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指导【转黄慧贤老师个案】

15年前 [03-14 21:38 周六]
—— 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工作札记
案例一:核心家庭结构。

孩子(男),小学1年级,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成绩一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妈妈是做粮油批发经营业务的。爸爸妈妈初中学历。

经确认:

1、  孩子吃晚饭时间是不固定(视爸爸妈妈生意忙闲而定),早1600,晚则19002000

2、  回家作业是在批发处的做的,虽然是特意做的一个书房,但是外面做生意的声音还是能传进来的;妈妈也因为不放心经常会进来看看,指出孩子字写得不好、作业做的不对……

3、  妈妈因为孩子作业问题,平时不给孩子看动画片的。

 

案例二:隔代家庭结构。

孩子(女),小学1年级,学习习惯不好,做事拖拉;算术不好;孩子胆子比较小,上课不大举手发言,课堂回答问题声音比较小。奶奶是中学退休老师。

经确认:

1、  孩子作息时间为:7301520,由爷爷领回家,看电视、吃晚饭等。18002100在奶奶的陪读下做作业。没有课外作业。周末就上1小时英语课。

2、  喜欢顶嘴,喜欢哭。

 

案例三:主干家庭结构

孩子(女),小学1年级,学习习惯不好(学校上课思想不集中)。妈妈注重自我学习、提高:看了许多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也用了相应的方法,诸如表扬、奖赏等,但是实际效果不大。爸爸妈妈大专学历。

经确认:

1、作息时间:615起床,650——1645上课,1800——1930 作业,一般爸爸在旁边看报纸,妈妈在旁边辅导(姿势、字、读背)、预习语文,约定2000前上床就奖励听童话故事一则,周末不上补习班。

2、家里分工明确,孩子的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管理,孩子的教育主要由爸爸妈妈同时负责管理的。

 

     从三个案例中,反映出:无关乎家庭结构、亲职家长的文化水准、职业状况等。

1、  现在小学1年级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状态不理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小学1年级学生的家长都有“陪读”行为。

对此共性认识和建议

【认识】

小学1年级主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建议】

家长着重于养成孩子的正确行为习惯:①书包自己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工具要自备。培养责任心和细心。②回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形成条件反射,易集中注意力。③作业先快后准: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④独立完成作业,指导学习方法:养成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动性。⑤让孩子有段游戏的时间,临睡前爸爸妈妈带感情的读篇优美故事:玩出智慧,美能激发创造力。

 

【认识】

如何正视“陪读”问题?

1、现状:“陪读”乃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

【资料】20061224新闻晚报》: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读,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2、“陪读”容易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呢?

  家长角色异化:孩子学习了,家长也应该学习。孩子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家长则着重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却“越位”担当起老师的角色:管学业、抓成绩。

家长焦虑:不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过程,急于求成,巴不得孩子一夜成才。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多责骂少鼓励,多挑剔少方法。

孩子注意力分散:家长不时提醒、纠正孩子的种种不是,或姿势或态度或字或错题……或者时不时的给予孩子饮料或食物……家长的这些所作所为,其实就是让孩子的注意力不断受到干扰、分散的影响,不用多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了。

孩子自信心下降:由于有家长在旁边辅导,所以很多孩子一有问题就问家长,而不是自己动脑筋想解决的方法,如此,孩子的依赖心增强,对自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做事没有主见了。

孩子独立性差,不能承担必要的责任:自己读书自己负责。而现在则因为有家长的保驾护航而有了将责任推卸的借口和理由。如此,就容易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

  孩子接受挑战,面对挫折的机会缺失:孩子学习特别是对于新入(升)学的学生来说,遇到不会听、听不懂……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给孩子一个发现、挖掘自己潜能的机会,可惜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往往让孩子失去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亲子(情)关系紧张: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也是家庭亲情关系冲突的导火线,特别是在主干家庭结构中容易引发三代人的矛盾;核心家庭结构中容易激发夫妻间的冲突,亲子(情)关系紧张。

 

2、“陪读”到底需要否?

小学1年级的学生是需要家长进行学习辅导和帮助的,所以“陪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家长要知道“陪读”是管什么?怎么管?一定要把握好“度”。

 

【建议】

1、管什么?

