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妈妈生命的第二次成长【转张蕾老师的讲稿】

15年前 [04-07 17:51 周二]

妈妈生命的第二次成长

一、儿子隐居本地

2007818,一位妈妈打电话说:“张老师啊,我们家强强中考完,去西安玩了一月,好不容易回来,也不定下心来预习高中课程,又提出要和同学一起去乌鲁木齐,我勉强答应了,每天给他打电话交待:“吃饭要去干净的饭馆,晚上睡觉注意关好门,车上照顾好随身物品”原来他根本就没去乌鲁木齐,而是隐居在本地的姑姑家里。”妈妈无法理解,泣不成声继续诉说:“更可气的是,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再问姑姑、奶奶是否属实,姑姑奶奶还继续包庇!这孩子真是没法管了,我为他操尽了心,他居然如此躲我,真是气死我了。”妈妈在电话那头呜呜地哭着。我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打的来到强强家里。

尊敬的各位朋友,要是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1、找姑姑奶奶算账

2、向强强发火

3、反思自己

二、寻找家庭教育的不足

1、幼儿期的甜美回忆

从强强出生一周后起,妈妈就拿着幼儿读物用手指着给强强朗读,强强的眼睛居然随着手势走,只要强强没睡觉,妈妈就给强强说话、唱歌、抱起他跳舞,4个半月时强强居然会说单个的字“妈妈、抱抱、饿、喝、走、开、下”等。半岁就会说简单的句子。“妈妈,抱抱娃娃”等。 “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8个月就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从此,不再需要大人喂。11个月就会走路,妈妈从此就不抱强强了。买东西自己选择,出门给大人拎包、领路。一岁半就去附近大垃圾、买调料。曾从3公里以外的爷爷家独立来到妈妈的工作单位。上幼儿园后,与同龄孩子比,强强心灵手巧,能说会道,说英语、讲故事样样在行,还酷爱读书,热爱绘画,5岁时参加的绘画大赛获得本地区一等奖。无论在家、在外、在幼儿园,人见人爱。

妈妈的早期教育有问题吗?

1〉没有   2〉有《大量的语言信息挤占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2、儿童期的缺憾回忆

到了学龄前,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优秀的,心中暗想,强强一定是上清华、北大的料。然而,上学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了。字写得不规范,妈妈坐在跟前,盯着孩子擦了写,写了擦,等妈妈满意时,一个小时都过去了,儿子却累得直喊“手腕断了,胳膊疼死了”。强强口算速度慢,考试前妈妈急训,一次坚持一小时左右,到期末还是标,荣获规范生或全优生的殊荣。强强上课还说小话,妈妈告诉孩子,上课再说话,就不让上学了。可是强强还是管不住,要说话。妈妈就干脆去班上听课,用自己的威严来压制孩子的好说。妈妈在课堂,孩子是不敢乱说话了,可是,能说会道的儿子在回答老师简单的提问时,反而吭吭巴巴,让这位作教师的妈妈黯然失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家一顿乱轰,“怎么回事?心放哪去了?那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多丢人啊?”妈妈没有时间天天听课,就常向老师了解情况,只要老师说到强强的优点,妈妈就百般阻拦:“这不是我所要听的,你说的所谓优点是他应该做的,你只告诉我,这孩子还有什么问题?”后来,老师也习惯于向妈妈告状了。强强也除了妈妈挑剔以外,老师也不自觉地挑剔起来。小学高年级时,孩子就干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用哭闹、倔强、争吵来回老师的批评。到了六年级,妈妈就自己要求带孩子班级的课程。为了表现自己的克己奉公,先把儿子英语课代表的职务借机撤掉,课堂上儿子与别的同学一起举手,妈妈只给别的孩子机会,儿子和别的孩子同时犯错误,先拿自己孩子开刀。

您认为妈妈在强强儿童期犯了那些错误?

