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你又不是没当过小孩儿!”——顾晓鸣先生视频讲座学习心得

15年前 [03-23 15:50 周一]

 

“你又不是没当过小孩儿!”

——顾晓鸣先生视频讲座学习心得

 

王新国

 

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好管了呢?不少家长抱怨说;怎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教了呢?很多老师抱怨说。事实上,大家都发现了教育难的问题,却都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家长迷惑,老师困惑,学生迷失。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11岁孩子的父亲,是一名家长,长期以来,面临着跟诸多家长和诸多老师同样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强烈呼唤改革学校教育没错,但改革家庭教育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为一个有不良思想倾向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的病根并不在学校,或者说不全在学校,根本的是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因此,当今形势下,很多人在呼吁“救救孩子!”我倒想在前面加上一句“救救家长”,不拯救家长,孩子必然没救!

“你又不是没当过小孩儿!”

“你又不是没当过小孩儿!”这是11岁的儿子撂给我的一句话,而且说这话的时候他是生了气的——生我的气。那是缘于我们父子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

儿子依在他妈妈的身边看电视,我在另一边跟一位来串门的同事说话,儿子一会儿搂着他妈妈的脖子不停地摇晃,一会儿躺在他妈妈的怀里纠缠不休,妻子本来身体很不好,这几天哮喘病又犯了,经不起儿子的一番折腾,不停地咳喘。我训斥了儿子一通,结果,儿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搂着他妈妈的脖子摇晃得更厉害了,而且不停地“嗷嗷”地叫,还“哇哇”地“哭”了起来。我知道儿子并不是真哭,而是故意在制造动静,搅得别人不得安宁。

或许从小到大我经历的痛苦的事情、见过的痛哭的场面太多了的缘故,对哭声特别敏感,我最讨厌哭声,一听到哭声,就特别的不舒服。他这一“哭”,令我感到头皮发麻。“这么大了怎么这么不懂事?”想到这里,我一下子火冒三丈,拿起只拖鞋照着儿子的屁股就是几下子,这时候,儿子“哭”得更厉害了,跑到他自己的房间里继续“大哭”。妻子跟了进去,一边不让儿子再哭,一边教育他,有客人在,不能制造动静,妈妈身体不好,不能搂着妈妈的脖子摇晃。

“妈妈,你得抱抱我……”听到儿子在房间里对他妈妈说。

我的同事一笑,说:“小孩子都好这样。”随后,同事说我们到操场上去走走。

来到操场上,我跟同事自然聊起了孩子的话题。同事说,孩子都这样,正是不懂事的年龄,要么好纠缠妈妈,要么纠缠爸爸,但大人不能生气,更不能打孩子。其实,说起来我也能明白,可有时候,就觉得孩子特别讨厌,尤其是大人因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导致情绪不好的时候,孩子不乖乖地听话反而给惹麻烦,这样的时候,就忍不住将气撒到孩子身上。

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刚才发生的一切,想我和儿子之间的事。

“爸爸,咱家有个传统,”我一进门,儿子边说边笑着走到我的面前,“就是都会宽容,是不?”

“嗯。”我不知儿子这会儿怎么转变得这么快,或许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见我真生气了,故意来跟我套近乎,我还是应了一声。——我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我就这样,跟俺班里同学生气了,第二天他还不跟我说话,还记着昨天的事,可我第二天就忘了,还是跟他们在一块玩……”儿子看着我的眼睛说。

好家伙,是不是在教育我该学会宽容?

“嗯,好啦,书包收拾好了吗?早睡觉,明天早晨还得去上学呢……”

“收拾好了,一会儿我就去睡。”

我打开电脑,开始赶写一篇急用的稿子。

“我的光盘上哪去了?都是你,不知给人家弄哪去了!”儿子走进我的书房,着急地说。

“你什么时候放我这里的?”

“我就明明放在你书架上这摞书上的嘛!你给弄丢了还不承认!”儿子说着说着就来气了,“三张光盘,掉了都怨你!”

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一下子又被儿子搅乱了,写稿子的激情一下子丧失殆尽。

儿子急,我也急了,“扑通”一声,我把那一摞书扔在书房里的床上,生气地说:“你再找找看,到底是不是放这里了!”

儿子还是坚持说是将光盘放在我那摞书上了,而且口气越来越硬,可我就是不记得了。于是,生气地在那摞书里翻。突然,儿子的光盘从那摞书里掉了出来!

“把你的东西放你屋里去,放好!”我把光盘递给了儿子。

儿子接过光盘,气呼呼地到自己房间里去了,边走边撂下一句:“你又不是没当过小孩儿!”

