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统一的重要性

15年前 [04-15 14:56 周三]

Uc课堂讲稿   2009.4.19

一:导入:

请我们一起看一下下面几组镜头,同时也请大家思考“现在的孩子教育仅仅靠在学校学习,靠老师教,行不行?

镜头1:一名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字迹潦草,几次作业都被老师要求在学校重新完成,作业还是完成不好,最后请其家长到校协助教育,家长对其孩子曰:你听到老师说的没有,我是不管的,我把你交到学校,就应该老师管,你听到没有!

镜头2:英语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回去读英语,背诵英语单词,为了保证学生能完成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证明,一名同学没有签字,老师就问其原因,学生说:爸爸说我不会读,不签。老师说:那你回家后先听录音机跟着读,再读,再背。第二天主动把签字给老师看说:爸爸要我给你看。书上写着:“…………请老师在学校抓紧些,………老师很无奈,初中学生几乎每天都上英语课,如果学生回家不读不看不记,单靠老师上课时间抓紧,能行吗?

镜头3:一名学生因长期不能按时全部完成作业,请其家长到学校询问在家学习情况。此生逃学,老师亲自将其找回,他的父亲生气的教训他的儿子道:以后不许再逃学,你不见了,老师要负责任的。

参考案例:某校一名学生吸烟被老师发现,老师提醒他学校不允许吸烟,它不仅说自己没有吸烟,而且对老师很不礼貌。老师将他父亲请到学校,这位父亲见到老师气势汹汹地对老师说:你有没有证据?不要随便冤枉人。

    这位家长把自己、孩子与学校老师对立起来,不明白老师和他是一个目的地——帮助、教育学生使他成为一位符合社会规范的公民。这位家长的行为助长了孩子的不良品行的形成,发展成为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古代论语就有教诲尔子的说法。但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家长中普遍存在着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有些家长与学校的教育观念、要求与方法不一致,甚至相背离,这在不同程度上抵消了学校的教育效果,乃至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如何使家校共同谱写和谐的教育篇章,引起了每一个教育者包括我们各位家长的思考。

这几件事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教育不仅仅只依靠教师,家长的配合也必不可少。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就会像跛足的孩子蹒跚前行。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的学习才能有一个好的效益和质量。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统一的重要意义。

   1 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 ,不仅表现在时间(即纵向)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即横向)的连续上。按照现代理论——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
     2
、教育对象多样化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会造成教育的不完整,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误。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问题即在于此,我们知道,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 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而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教育,特点是个性化。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他充分享受着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性,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家庭的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结合的根基。不仅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得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教育的目标一致性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希望学校能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学校则应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基础。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外因。

     3、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

四、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即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 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四大类,然后将这四类再进行分解。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校的情况,以卫生健体习惯作为养成教育的突破口。

1、中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2、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3、中学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自尊自爱、遵守纪律、勤劳简朴、严于律己等习惯)

    4、中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附:目前初中学生应该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零花钱问题(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零花钱,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2、仪表仪态问题(周一周五穿校服,不允许戴饰物,不允许烫发,男生不允许留长发)。

3、双休日作业质量问题。(配合好学校保质保量让学生完成好家庭作业)。

4、学校的作息时间问题。(不提倡过早到校,走读生……,住校生……)。

5、学生外出活动,和小朋友们玩耍的监控问题。

四、针对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家长应该如何配合。

1、要重视孩子初中阶段的家教

观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是托儿所的家长强于小学的家长,小学的家长强于初中的家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初中,年龄大了,知道学习了,不用操心了。多年来,我遇到许多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行为方面出了问题时,讲我交着学费,教育孩子就是你学校的事情,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这不是简单的责任推卸,而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问题。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我国古代有很多典籍记载,当子女长大成人甚至为官一方后,父母仍坚持对子女教育、引导的责任,如东晋陶侃做了太守,当其利用职权派人将官家鱼塘的鱼送给家中的老母时,老母生气之余,将鱼原封不动退回,并写信给以严厉地批评;梁朝王僧辨,年逾四十,为三千人将,其母魏夫人还是严加管教,稍不如意,犹锤挞之’”。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

2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间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家长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他们首先有一种新鲜感,他们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充满新的希望,他们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表现也不太好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从新开始。因此,对初一新生家长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当老师或同学的面揭原来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看。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如数学、地理,若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的学生既不像初一时那样有新鲜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样面临毕业,思想和学业上感到有压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学段是最关键的时段。首先是学习上的分化。初二年级的知识承前启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说,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学习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劲成绩上就变为差生,既原先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第二是思想上的变化。表现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行为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走向犯罪。第三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特征出现。男生表现在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于是思想和行为上总想独立,但又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喝酒、吸烟、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而一般家长则认为这一阶段孩子已开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实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耐心交流,同时与学校积极沟通、携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当孩子进入初三阶段,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少数基础差的同学,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好奇而渴望接触,甚至恋慕。因此,这一年段的家长,要多进行人生观、成绩观、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3、要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阶段的特点后,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光这些是不够的,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孩子个体差异千差万别,而良好的家教环境却有共性,并且家庭教育所特有的天然性、较强的针对性、伦理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都是共有的。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正直,奉公守法,积极进取。一个满口粗语,开口骂人的家长,孩子讲话肯定也不文明,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起到榜样的作用。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中作用,他说: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在眼前,好的榜样可以催人上进,反面榜样可以将人托下水。如一个14岁的中学生在劳教所里谈到他失足的原因时,说:平时爱看一些黄色的书刊,而这些书刊都是父母带回家的。可见父母平时行为漫不经心的随意,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影响。家长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尊重知识,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子女更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在语言、行为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2家庭成员和睦,邻里友好相处  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每当她听到父母因一些小事而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像亲临一场战争,恨不得马上离家远走,再不愿进这个家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环境的不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心理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注重家庭环境的育人氛围  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有条件的给孩子单独留出一个房间,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孩子在房间内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  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在作息时间上照顾孩子,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如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尽量不要约朋友来家玩,看电视要控制音量,早上要早起且给孩子准备早餐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家长应该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

对学校近期对某年级、某一阶段的教育要求、重点要有所了解,在家庭中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孩子,使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要求一致起来,以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5,家长应该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6,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学校工作。

7、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

    8、参与家长接待日活动(开放日、开放周)

    9、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统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详细学习了学校在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以及如何与学校配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统一的一些具体途径和方法。相信每一位家长已经有了明确的了解,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针对学校的一些要求和措施,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力争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