲抛弃了,骂他是铁石心肠的人。人们见了安德烈,都躲着走,也不同他打招呼。安德烈害怕起来,最后自杀了。

    安德烈为什么会成为铁石心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是:人们回想起这位不幸的母亲的一生,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自己的“宝贝儿子”安德烈依卡的身上,甚至晚上连觉都睡不足。人们还记得,在组织集体农庄之前,赫丽斯季娜同丈夫下地割麦子时,她经常在马车上放
上点芳香的干草,上面铺上一块亚麻布,然后把正在熟睡的安德烈依卡连枕头带被子一起抱到车上,把孩子脸给蒙上,以免被灼热的阳光晒着。安德烈依卡在车上睡着。像他这样已经8 岁的孩子,早该到树林里去拾柴禾、点篝火和打水了,可是他却在睡觉。

    安德烈依卡长得挺结买,非常天真活泼,母亲疼爱得要命。她总担心,怕出什么事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怕遭受什么不幸,会给他安逸的童年投下忧郁的阴影。有一年秋天,赫丽斯季娜给孩子做加有酸奶油的煎蘑菇吃。他非常爱吃这种东西,每天都要吃这种加酸奶油的煎蘑菇。可是附近蘑菇越来越少了。赫丽斯季娜有时不得不到将近12 俄里的森林里去采摘。

    有一次,母亲把脚划伤了,好容易才回到家。她尽力克制,对发生的不幸一点也不露声。她想怎么可以挫伤安德烈依卡的情绪呢?“为什么要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痛苦呢?”每当她对某种悲伤的事情装着看不见时,她总这样说。这一次也是这样。她好歹把受伤的脚包扎了一下,就到邻居那里去了。邻居每天送来一篮子蘑菇,而母亲就将自己做的衬衫作为报酬送给人家。

    因此,安德烈依卡一直不知道母亲遭遇的不幸,他总是那样心情愉快,心满意足。他只是从人们那里得到东西,而从不给予对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他成为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的原因。事实胜于雄辩,皮奥特的孝敬母亲和安德烈的抛弃母亲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俩成长的社会环境是相同的,仅仅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而成长为两个品德思想完全不同的人,皮奥特无微不至地关照母亲,表明他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安德烈居然一年不看半身不遂的母亲,表明他已陷入了极端自私自利的泥坑,他的确成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受到全村人的鄙视是罪有应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