儿子的一句话,说得我脸上火辣辣的,令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呀,我也当过小孩儿啊!——我们谁没当过小孩儿呢?可我是否站在11岁的儿子——一个小孩儿的角度想想呢?肯定没有。——孩子对父母(尤其是母亲)都有种依恋感,纠缠妈妈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或渴望更多安全感的一种幸福表现,哪怕惹得父母心烦,从本质上说,孩子是没有恶意的,只是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而已,因孩子毕竟是孩子。前面儿子的表现就是一例,儿子只是扰乱大人,“搂着她妈妈的脖子摇晃”,“躺在他妈妈的怀里纠缠”,他并没有考虑到妈妈有病或者其他,只是调皮而已。儿子不会站在我的角度想爸爸因家庭、工作的压力或许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可能惹爸爸不高兴。他还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呀!

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顾晓鸣先生(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倡导者和实践者、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他的的一堂视频讲座中的一席话让我感触颇深。顾老师说,“作为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到来后,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都交织在一起,如同大浪陶沙,一些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聪明和才智,再加上机遇,没有沉浮下去;一些人由于起点低,由于社会的不良结构,而成为社会进程中的“弱势”群体,这些人不得不付出几倍十几倍的努力,为的是能够生存下去,为的是能够生存的更好些。……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为什么问题如此之多?中国当今的父母为什么如此难当?追究其社会根源不能不说中国相当一部分父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上,心态自然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源于社会的不良情绪自然或多或少地转嫁给孩子,转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家长不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如果家长把这些来自于社会的不良情绪经常转嫁给孩子,如果家长都没有风度,如果家长都使用的是没有教养的方式在教育孩子,试想所教育出的孩子能有教养、有风度吗?!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会被教育坏的。”信哉斯言!

顾老师的话如锤子般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内心,使我不得不深刻反省:我不正将自己的不良情绪经常转嫁给孩子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有风度吗?如果我都没有风度,如果我使用的是没有教养的方式在教育孩子,我所教育出的孩子能有教养、有风度吗?!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会被我教育坏的!

我就像顾老师所说的一些家长一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自身起点较低,成为社会进程中的“弱势”群体,不得不付出几倍十几倍的努力,为的是能够生存下去,为的是能够生存的更好些。我于1992年参加工作,刚开始几年,工资不高,工作任务负担重,但一点不能马虎,只有靠不懈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就才能够立身。我于1996年结婚成家,自身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余,还得要想法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帮助妻子做点小本生意维持家庭生活。孩子的出生给我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乐趣,当时我就想,收入少点没关系,只要孩子健健康康成长,就不愁没有好日子过,关键是照顾好孩子,儿子是上天赐给的小天使,是我生命的延续,我要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要给儿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要教育他好好长大成人成才。

随着儿子的日渐长大及至上学,来自家庭经济、工作、孩子教育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多,压力自然越来越大,不免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情绪,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工作上要出成绩而不能出问题或者要尽可能地少出问题,家庭生活中柴米油盐,花销开支,需要盘算收入,自身发展上,需要进修学习充电不断提升水平,哪个方面都会牵扯不少精力,有时候,工作上忙了,妻子的生意上忙了,单位里同事关系上的事情多了,等等,就往往顾不上照顾儿子,对儿子的问题也缺乏耐心。

儿子小的时候,我一天不拉地抱他好几次,大些的时候陪孩子玩耍做游戏,孩子上了小学似乎就属于学校了,抱他的机会几乎没了,陪孩子玩耍做游戏的机会几乎没了,常常是一大早儿子匆匆吃过早饭就去上学,晚上下班回来,儿子已经进入了梦乡,父子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

就这样,儿子离开了我的怀抱,离开了我们爷俩儿之间的游戏,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儿子离我似乎越来越远了。随着儿子对外界了解的日益增多,思维方式不断变化,加之走进互联网,走进更广阔的外面的世界,我一直有种感觉,那就是孩子越走越远,像只风筝一样,越飞越高,有时候,真的害怕手里的线绳拉得紧了,影响孩子的飞翔,手里的线绳拉得松了,甚至断了,将可能再也看不到孩子飞的方向,最终使孩子迷失了自己。

因种种原因,我感觉对孩子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少,他每天都在想些什么,甚至他每天都在学些什么,接触了什么样的伙伴,受到伙伴什么影响,他接受到哪些好的或不良的信息,我都难以深入去了解。照这样下去,我真担心跟儿子之间因父子间的隔阂、陌生而没有了共同语言的一天,真担心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因我的教育方式的缺乏针对性、科学性而最终毁在了我的手里。

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我该好好反思自己,我缺乏的不是时间和精力,是方向!

“我要学习!”

孙明霞老师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高,看他脚底下踩了多少本书。”我需要什么?——需要学习,向书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孩子学习。我不仅仅需要学习学校教育知识,我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需要在家庭教育这一块补课!我不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看着自己的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也不愿天下任何一位父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看着自己的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

顾晓鸣先生说:“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还要靠我们自己——自助自救。对此,我们别无选择。自助,就是要拿起改变自己命运的武器。当我们这一代人机会不再多的情况下,我们要为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学习,而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为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没有理由不重视家庭教育。用我们所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改变我们自身,改变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赢在家庭教育上,赢在未来。

蹲下身子,走到孩子身边来,“要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学会向孩子学习,看看孩子眼中的合格的家长是什么,恐怕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