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帖」青春期自我中心的案例

15年前 [08-06 19:11 周三]
青春期自我中心的案例 「转帖」
自我中心膨胀是青春期的一大特点。在这一心理的作用下,青少年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产生诸多改变,进入唯我性平衡期。我在实践中观察到,自我中心心理需要调节。青少年能否成功的由唯我平衡性的自我中心向人际平衡性自我过渡,直接影响着将来他人格的发展、心志的健全和社会化的进程。如果过渡不良,则可能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心理上的畸形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青少年社交适应不良的案例。在这篇文章里,我探讨了初中生的自我中心心理导致偏差行为发生的类型、作用机制。并重点通过具体案例,对初中生社交适应不良的根源和辅导途径进行探究,帮助这些适应不良的学生尽快走出偏差行为,达到自我同一性的良好适应。 &nbsp; </P>

一、;少年自我中心的思维的根源、特征及影响
; 青春早期,也就是十一二岁以后的少年迎来了第二次发育高峰期,自我意识也紧接着高涨。青少年产生了一次觉醒——从儿童时代对师长权威的盲目服从到对自我权威的重视。他开始重新思考世界,思考自我在世界中的存在价值。他的情绪随着周围人的眼光而起伏,总认为自己在一个舞台上表演,所有人都在观察着自己。他为这些“假想的观众”而神不守舍,希望受到每个人的喜欢和赞扬。其实,在青春期,每个孩子更关注的是他们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心思来互相观察。所以,那只不过是少年假想的观众。青春期闭锁性和自我中心的到来,是迈向成熟的自我意识的一个必经阶段,是青少年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不稳定走向稳定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带着一些孤独的特点。一个成长中的自我,比任何时候都认真,都执著。而这种感情如果过于执著,则可能在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造成偏差。从青春早期的性的萌动来看,十一二岁的孩子告别了男女生极端疏远的性蕾期,第二性征在萌动和成熟。对喜欢的异性的感受等新鲜的性体验,不知该对谁诉说,只有将一切写在日记本里。他将对异性的憧憬上升到精神的高度,在唯我的孤独中尝试着从异性那里获取一点点的温暖。青春早期,“假想观众”的自我中心心理若调整不好,会引得少年人产生社交障碍。有的青少年觉得自己不够讨人喜欢,不敢见人,遇事萎缩,极度自卑。这种心理偏差扩散到青少年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会导致连锁性的反应。青春早期孩子易将个人的思想、情绪、心理感受摆在无比重要的位置,容易觉得别人都不了解自己,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变得孤僻、清高,或者强加个人感受给别人,在考虑个人和考虑他人时,显得既片面又极端。在认知上,青少年内向型思维较为丰富,注重内心世界多,关注现实生活较少。认知上还未摆脱具体形式思维的主导地位,看问题较表象、偏执。容易以别人的意见观点为转移。由于不能从正反两面看到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如追名牌、明星崇拜等),易被不良社会风气熏染,在行为上出现偏差。如现在的电脑游戏、赌博、拉帮结派、偷盗、抢劫、逃学等现象。在情绪上,青少年处于第二次发育高峰,激素在身体里异常活跃。他们情绪十分不稳,遇事容易冲动,在同师长、同伴产生矛盾时,常不能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同师长争执、表现出叛逆行为。从各方面来看,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既有积极的意义,又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 凯根说:自我中心的唯我性思维最终要向人际平衡性思维转化,我们不但要引导青少年了解自己的需要,更要善于协调自身需要同他人需要之间的矛盾,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兼顾到他人需要的满足。