1〉没有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

2>没有寻求解决问题的源头

3>妈妈不是真正的爱强强,而是爱自己,爱面子

4>妈妈对强强的要求追求完美

4、青春期的突变回忆

上了中学的强强,脾气升级,极为敏感,妈妈的一切说教都成为强强生气、吊脸、争斗的导火线,无论妈妈的出发点有多善意,态度有多么的和蔼,总会不欢而散。察言观色已经成为强强的性格,只要妈妈面无表情,就怀疑一定是跟老师联系了,猜测老师又告他状了。随时都会怒火中烧。只要妈妈一张嘴,他立马就像一只斗鸡似的,握着拳,拉着脸,俨然一副非打败你的“嚣张气焰不可,”的架势,哪来那么多事,我又咋呢?!只要妈妈指出强强有不当行为,强强会有一堆理由等着。从不乐意与爸妈长时间地交流。小学时养成的给妈妈赠送节日礼物的的习惯没有了,妈妈的烦恼、痛苦、伤心成了强强厌恶与反感,甚至蔑视的理由。强强每日背着书包进门时,都是一种苦不堪言,疲惫至极的样子,眼前的一切都不想多看一眼,目不斜视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家,已经不是他的安乐窝。最后发展到,以与同学外出为理由,隐居起来。

三、妈妈生命的第二次成长

当时我和这位妈妈,谁也没有学习家庭教育,只仅仅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只是想:妈妈的完美主义是对强强最大的伤害,不但自己追求完美,还通过与强强的老师交流而误导老师也与自己一同追求完美,伤害强强。尤其小学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多半依赖于老师与家长,强强因此而自卑,觉得自己很渺小,上了初中后的强强,生活在青春期极度烦恼的心理困境中,更是无法超越。所以,开始阅读卢勤的《告诉孩子你很棒》等书,开始鼓励孩子。努力了整整一年时间,写了几十分书信,但毕竟没有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人才观,特有个性的强强的压力还是没得到减缓,妈妈自身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强强成长的压力。一次又此地生病了,不但白发添了不少,连头顶的一块头发也悄悄地脱落了。

一次校会传来了福音,关于举办 “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人才资质评定培训班的通知,燃起了妈妈解决疑团的希望。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后,妈妈发现,多年来,自己只是强强的一名教师而已,而且是一个在教学中将爱心、耐心全部耗完的教师,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为了弥补自己多年的过失,让自己教育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暑期每日平均十二小时的学习,终于坚信:育人专家也是普通人练就的,普通人同样也可以成为育人大师,名师离自己并不遥远!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自己孩子终身所需要的指导师、名师就是自己!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人,拯救孩子的只有自己的父母!父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永不停息、永不落伍、永不言败!强大的学习力给妈妈增添了智慧,让妈妈的生命第二次成长起来。

1、学习反思

学习一个月后妈妈发现自己的任务不再是监督、看管强强,而是努力跟上强强的成长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尽快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重新构建自己的人才观,重新塑造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把教育孩子的过程转化成自我完善的过程。妈妈明白了:家之所以对强强没了魅力,是自己根本不懂强强生命成长的规律,简直就是孩子心中的 “菜鸟”,家里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志趣,有的只是批评与否定,打击与伤害。强强怎么会乐意回家呢?妈妈面对自己的不足,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专门找了个本子,作为开启母子心扉的大门,开始深刻地反思。

书信之一:宝贝儿子,你从小就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可是疏于对你幼小心灵的伟大之处的认识,妈妈接到你的礼物时,只是随口说了声谢谢,而没有好好珍藏它。其实,妈妈心中珍藏了你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恩,对妈妈的祝福。但妈妈所表达出来的不是这份珍贵,而是漠视。这一定伤透了你的心。请接受妈妈忠诚的道歉,对不起,宝贝。以后,妈妈一定会注意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兴趣、你的能力、你的感受。坚决站在你的情感圈内,为你的喜而喜,为你的忧所忧,做你的知心妈妈。

