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闵行区学校试行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的材料

12年前 [03-13 21:14 周二]

闵行区学校试行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的材料

(闵行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整理)

 

一、探索的背景

(一)基于对传统的学校家长委员会功能缺陷的思考

传统的学校“家长委员会”是建立在1979年,当时建立“家长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校筹措经费、解决学校办学困难等。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学校教育的投入,学校不再是“缺钱少粮”的单位,这一传统的组织形式已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解决“育人”问题,而大量的学校仍然运行在单一学校教育甚至是应试教育的轨道上,严重影响到教育的进步与育人质量的大面积提升。构建大教育格局已经成为办优质教育的一个难点和亟待需要解决的具有战略性的大问题。而构建大教育格局,首先宏观上要在教育系统中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并举并重的格局,微观上要在班级形成真正意义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要在育人的高位上形成合力。

(二)基于对当前育人忽视家庭教育功能的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学校教育放在教育体系中的至尊地位,相应地也就淡化或者忽视了家庭教育。不少家长也以为“孩子上了学才算受教育”,以为“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以为“教育孩子只是老师的事情”,这就使家庭教育处于可有可无或者是从属、配合的次要位置。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很多人习惯于把责任归结到学校教育。

当人们将学校教师的作用神化,将源于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让教师背负越来越重的育人负担的时候,学校教育就会陷入无力的尴尬境地。结果,本该事半功倍的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滞后,经常出现“事倍功半”。

二、开始探索的时间

2005年起,闵行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教育区长担任顾问,由区教育局和区妇联牵头的“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协调小组长”和设立“闵行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直接隶属于区教育局,实行由区教育局和区妇联双重管理),从宏观管理上在全国率先较好地解决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格局,办大教育结构在闵行不再是一句空话。同时,从微观上重点突破解决在班级建立“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家庭教育“正名”,建立起家长自己的组织,配合班主任老师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与指导等项工作。2005年闵行区浦江一幼在班级中试行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2007427七宝明强小学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传统的“家委会”,取而代之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和社区四级联动的现代家庭教育指导会。目前,全区已经有50%学校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受到广大老师和家长的普遍欢迎。闵行区的该项家庭教育改革经验已经被全国多个地区学习和借鉴,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三、推进此项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成立家校联动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各校设立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本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管理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委员57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学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在相关部门负责人中挑选,委员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参加。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要是学生家长组成,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本班家庭教育指导、学习与交流等项工作。

(二)明确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功能

“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是针对“家委会”“家长委员会”等涵义不清、功能模糊的说法而提出的,名正言顺地表明这类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名副其实地开展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不再象传统的“家长委员会”那样承担参与学校经费筹备、督促学校的课堂教学、安全管理、食堂卫生等学校管理的事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聚焦点不是学校的老师,也不是学生,其着力点应该是吸收、发挥家长骨干的力量来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开展面向家长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交流活动,从而大面积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闵行区各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引领下展开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比如:

1、全面改革“家长会”

传统家长会很多只是在大考前后召开,家长会往往成了学校工作的布置会、考试动员会、考试成绩报告会、家长受气会……传统家长会往往是学校大会之后再进入班级开会,校领导、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漫无目的地轮番轰炸,耗时很多,效率低下,缺少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挨训受气的家长回家后会与孩子产生冲突,上演了很多家庭悲剧。

家长会模式的变革在闵行区七宝二中试行后全区推广。家长会模式变革后有三大变化:

——内容和时间的变化传统的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在最初的15分钟解决,由班主任和任科老师发放《学生情况阶段汇报表》。在《学生情况阶段汇报表》上每位任课教师都对各个学生从上课情况(包括听讲、发言、参与活动和讨论等)、作业情况(包括书写情况、完成情况、订正情况等)、师生沟通情况、学习水平等级、进退情况等都已通过表格的形式做了具体评价,给孩子写了鼓励性、激励性、指引性的评语。家长看了《学生情况阶段汇报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一目了然,不再需要听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长篇大论、漫无目的的训话,为接下来的家庭教育学习腾出了时间。