二、案例思考</P>

我最近做了一个案例。案主所反映出的情况是这一时期青少年社交偏差行为的集中体现 。我想通过这个案例,总结出青春期自我中心思维与社交偏差行为的相关性,以及一般辅导模式。
个案分析来访者姓名:珊珊(化名) 性别:女年龄:14&; 年级:初一
咨询的主要问题概述:
1、&我的情绪外露。喜欢在班上为了一些小事哭泣,高兴起来又嘻嘻哈哈,没完没了,一点也控制不住。为了这个还得罪了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
2、&有一次,我跟同班一个女生开个玩笑.,走上去将两只手分别拍在她左右两个脸上, 谁知可能拍重了,那女孩竟哭了起来,我道歉也无济于事。周围的同学看到这情形,都纷纷不理我。我感到尴尬,被孤立,很难受。
3、& 最近,我们班里的同学养起了电子宠物,极影响学习。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有一天班主任叫我到办公室问班里的情况,我想了想,就把电子宠物的事告诉了老师。谁知老师看我刚踏进教室,就进来没收班里同学的电子宠物。同学们极不情愿。之后,同学们怀疑我告密,开始孤立我,我委屈极了,求老师把宠物还给他们。老师在全班澄清了这件事,又还了他们宠物,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
4、人心太复杂,知心朋友难交。
原因分析与诊断:来访者是单亲家庭出生的独身子女,从小被母亲带大。从外地来北京念书,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她的问题本质上是青春期自我中心导致的情绪适应性问题和社交偏差问题。
辅导过程: 1、&; 表达关注和同感:咨询员表达了对来访者所描述的几个生活事件的理解,给予来访者真诚,同感,无条件积极关注。有助于建立良好咨访关系,使来访者消除防御,敞开心扉,有利于咨询者搜集资料,提供帮助。同时也舒缓了来访者心理的紧张和孤独。(表达对来访者情绪外露的理解)来访者:我觉得哭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哭出来心情好多了咨询员:嗯,是这样!有时把情绪憋在心里,不如释放出来,能得到更多的支持。释放本身也能疗伤。(表达对打脸事件的同感理解)来访者:当时她竟然哭了,太娇弱了。我站在那儿,周围的同学都走了,我好像被排斥了。咨询者:你对这事感到很尴尬,同学们孤立你,你感到被排斥,不被理解。来访者:是的,我不过是开个玩笑。开得有点过分了。谁用手打在脸上都会疼。咨询者:是呀,有时自己不觉得,放在别人角度就不是那样的了。来访者点点头,有所领悟。(表达对电子宠物事件的同感)来访者:电子宠物被没收后,我感到背后有好多只眼睛盯着我。他们故意不跟我说话。咨询者:你被排斥了,同时感到有一点愤怒?来访者:是的。我后来甚至求他们不要这么对我。我宁愿去求老师把宠物还给他们。咨询者:这件事,班主任处理得不大合适。但要想让你的做法为他人理解,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呀! 2、认知调整:帮助来访者调整自我中心的认知,学习从他人角度看待这些事件。针对来访者情绪外露,好哭的特点,咨询者分析了青春期自我中心,假想观众的心理特点,提醒来访者不要只重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咨询者做了一个“脸”的比喻。咨询者:我想每个人都有两张脸。一张脸面对自己,所有的情绪都流露出来,面对自己的脸要真实;另一张脸面对同伴和他人,这时候的脸是用来交流感情的,要注意情绪调节,讲究人际交往的艺术。来访者:我一个人呆着时,挺自在的。我喜欢享受一个人的时间,释放自己的情绪,保存个人的感动。咨询者:对呀。但你在面对他人时,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了。喜欢哭,对自我来说,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而在大多数人看来,当着别人的面哭是个性不成熟,脆弱的表现。你不说,别人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你愿意别人觉得不够成熟而误解你吗?来访者:不愿意。在好朋友面前哭,也容易引起误解。我自己其实也不愿意看见我自己的朋友在我面前哭。我看到会很难受。咨询者:对呀。我们会自责是否自己有什么对不起朋友的地方。所以,跟人交流那张脸要经常放晴,照顾别人的感受,放开朗一点,这样才能为彼此带来欢乐,增进理解。来访者(腼腆的一笑):看来成熟就意味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角色互换:针对“打脸”事件:咨询者采用“角色互换”的办法,让来访者自己用双手来打一下自己的脸试试。来访者马上感到疼痛,交换角色一试,察觉到自己的自我中心思维带来的行为偏差。来访者表示以后要多站在对方角度上,看场合,讲艺术的跟人交流,不要开过分的玩笑。 4、辩证思考: “电子宠物事件”比较复杂。咨询者先表达了对来访者诚实负责,坚持正义态度的欣赏,接着从人际交往角度进行了辩证分析。咨询者: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若人与人之间做到充分沟通,则能相互理解,处理得较好;但若沟通不畅,则会造成误解,甚至使自己陷入孤立局面。所以一件事,本是为对方好的,要真让对方接受,就要事先跟人做好沟通,将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以免引起猜测,造成误会。来访者:是呀。现在人心不好预测,同学之间总是相互计较,同学的心理不再简单。咨询者(探索原因):青春期孩子最容易走入自我中心的心理误区,以个人感受为转移,对他人不够理解。如果在这件事上,他们能从你作为一个班干部的责任感的角度想想,或许就不会对你产生成见了。来访者:其实,后来做完解释后,他们就谅解我了。他们并不世故,不会记恨什么。咨询者(建议行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心比心,多做沟通,减少误会,彼此开放观点,保留个性,接受差异,我想就能处理好关系,达到目的,交到知心朋友了。来访者对这一建议表示接受。咨询结果评定: &nbsp;&nbsp;&nbsp; 通过辅导,来访者对自己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给人际关系处理造成的障碍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灵活,更主动,更平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沟通不够的情况下猜测对方的想法。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做好换位思考。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来访者更接纳自己,也更接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向人际平衡的自我迈进了一大步。个案小结与再思考:青春早期是一个动荡的开端时期,唯我性自我向人际平衡性自我过渡矛盾问题,是这一时期要解决的一大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青少年既要进行自我意识的建构,又要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利益,使两者进一步融合,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这一时期自我中心的思维会导致他们重视并固着于自己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感受,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偏差。对这种心理偏差的矫正要抓住它形成的根源,从角色互换、认知调整、移情训练等多角度来进行辅导,使个人达到自我同一性的良好适应。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