妈妈也常常错误地把自己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的优点拿来与你的缺点相比,经常对你不满。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都尚待提高,还总埋怨你心眼小,爱生气,心态差。妈妈现在明白,这个问题其实出在妈妈身上。一个经常生活在否定和被否定中的未成年的你,心态可能好吗?宝贝,实在对不起。妈妈眼里只有分,没有你,妈妈请求你的批评,中肯地向你道歉。如果分数是你不快乐的理由,从今天开始,妈妈就不再追求高分。儿子是妈妈的亲骨肉,分数算得了什么?

点评:书信需要动笔,动笔中有思考,帮助妈妈克服了口头交流时,动口比动脑快的毛病,青春期的强强读信时,也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由于对妈妈的成见,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在冷静中阅读,回避了亲子间的正面冲突所带来的伤害。

妈妈对自己的剖析、认错、道歉、改错的主动,就是对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孩子可以重新认识妈妈,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同时,孩子也会明白,凡是人都会犯错误。关键要看认识错误的程度、改错的态度。

2、阳光励志

妈妈十月份顺利完成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的全部课程。但妈妈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能量照亮强强的内心,总是由于各种压力和身体原因时不时地情绪失控,让自己在强强心中的形象不断打折扣,难以深入到强强内心,苦苦寻求中,来到了阳光励志团队,一节节励志课让自己逐步通体透亮,内心强大,赋予慧眼,有了能力面对各种困境。

1)勇敢地面对问题,把考试失利看成成长的机会

高中的孩子面对最多的是考试,考试的结果有得有失,面对成功一定很容易,但如何面对失利,就很令人头疼,弄不好,家中会硝烟弥漫,家长孩子两败俱伤,不但对我们家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同时,也会挫伤孩子的斗志、锐气与自信。

能把考试失利看成成长的机会是难以跨越的心理困境。告诉孩子,伤心只能消耗内力,伤害身体,一次失利就是一次成长,考试失利的出现就是考验你解决问题的机会,弥补的机会来了,相信你有办法解决,如果你面对挫折时有能力静下心来,理性的思考,找到解决的途径,并付之行动,持之以恒,这辈子定能排除万难!现在可能还有问题,如需帮助就尽管开口,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对者!

2〉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日记之一:20081128,晴

儿子拿我给她的20元零花钱,买来了一只烤鸡,盯着我一定要将它吃掉。否则,绝不肯罢休。说是妈妈身体不好,一定要补,实际儿子自己很喜欢吃烤鸡,但一口都不肯吃,说自己很饱,吃不下。我感动得落泪了。我随口问了句:“儿子,现在跟妈妈在家快乐吗?”儿子说:“快乐呀!”“因为您的理念变了,让我活得很自尊。”我惊喜地握住儿子的手,动情地说:“有你这么孝顺的儿子,妈妈也很幸福!”儿子却悄悄地凑到我跟前耳语:“你看爸爸,今天情绪很反常,一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我去跟爸爸聊聊,安慰安慰爸爸……

给儿子的留言之一:此刻的我,心情无以用语言来表达!一个月时间,学习成绩提高76个名次!从未在运动会赛场上谋面的现状发生了奇迹!能为班级荣获总分第一增添一份可观的力量!面对一次次考验从容地应对,学会用事实说话!一个理性、上进、自尊、稳重而又充满激情和人情味十足的伟男诞生了!谁说生活是平淡的?有老师们的关怀与鼓励,同学们的帮助与激励,父母的支持与认可,有自己心血的付出与智慧的凝练,一次次精彩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会充满阳光!辛苦,算得了什么?因为你的意志永远是坚不可摧!有今天的辉煌的感召,你的实力的映衬,相信你通过今天点点滴滴的不懈努力,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父母生命成长第二次成长的过程,是父母自我完善的过程。有了家庭教育理论学习的积淀,父母就可以站在育人的更高位,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不足,诚恳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全方位地重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不容忽略的优点,通过赏识孩子,点亮孩子的心中的希望,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也重新给自己定位,把目光从成绩上移开,孩子反倒不对学习厌倦了,把家长当作知心朋友了。现在不但孩子喜欢跟妈妈在一起,而且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关爱有加,家庭责任感增强,真正爱父母,爱家庭。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孩子主动上前帮上一把,发现父亲情绪反常,会上前安慰一下。与同学能够友好相处,学会了赏识他人。学习的主动性史无前例,妈妈有这样一个董事、孝顺、极具爱心、上进、阳光的儿子,是多么地幸福啊!