——形式的变化。改变以往老师站讲台,家长坐下面“挨训”的模式,改用围成一圈的“沙龙”形式,倡导了一种互相交流、平等、民主的轻松氛围。让家长真正成为育人的同盟军。家长从配角变成主角。

——情绪的变化。家长会是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向全班家长沟通家长作业中反映的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彼此交流经验与困惑,请教育孩子有好做法的家长主动发言,发言后给家长及时掌声。这样的家长会听到的是掌声阵阵,让训斥的声音永远告别家长会。家长们是带着鼓舞和信心及良好的情绪回到家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不再会发生孩子怕开家长会而把老师干掉的恶性事件发生。

2、每月向家长出一道题引领家长自主学习

学校每月给家长布置家庭教育作业题。家长作业由孩子签字后交给班主任,由“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成员进行批阅。各班推荐一份优秀家长作业,由家长或学生打印电子稿,年级组长收齐统一交政教或德育处后推荐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有效地提高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为班级和年级间的交流提供了资源。

3、开展家庭教育“家家联动”系列活动

不同家庭间的合作交流、互助联动可以取长补短,自然、灵活、机动地获得切合家庭需要的学习资源。

家家联动,可以是家庭间的自发联动,比如不同家庭间的走访、串门、参观,家庭互动自助旅游,孩子互换家庭环境体验等等。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家家联动,如,开展家长沙龙、家庭互动游戏;利用博客技术、QQ聊天、呱呱视频等开设网上家家联动交互平台,形成“家家联动体”。

例如,康城学校把特殊家长群分为四种类型:“白领”群、“经商”群、“隔代教育”群、“单亲家庭”群,然后根据不同家长群的需求对家长进行同感联动式交流。

浦江一幼经过观察发现,老年人喜欢带着孙辈每天在什么时间会聚、在什么地点进行聊天都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幼儿园将老年人常去的“村老年活动中心”作为指导03岁婴幼儿祖辈家长科学育儿的联动场所。

四、目前的成效

(一)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引领广大家长大面积提升家庭教育素养,有力地缓解了学校和家庭育人恶性事件的发生。

2007年底至2008年初全区开展“‘中华明强杯’告别不良家教习惯亲子对照签约活动”。向全区所有家长免费发放《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好家长十大好习惯》《家长善待孩子要做到12点》《八种不良家教形式》《十种家庭教育禁语》等亲子对照单,引导家长自我对照、孩子评价,对推动家长改变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不良家庭教育习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全区69个学校提交的活动总结中都反映出通过签约活动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和习惯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康城学校五(1)班潘蕾在《妈妈变了》一文中写道:妈妈变了,这是我在新年里所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终于走出了那段峥嵘的岁月。以前,只要我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指标,就会有一顿“竹笋烤肉”等着我。妈妈还认为家长永远是对的,怎么说她也不管用。现在,妈妈通过看书知道了,成绩不好并不代表没有认真学习。所以现在每当我的成绩不理想时,她总是和我一起找出没有考好的原因。因此我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学习型家庭不断涌现,对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影响深远。

在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积极参与下,闵行区广大家长持续自主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长学校教材。马桥强恕学校、七宝二中、康城学校等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家长撰写读书心得并进行征文评比,将优秀的学习心得汇编成册,家长的家庭教育读书活动蔚然成风。闵行莘庄镇幼儿园颜开家长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后写道:“有天孩子兴致勃勃带回来一本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还叮嘱说是老师让爸爸妈妈学习的。我于是忙里偷闲断断续续的看,不料书中生动的教育事例和精辟的教育观点却引人入胜,让人心有共鸣,且受益匪浅。在书里逐步找到我平常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接受到了关于家庭教育的好的思想。“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主题确实是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三)推动了家庭教育整体改革,促进了家长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

正是由于广大家长直接参与到家庭教育工作中来,如今,在闵行办家长学校造假、作秀的学校越来越少,家庭教育工作的死角也越来越少,家长的素养提升后,有效地提升了学校育人的质量和水平。关注家庭教育就是代表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成为越来越闵行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五、工作中的体会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这一组织,突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使学校、家庭在育人的高位上紧密联系,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学校育人的局面。它不仅是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现代家庭教育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