家长则着重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行为特性及行为纠正方法、如何与人交往等等有关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自己和孩子面对学校生活和学校学习带来的新情况。

 

2、怎么管?

“陪读”积极性演变:化陪读为督导。

①制定“每日作息表”,严格执行。

②观察孩子全过程作业情况。

③纠正错误行为:姿势、演算方法。

④孩子不懂给予方法:请教老师。上课认真听。

⑤正确预习方法:语文,通读,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试着写一句话点评。第二天听老师讲的和自己做的是否一致。给予适当的鼓励语言。

【注】所有②③④工作,都要在孩子完成了全部作业后,统一指导(如:数学做完了,指导数学;语文做完了,指导语文……),而不能随时纠正。

3、管多久?

一般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但是孩子比较小的情况下,可能会需要45天、60天、90天的时间。一旦家长发现孩子能够独立自觉的按照“每日作息表”上的要求做了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孩子自己去学习了。这是家长可以将视野拓展至孩子的特长、爱好、兴趣、身心发展……设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同时,家庭教育又具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所以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父母的愿景和孩子的个性,除指出共性问题和提供处理建议外,另加个别针对性指导,以使家长辅导和教育孩子的工作更有效。

 

对案例一的个别附加建议

1、  晚饭定时制,有利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性;

2、  家长过分督促的原因是因为焦虑(妈妈自己也承认的):因为是外地在上海打拼的,孩子能在上海的小学上课觉得很不容易,何况孩子的班主任是个很好的老师,所以家长特别希望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来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但是这种将家长的意愿加于孩子身上正好是我们家庭教育经常遇到的一个常态:家长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建议妈妈:①妈妈每天保持轻松的心情,以肯定的话语说出自己想要的(“我的孩子每天回家就能独立完成作业,做事注意力可集中了”等等);②和孩子定个协议——如果能在晚饭前独立完成作业的话,就奖励晚饭后看半小时的电视(动画片)。

 

对案例二的个别附加建议

针对女儿做事拖拉:与女儿定规则:根据一般作业量定出12小时内必须完成。

针对女儿算术不好、能动性差:妈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女儿去超市,事先和女儿一起商量要买的东西(最多不超出10种),列出清单;然后去超市尽量让女儿去取;最后让女儿用心算算出总额,与收银核对是否相符;到家妈妈要告诉爷爷奶奶们:女儿很乖的,这么多的东西都是她自己想办法挑选出来的(说明她的能力强),会算帐了,学算术真的是很有用的。(一则给予女儿能力提升的机会和培养算术的兴趣,二则用事实告诉老人孩子是可以放手让她做点事情的)②每周末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女儿去书店0.51小时,让女儿去阅读图文书(或中文或英语),给予阅读环境,以培养语文兴趣。

 

对案例三的个别附加建议

1、  肯定妈妈的做法和想法是正确的:小学一年级孩子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孩子问题原因在于家长的教法不当;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善于学习。

因为妈妈非常愿意学习,所以先推荐妈妈上家庭教育的专业网站:中华家庭教育网www.zhjtjyw.com学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结合网上咨询、热线咨询等方式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点。妈妈当即看了网页,非常喜欢。也当即看了《陪读的代价》一文,觉得很有道理。悟到是自己的辅导方式不当,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等。

2、  给予方法:①妈妈在旁边看孩子行为(观察整个过程、最后集中指正、做训练和纠正练习)。②将自己要的表述清楚:可以在家里大声宣布“我儿子作业独立做的,不要我们家长辅导,做的时候不吃零食。”爷爷奶奶自然不给零食吃了,就是给了,孩子也不吃了。③语文正确预习方法:让孩子摘录新课文最好的一句话,做一句话点评。老师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对照。给予针对性的表扬。(切记:表扬孩子做对的事情,而不是笼统的聪明、乖、好等抽象概念)。可以奖励孩子阅读《新语文读本》④不替代老师的工作。

3、建议:①爸爸妈妈对孩子作业辅导做分工,各自辅导自己的长项。②爸爸妈妈教育路径要一致。以免孩子产生困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