3探究家庭教育的真谛

[故事]那是2009年元旦,上高二的儿子早晨为了解决妈妈网络学习的问题花去了三小时。下午同学聚会,五点左右出去,近八点归来。一进门就说:“妈妈,您知道吗?今天我为了能提前回来把同学都得罪完了,他们都拦我,不让我走,说我一定要走的话,就不再跟我玩了,可我还是回来了。”

尊敬的各位,要是您上高中的孩子一上午没学习,下午又去聚会,您是什么感觉?

这位妈妈很理性地站在了强强的位置,不但用同理心来换位理解孩子。而且关注强强的生命成长。她想:上午修复电脑,虽然占用了强强的学习时间,但这是在锻炼强强的能力,是强强在承担家庭责任,是强强对妈妈关爱,是强强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生活。参加聚会也是孩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的社会支持网。所以,面对强强的迟迟归来,妈妈平静地对他说:“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喜欢和你在一起的。你不用担心,以后只要真诚地对待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热情地伸出你的手,他们还是会接纳你的。”

妈妈鼓励到:“今天,妈妈真正看到了你内心的强大!”

强强不解地问:“此话怎讲?”

妈妈真诚地说:“在众人阻拦下,你学会了自己做主,足以说明你自律能力的足够强大;与同学在一起娱乐是谁都喜欢的事,你能抵抗诱惑,适可而止,足以说明你决策的果断;在乎妈妈的心情,说明你对妈妈足够的孝顺;心里还想着自己没做完的事,足以说明你对自己足够的责任。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心中存有:足够的自律意识,抵抗过度享乐的意识,不忘乎所以的孝敬意识,愿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要事的主动意识,这就叫内心的强大!”

教育感悟:教育的第一层次是教孩子做会一件事;

教育的第二层次是教孩子做事的方法;

教育的第三层次是教孩子做事的主动性;

教育的第四层次是教孩子面对生活的心态;

教育的第五层次是教孩子内心变得强大!

只要孩子有了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坚定性,孩子的内心才会强大起来,还担心学不会做什么事?什么方法掌握不了?什么苦难忍受不了?什么困境走不出去呢?

妈生命的第二次成长,让妈妈通过学习、反思、励志内心越来越亮,把孩子照耀得通体透亮,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生命成长的机会,不但让妈妈解决了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头顶上曾经脱落的头发生出了新发,不再杞人忧天,不再担心孩子不好,今天的妈妈已经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心胸开阔、意志力坚强,幸福感极强的妈妈,一位家庭教育理念的志愿者、真正惠己及人,幸福一生!

所以,妈妈生命的第二次成长就是用自己强大的学习动力从互联网上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丰富、最科学、最先进的信息资源,用诚心、坚毅、积极、主动的心态反省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光明、阳光灿烂,然后以阳光心态滋养孩子、接纳孩子、鼓励孩子、陪伴孩子、保护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去接触、去学习、去犯错、去经验,再用守护的方式、用分享的方式、用带领的方式、用爱的方式,守护孩子自我的方式,唤醒孩子回归自我成长的状态,让孩子内心逐渐变得强大起来阳光起来,让孩子内心的光明再反照妈妈,让妈妈的第二次生命倍速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